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分析

2022-03-18黄小环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黄小环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立足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围绕本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分析工作,以此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展开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178-04

Analysis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Accomplishment

HUANG Xiaohuan  (Celebrity School in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work, core literacy can be said to be an important foothold of teacher teaching. In order to allow students to better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teachers 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relevant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sis around the core literacy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teaching; Practice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新课程改革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其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基础课程中,数学是唯一一门侧重培养学生逻辑知识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作为专业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这一教育理念形成清晰的了解,有效推動学生获得成长和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落实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不同的学科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具体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工作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在实际的环境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在给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数感培养、计算应用、思维提升等方面展开落实。数感培养实际上就是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找到关键的解题法。计算应用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不同的数学问题的运算能力。而思维提升要求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以此推动学生思维整体性的提升与发展。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从核心素养本身来说,不同阶段的学科教学具有不同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而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来说,学科核心素养所包括的内容也有很多。概括描述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数学思维、探究能力等。本文将从知识结构、计算能力和探究思维三个方面,描述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

(1)知识结构

所谓的知识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从而掌握该学科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对数学学科课程教学来说,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都有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而教师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白这种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数学知识来说,这种内在结构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因为数学课程属于理科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就容易形成知识上的短缺,影响整体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2)计算能力

所谓的计算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必须掌握的解题能力。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知识来说,计算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重点,同时也是所占篇幅最多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能为解决其他数学问题打下基础,从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3)探究思维

所谓的探究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在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形成的探究思维,也就是解决探究数学问题的具体思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对探究精神与能力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是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培养,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在今后更深奥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基础。对数学课程教学来说,因为属于理科知识教学,所以在探究思维这一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这一优势,从而推动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1)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能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从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来看,在知识的记忆上非常迅速,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一遍的内容,学生就能了解,但是想要让学生长期记忆,就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学习呈现出一种厌倦的心态,反而不利于学生在整体学习思路上的提升,影响学生的发展,以至于无法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

(2)整体教学效率不高

对数学教师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不是教师想提升就能提升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切实掌握知识结构,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是从目前的教学实际工作角度来看,很多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实现良好环境氛围的构建,同时也无法确实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也就无法实现整体性较强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理念体现不深入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展开教育工作时发现,理念融入得还不够深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核心素养教育工作是必需的,也是无法忽略的。即便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了核心素养的融合和探索工作,但还是不够深入。具体来说,很多教师没有从实际的教材入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进行核心素养的设计工作,从而实现学生本身的提升与发展。

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式

(1)加强学生的数感运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数感的运用。对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来说,数字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而且通过数字的应用学习,能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思路中形成探究,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形成对数字的敏感度,以此推动学生整体学习思路的提升与发展。但是从整个数学课程知识角度来看,涉及数字方面的知识有很多,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推动数感运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找到某一个具体内容的切入点,从而展开具体的设计和分析工作,以此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以《四则运算》这一课程教学为例,在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发展。针对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从心算和速算的角度入手,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出“10×5=?4×25=?49×47=……”等类似的计算题目。这些计算题目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在计算过程中,因为比较简单,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一看到类似的数字就知道应该如何应用,促进学生数感的提升。

(2)扎实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落实相关教学活动时,需结合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扎实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有很多内容都是需要让学生展开计算工作的。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扎实好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想要做好对学生的计算培养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入认同计算学习,并投入计算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以《长方形面积》这一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课程的学习实现学生空间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共同发展。针对这一节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落实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从计算的角度入手给学生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立体的长方形图形,并且通过动态的方式分解这个长方形图形,让学生知道一个长方形可以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这样一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也能够有一个探索的方向,从而给学生不同的计算空间,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3)做好学生的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需要给学生做好思维培养工作。这一点可以说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毕竟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具象思维更为发达,而数学知识思维以逻辑和抽象思维为主,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做好思维结构的培养工作,是需重点探索与分析的内容。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思维导图的角度入手,通过在课堂上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思维,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与分析。

以《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角,并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对角度的思考。针对这一节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后,需要让学生对整节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其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框架,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填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结构的初步发展,落实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4)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清楚解决问题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但是如何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给学生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抓住一个个数学问题,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学习体会工作。

以《小数除法》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掌握的计算方式是除法,而且是关于小数方面的除法。对学生来说,除法并不是学生到了这一节阶段才接触到的新的知识内容。而是学生在一进入小学阶段便开始接触的知识内容,所以相对来说,学生在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識时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进行这节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之前学过的数学除法,对小数除法进行思考与分析。比如:“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这名学生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让学生先思考这一问题的解答方式,并尝试自己写出解答的式子。等学生初步完成之后,教师再进行具体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5)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形式时,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对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几何思维相对比较薄弱,即便在几何教学工作中,教师会运用大量的图像给学生进行演示,但其中还是学生运用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去推演其中变化的路径,所以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反复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在极大程度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提升。

以《圆》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学会计算现实生活中相关的数值。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可以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初步推动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受。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可以“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过圆?”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具体内容的分析和探究。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学生间展开具体的探讨工作。通过实际的讨论,学生才对“圆”的概念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在最直接清晰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的提升与发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6)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数学思想

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看上去数学成绩很不错,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就开始掉队,初中高中以后甚至跟不上课程进度,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好只需有足够的记忆力就可以了,但是到了三四年级,除了计算能力,还要结合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到了更高年级时,考察的就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知识点掌握,还需要抽象、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综合,这时如果从小没有对思维进行足够的培养,学生学起来就会力不从心。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课堂的计算能力培养中,要重点结合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那么何为数学思维能力呢?数学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包括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概括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可逆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等。在个体早期就已出现,主要包括集合、数和计数的初步知识,对量、几何形体和空间、时间的初步认识等。以此确保学生可以透过数学知识的现象看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对自身固有的计算方式进行突破,使学生可以产生全新的决策意识。

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思维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中,自发地获得数学知识。具体来说,无论是数学概念的概括和形成,还是性质、公式、规则、规律等理论要素的发现和推导,教师要做的并不是直接将传达给学生所谓权威的理论,而是应引导学生通过习题实践等方式,在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归纳等技巧方法,教会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亲身体验。只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举个例子来说,在教授简单的乘法时,教师首先要注意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解题动力。一是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公式,然后依次导出小数移位、整数乘法等数学现实,最终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而得出乘积,同时让学生总结好十进制乘法的计算规律。由上可知,在推动数学探索性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思结合,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技巧,而且可以加深自身对算术的理解,增强和改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学的建模、变换、归纳等思维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对计算的认识和了解。

4.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计算教学,从而推动學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立足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相应的计算课程的教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教学进行改善,真正落实计算方法的渗透,这样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有效性,还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迭代,真正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使数学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斯均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分析[J].试题与研究, 2020(02).

[2]刘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 2020(12).

[3]李倩.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9(01).

[4]鲜旭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9).

[5]赵瑞.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6).

[6]徐玉秀.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99).

3601500589204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