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反思

2022-03-18王晓敏王宏峥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高职教师双高计划

王晓敏 王宏峥

关键词:“双高计划”;信息素养教育;高职教师

摘 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能力是“双高计划”要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及其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网络调查,对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外部环境、内部驱动、资源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1-0044-03

2010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产生“革命性影响”[1]。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信息化培养目标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变为“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能力”[2]。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高职学校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3-4]。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通知,专门对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提出了要求[5]。

在此背景下,“双高计划”院校纷纷抢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主题革命机遇,调整专业布局,加大校园信息化投入力度,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与师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职教师必备的核心专业素养之一,是高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

当前,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已基本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普遍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但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却鲜有涉及。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及其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20年11月1日至2月10日对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双高计划”院校的1,000名教师进行调查,最终获得896份有效问卷。

1.1 基本信息情况

本次调查中,男性教师602名,占67.2%,女性教师294名,占32.8%;在年龄构成方面,35岁及以下教师429名,占47.9%,35—45岁教师331名,占36.9%,45岁及以上教师136名,占15.2%;在学历构成方面,本科学历157人,占17.5%,硕士研究生学历672人,占75%,博士研究生(含在读)学历67人,占7.5%;在工作经历方面,专任教师711名,占79.4%,非专任(行政教辅)教师185名,占20.6%,770名教师有辅导员经历,占85.9%。

1.2 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调查

1.2.1 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了解程度。本次调查中有25.1%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信息素养教育”,有62.1%的受访者表示“听过信息素养教育”,只有12.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信息素养教育”。在选择“比较了解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中,35岁及以下的教师占92.2%,45岁及以上教师均选择“不清楚信息素养教育”。

1.2.2 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普及程度。本次调查中有60.7%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院校“没有开展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35.3%的受访者“不清楚有没有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院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或培训”。在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院校中,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或培训的主要承担单位。

1.3 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自评

在“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自评”调查中,有12.5%的受访者对自身信息素养能力表示“满意”,58.1%的受访者表示“一般”,29.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在选择“满意”的教师中,拥有博士学历的占57.1%,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占81.2%,由此可见,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受访者对自身信息素养能力越自信。这一结果也与韩锡斌、葛文双在2018年对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中的结果一致[6]。此外,在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教师中,认为“需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占82.5%。

2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反思

2.1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外部环境局限

2.1.1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都对高等院校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要求,学界也反响热烈、讨论广泛,但关注重点大多集中在校园信息标准化建设、大数据应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加之文件对进一步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规范性、指导性仍有显著不足,对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引导性有限。此外,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关于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运行模式与评价反馈机制尚未形成可复制的成果与经验。由此可见,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顶层设计的缺乏及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和教育被忽视,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严重失位。

2.1.2 宣传普及有限。本次调查显示,选择“比较了解信息素养教育”的受访者大部分是从事信息素养教学的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仅占12%,可见信息素养教育观念在学科教师中并不普及。此外,受访者对所在单位是否开展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也不甚了解,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关注度较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师中的宣传与普及都不够充分。

2.2 高职教师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内驱力疲软

2.2.1 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认知有限。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从文献检索与利用起步,信息检索与利用长期以来都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心[7-8],导致学科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信息检索或信息技术层面,片面地将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等同于信息素养能力。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意识和能力低下,对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信息素养教育过分依赖图书馆员和信息系教师等教学主体,从而忽视了自身在课堂中的信息素养教学作用。

2.2.2 自主提升意愿强但行动力弱。本次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自评普遍较为乐观,自主提升意愿较强,但能够主动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压力相对较小,信息素养能力需求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未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要求并制定考核制度,客观上导致教师对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普遍比较自信,从而缺乏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内驱力和紧迫感。

2.3 高职院校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或培训,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是非信息素养教师,如图书馆员。一方面,非信息素养教师在信息素养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培训,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教师与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有限,缺乏对学科教师信息素养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与学科教师实际需求脱节,学科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兴趣索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是否有能力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改进建议及措施

3.1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进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框架的顶层设计与规范,加强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与普及,明确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其次,业界及学界应加强相关研究,为高职院校加强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撑及可操作的实践模式;再次,高职院校要抓好“双高计划”契机,提升高职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注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强化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拓宽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思路。

3.2 有效提升教师的内驱动力

高职教师既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客体,即对象。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高职教师应从根本上认识自身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转变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无关的观念,认清信息素养教育并不是某一部分教师的责任,而是全体教师、全部学习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客体,即对象,高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改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在稳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质量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以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教师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更好地促进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能力的提升。

3.3 强化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

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科研成果等,因此,相较于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对信息素養教育体系及内容的要求更高。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信息素养能力短板、科研学术需求等,搭建适合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充实与更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从需求、内容上夯实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切实保障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资源配置,提高现有信息素养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优化配置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具备较强信息素养能力和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作为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主体,从根本上提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21-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21-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4]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21-09-0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5]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1-09-07].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6] 韩锡斌,葛文双.中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53-59.

[7] 韩丽风,秦小燕,杨志刚,等.新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宏观规划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7):39-45.

[8] 李晓明.我所经历的文献检索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3-6.

(编校:徐黎娟)

3584501908282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高职教师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培养探析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