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治道与《[正德]长垣县志》考述

2022-03-18张宇青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期

张宇青

关键词:张治道;《[正德]长垣县志》;《[嘉靖]长垣县志》

摘 要:张治道是明代中期陕西人,于正德年间出任长垣知县,在任期间所修《长垣县志》原刻本已亡佚,今存《[嘉靖]长垣县志》为重修本,承袭了《[正德]长垣县志》的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1-0138-03

张治道(1487—1556),字时济,一字孟独,号南山、太微山人。陕西长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任长垣知县、刑部四川司主事。正德十四年(1519)春,因梦母病乞归,后终身未仕,与康海、王九思“遨游中南、鄠杜间,唱和无虚日”,是明代前七子派的重要人物。刘储秀的《明故承直郎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太微张公合葬墓志铭》记载:“(张治道)所著有《太微前后集》《嘉靖集》《长垣志》《固原志》《少陵志》《乐府》《传奇》诸书,并行于世。”[1]明代文人修志之风盛行,关中尤甚,张治道修纂的《长垣县志》《固原州志》《少陵志》三部志书,今皆亡佚。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有“张治道《长垣县志》九卷”[2]。

1 明代《长垣县志》现存版本

明代,长垣隶属于北直隶大名府开州。《明清民国长垣县志》(整理本)统计显示,明代长垣先后经历过五次修志,分别为天顺年间(1457—1464)草创;正德十一年(1516)知县张治道修志;嘉靖十九年至二十年(1540—1541)知县杜纬修志;万历五年至七年(1577—1579)知县孙錝、胡宥刊印隆庆五年(1571)邑人赵莘自编县志;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张文炫修志[3]。《文渊阁书目》载,“《长垣县图志》二册”。《永乐大典》“三善堂”条目下征引有《长垣县志》,由上可知,长垣在天顺前就曾修纂过县志,惜年久无考。

在明代有记载的五部《长垣县志》中,目前仅有《[嘉靖]长垣县志》见存,该志为嘉靖十九年至二十年时任长垣知县杜纬在《[正德]长垣县志》的基础上修纂而成。天一阁藏有嘉靖二十年刻本,范邦甸的《天一阁书目》著录有“《长垣县志》九卷,刊本。明正德丙子庠生刘芳等编,知县张治道序”[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嘉靖三十五年(1556)递修本,该本收录嘉靖三十四年(1555)杨桂撰《长垣县儒学重修名宦祠记》及嘉靖三十五年时任知县钟崇武有关学政之公牍三篇,分为上、中、下三册,今仅存上、中两册。《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该志为“《[正德]长垣县志》九卷,(明)杜纬修,刘芳撰”[5],其下有明嘉靖二十年重刻正德本和嘉靖三十四年(实为嘉靖三十五年后)补刻本两个版本。

天一阁所藏《[嘉靖]长垣县志》九卷,分为《地理》《田赋》《祠祀》《建置》《官师》《人物》《选举》《古迹》《文章》。卷首有正德十一年张治道的《长垣县志序》、嘉靖二十年王崇庆的《重刻长垣县志序》,卷末有正德十一年胡锭的《长垣县志后序》、嘉靖二十年杜纬的《长垣县志后序》。卷端题“县庠生刘芳、王汉、王珙、杨旻编集,州庠生郭九迁、张文锦、张来庭校勘,开州王崇庆订正,邑人邢第同订,监生杨桂、邵墀、胡湜重校”[6]。该县志于正德十一年经刘芳等人编集、郭九迁等人校勘后刊刻,嘉靖二十年经王崇庆和邢第重新订正、杨桂等人重校后刊刻。

2 《[正德]长垣县志》的编纂过程

《重刻长垣县志序》载:“《垣志》,旧未闻也,搜志而加修,自西京张侯治道始也。”《长垣县志后序》载:“长垣旧有《志》,岁久散亡,镂版不存,民间或有藏其本者,亦破残缺失次,漫不可览。”《长垣县志序》载:“近以《志》不存,皆湮灭,弗可考矣。”[7]可见正德之前长垣曾修纂过县志,只是年久雕版无存,且存藏刊印本亦残缺严重,不可遍览。万历三十一年,邑人赵浩为知县张文炫修《[万历]长垣县志》所作《后记》曰:“《垣志》自天顺年草创,历正德、嘉靖两次重修,大抵略记时事,于古迹阙如也。”[8]可见《长垣县志》草创于天顺年间,《明清民国长垣县志》(整理本)亦据此以天顺年间为长垣县志草创时期[9]。

《[嘉靖]长垣县志》卷一《地理》“分野”条目下有:“知县刘弘按:本县故卫地,《地里志》:‘卫地,营室、东壁之分野。’[10]然室、壁属乎并州,若不关于卫矣。弘故书此,以备参考。”[11]该处大段保留了原知县刘弘关于长垣分野的考证原文,其后有“见旧志”三字。卷五《官师》记载:“刘弘,无锡人,景泰五年任知县,勤政爱民,废坠修举,后升东平州知州。”卷四《建置》“学冈堂”条目下有“天顺三年,知县刘弘重修”等字。《[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记载:“刘弘,字超远,由举人历长垣知县、顺天推官、东平知州致仕。著有《苏诗律解》《长垣志》《农事机要》。”[12]文中所言《长垣志》当为《[天顺]长垣县志》。国家图书馆藏明天顺刻本刘弘集注《苏诗摘律》六卷,卷首自序落款为“天顺五年夏六月上日,直隶大名府开州长垣县知县、前乡贡进士、常之无锡鹤叟刘弘超远序”[13]。天顺五年(1461)六月,刘弘仍为长垣知县。可见,在正德十一年张治道修志前,天顺年间任长垣知县的刘弘曾修纂有《长垣县志》。正德年间,张治道修志时所见的残本《旧志》即为天顺《旧志》,也是《[正德]长垣县志》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

《长垣县志后序》载:“正德乙亥,张侯以进士拜今官。入官初,首索旧《志》而读之,缘文寻意,披阅至再。病其疏而固,简而滞,即欲参互考订,祛其固陋。乃命生员刘芳、王汉、王珙、杨旻咨采民隐,成帙以献。而其立义着例,则断以己意,他人不能赞一辞也。”[14]可见,张治道初任长垣知县时因旧《志》残缺疏陋,不仅积极倡修志书,命刘芳等人搜集采访资料汇编成册,还拟订体例,统筹全稿。《长垣县志序》载:“《长垣志》九卷,余来县之二年以刻者也,是志编及梓才三月,其期促,其辞陋,其事简而弗备,杂而弗伦,顾足以诏后世者哉。”虽然修志时间较短,从编纂到刊刻只有短短三個月,受旧志湮灭不存、无可考征及可供参考的志书浩瀚难以遍观等因素的影响,所辑志书记事简略,存在诸多不足,但志书对于风教仍具有积极作用。

3 《[正德]长垣县志》内容体例

张治道的《长垣县志序》载,该县志分为《疆域》《田赋》《祠祀》《公宇》《官守》《人物》《古迹》《文章》等。笔者将《[正德]长垣县志》与《[嘉靖]长垣县志》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体例一致,分卷名称有所变化,如:《地理》对应《疆域》、《建置》对应《公宇》、《官师》对应《官守》,其他《田赋》《祠祀》《人物》《古迹》《文章》皆相同。因此,从现存《[嘉靖]长垣县志》能窥见张治道《[正德]长垣县志》的面貌。

《[正德]大名府志》十卷,其目录分别为《疆域》《山川》《田赋》《祠祀》《公宇》《官守》《人物》《登用》《古迹》《文章》,除《山川》《登用》外,《[正德]长垣县志》与《[正德]大名府志》的目录相同。前者刊刻时间早于后者,可见《[正德]长垣县志》存在参考《[正德]大名府志》体例的可能性。明代长垣属大名府开州,《[正德]大名府志》记载有长垣县事,《[嘉靖]长垣县志》“风俗”条目下引文后署“见《大名府志》”,二者记载长垣县事多有重复,可见存在一定的承袭关系。

王崇庆在《重刻长垣县志序》中论及志书体例时对目录名称内容进行了阐述。《[嘉靖]长垣县志》前有《志例》七条,其一曰:“《邑志》目录旧多涣散不伦,予为厘正,始之以《地理》,终之以《文章》,而又各以其类两行分注于下,盖纲举目随,亦史体之大要也。”[15]可见,该《志例》经过王崇庆的修改或重撰,已非前例。

明代修志,好发议论,修撰者会在志书相关内容前后进行考证或评论,通过修纂志书表达个人观点,宣扬风教。《[嘉靖]长垣县志》的《志例》载:“志中所载,择其要而切者为小说断之,所以寓惩劝、广去取、补缺略也。”《[嘉靖]长垣县志》既保留了刘弘、張治道等人的部分评论,又增入了杜纬、王崇庆、邢第等人的评论,其中部分评论对前志体例内容亦有所批评或增补,展现了三代修志者的共同成果。例如,《[嘉靖]长垣县志》“风俗——马政”条目下有张治道关于风俗、马政的评论性文字;卷一《地理》“山川”条目下有张治道大篇幅按语,详细论述了黄河源流及长垣治河之要害。

4 张治道与长垣

张治道在任职期间修城池、兴学校、建祠堂、惩诸恶、罢劳役、修县志,多有政绩。《[嘉靖]长垣县志》载:“果毅有为,兴利除害,动中肯綮,吏不敢欺,民不畏吏,百姓至今称之。”在三年期满升任时,其因妻田氏病而未能按例亲自拜谢上官而为所忌,仅被授以刑部四川司主事,人皆惜之;其后刑部主事任上因梦母病乞归,后居家终身不仕。正德十四年,在张治道去任一年后,长垣人为其树去思碑,邑人崔尚义为其撰写《张侯去思碑记》[16]。“越二十年,长垣人犹有来陕图真像以祀之者。”[17]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治道已六十四岁,听闻长垣百姓为其立生祠,作《闻长垣立生祠作》,末句云“为问蒲城老,怀哉我不知”[18]。长垣古为蒲邑,此处蒲城即指长垣。

《[嘉靖]长垣县志》的同订者邢第为长垣人,于正德十一年张治道在任时顺天乡试中举,嘉靖五年(1526)登进士科,登科后曾奉使宁夏,过西安时特意拜访张治道,其时张治道已归家不仕,见邢第来访,欣然作《闻进士邢子至喜极赋此》《送邢进士奉命之西夏》等诗。

长垣既是张治道官场生涯的起点,也是其唯一主官之地,其与长垣士族乡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去官归陕之后,翟唐、赵祜、侯秩、崔尚义等长垣籍官员宦陕时都与张治道相交颇深,张治道诗文集中存有不少反映与他们交游的诗文。《[正德]长垣县志》的修纂体现了张治道的修志思想与政治理念。远离宦场后,张治道仍有志于修纂方志,修纂有《固原州志》《少陵志》两部志书。但是,这两部志书今皆亡佚,因此,以《[正德]长垣县志》为底本重修的《[嘉靖]长垣县志》成为研究张治道方志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17]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801.

[2]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瞿凤起,潘景郑,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58.

[3][8][9] 长垣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明清民国长垣县志(整理本)[M].新乡:华北石油地质局印刷一厂印刷,1993:437-455.

[4] 范邦甸.天一阁书目[M].江曦,李婧,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164.

[5]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576.

[6][7][11][14][15] 刘芳,纂辑.[嘉靖]长垣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4-1966.

[10]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64.

[12] 吴凤翔,修.李舜明,纂.[弘治]重修无锡县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8.

[13] 苏轼,撰.刘弘,集注.苏诗摘律[M].明天顺五年刻本.

[16] 乔世宁.丘隅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528-1529.

[18] 张治道.嘉靖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379.

(编校:孙新梅)

252950170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