青岛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2-03-18李卫阳
李卫阳
关键词:青岛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是图书馆的特色标识与历史文化名片,彰显了地域特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在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大背景下,青岛市图书馆突破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重收藏、轻利用、少开发的局限,不仅深化了自身特色馆藏建设,更是将特色馆藏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探索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1-0101-03
图书馆特色馆藏指的是圖书馆在长期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有关某一专题、地域、时代、个人、民俗、艺术以及珍贵文献等具有某种特定文化历史价值研究的资源而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结构较为完善的收藏。由于特色馆藏资源具有独特性、地域性、稀缺性甚至不可复制性特征,其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建设风格、建设理念以及建设特色,可以说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与特色名片。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对图书馆发挥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职能的明确要求[1],公共图书馆必须发挥其作用,主动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为此,一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始通过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数据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等方式,有效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能。青岛市图书馆在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同时,进行准确定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融入其中,为市级以及县区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有益探索与尝试。
1 青岛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现状
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必定会催生出一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青岛市图书馆是一所极具地域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其雏形可以追溯到清朝遍布青岛的藏书楼。1897,德国侵略者强行侵占胶州湾后,德国胶澳当局在胶州建立了我国境内第一座公共图书馆,这为后来的图书馆建设奠定了基础。1924年,时任胶澳督办高恩洪着手筹建青岛第一所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胶澳商埠公立通俗图书馆,这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图书馆,也是青岛市图书馆的前身。历经几代图书馆人的辛勤工作,青岛市图书馆已经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发展历史、历经风雨洗礼的公共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青岛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致力于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特色文献资源的采集与整理,青岛市图书馆目前建设了较完善的特色馆藏结构与体系,可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服务。
随着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及图书馆藏书体系建设完善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内涵经历从旧特藏到新特藏的转变[2]。特藏资源从以古籍典藏为主转向为多样化特藏内容以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青岛市图书馆的特藏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古籍特藏。明清时期,青岛兴起大量文化家族,造就了古代山东文化的辉煌时期,当前青岛市图书馆已经形成了明清两代以山东人著作为特色的古籍收藏体系。目前,该馆古籍达14万余册,其中《周易传义大全》《文献通考》等多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古籍中所记载的诗词、艺术、故事传说、民间文学等,以特有的表现形式为世人展现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外文特藏。近代青岛曾被德国、日本侵占,两国撤离时留下了数万册的图书资源,以外文资源居多,这些文献涉及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翔实记载、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效填补了近代列强侵略史以及社会发展记载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三是名人大家特藏。20世纪上半叶,以康有为为始,诸多文化名人寓居青岛,国立青岛大学诞生后,老舍、闻一多、沈从文、萧红等著名学者荟萃青岛,共同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高峰。例如,1935年夏,在青岛的洪深、老舍、王统照等12位名家共同创办的《避暑录话》,就记录下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作家们的心声。这些文化名人不仅在青岛留下了包括诗词、小说、报刊、照片等珍贵的民国文献资源,更为青岛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让青岛的文化变得生机盎然。四是青岛地域特藏,主要包括记载青岛发展历程与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各行各业发展状况的文献资料,如《青岛市志》、《青岛年鉴》、地方戏曲、青岛旧影等。同时,青岛图书馆还收录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纸质、视频、音像、图片等资源,包括崂山民间故事、道教音乐、胶东大鼓、刘氏泥塑等。
2 青岛市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路径
2.1 强化基础馆藏建设
为提高特色馆藏建设水平,青岛市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特藏部,负责古籍、中文特藏文献的管理、咨询与推介工作,以及特色馆藏的收集、整理、编目、核对等工作。同时,特藏部还要负责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籍保护基地等保持沟通和联络,协助做好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等工作。为积极推动古籍保护工作,青岛市图书馆设置了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古籍特藏书库,配置了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以及新型樟木防虫书架,为古籍文献保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青岛市图书馆积极推进古籍以及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珍本再造工作,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同时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2 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
特藏文献的独特性、地域性、稀缺性甚至不可复制性意味着部分珍贵特色文献特别是古籍孤本一旦损毁,将无法挽回。为此,多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出于文献保护的考虑,对特色馆藏进行封闭式管理,限制了特色馆藏资源的使用。青岛市图书馆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推动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共享化,目前青岛市图书馆针对特色馆藏建设了自建数据库,并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划分,具体包括“青岛旧影”青岛中共党史”“青岛地方戏曲文化”“青岛民国文献书目”等十多个特色馆藏数据库。其中,该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单独一类,创建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青岛图书馆特色馆藏的一部分。
2.3 首创“古籍保护寄存模式”
在早年的古籍普查工作中,青岛市图书馆发现一部分单位与个人也收藏了数量颇丰的古籍文献,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保存条件,这些古籍面临损毁的风险。为“守文化根脉”,青岛市图书馆于2007年在全国首先推出了“古籍保护寄存模式”,也被称为“青岛寄存模式”,即采用签订协议、自愿寄存、免费代管的方式,由图书馆为古籍提供更好的保存条件。截至目前,青岛市图书馆共接收寄存古籍39种、330余册。古籍寄存模式的创新助推了古籍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使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走得更远[3]。
3 青岛市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色举措
除了通过古籍保护、创建数据库等方式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市图书馆还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读书日”、中华传统节日、服务宣传周等节点,推出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讲好民族故事、青岛故事,传播民族声音,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活动取材于特色馆藏资源,青岛市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活动与特藏馆藏建设是分不开的[4],笔者选择其中几个较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宣传活动进行简要介绍。
3.1 “识印辨文”与拓印活动
2021年6月12日,即我国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岛市图书馆特藏部在图书馆二楼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体验活动——“识印辨文”与“画像砖拓印”活动,这已经不是青岛市图书馆第一次举办拓印活动。其中,“识印辨文”是为读者现场展示馆藏古籍中的八十枚古籍藏书印章,让读者们在领略古代藏书印的风采时,能够切身感受到方寸之间的传统文化;“画像砖拓印”则是让读者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拓印技法,感悟传统技艺的魅力,特藏部馆员也会在现场播放讲解汉画像砖和砖拓的相关知识。
3.2 专家名人讲学
邀请专家名人为广大读者开办讲座也是青岛市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体验的重要活动。2019年,该馆邀请到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遺产“陈氏锔艺”第五代传承人陈大雷现场为观众讲解锔艺历史及锔艺文化,演示锔补技艺,陈大雷将濒临失传的锔瓷技艺重新带回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非遗技艺。2020年,该馆特邀青岛市委党校魏明副主任做客文化大讲堂,为广大市民讲解青岛本土的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民间音乐、舞蹈、传统体育与竞技,如琅琊台传说、泊里红席编织技艺、孙家下庄龙舞、泥塑、玄阳观庙会等非遗项目,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民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影视图片展览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青岛市图书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转移到线上,在微信客户端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剧场活动——“百鸟朝凤”,为广大读者讲述民间唢呐老艺人带领徒弟们坚定追求唢呐技艺的传承与发扬的故事,旨在让更多民众关注我国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而增强市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增强读者的观影体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活动中为他们详细讲解了唢呐名曲“百鸟朝凤”,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4 尼山书院
2014年,青岛市图书馆积极响应山东省文化厅号召,推进“图书馆+书院”建设模式,开办了市民的国学课堂——尼山书院。尼山书院定期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经典诵读、书法体验、手工扎染、琴艺学习、剪纸技法等十余种国学传承活动,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国学课堂,教授公益课程,为广大市民开设了一个学习传统优秀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黄莹.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探析: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5):37-42.
[2] 贺娜.数字人文视域下图书馆非遗资源的价值挖掘与利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7):21-24.
[3] 刘芳.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及创新服务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0(S1):144-146.
[4] 马鹏云.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职责定位:以濮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为例[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110-112.
(编校:崔萌)
24205017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