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方法研究
2022-03-17王亚梅王芬萍张晨琛
■文/王亚梅 王芬萍 张晨琛
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于其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智障儿童自身障碍的影响,他们在手部精细动作方面存在双手不协调、手部力量小、手指不灵活等困难。本文以一名8岁重度智障儿童为例,探索了将示范教学和小步子教学融入捏、舀、穿、夹、拧等手部动作对改善智障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一、引言
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都存在显著限制为特征的障碍,且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的儿童。由于受其生理或障碍的影响,大部分智障儿童在精细动作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障碍,具体表现在手部的肌力、耐力、肌张力、协调方面,手部力量小且手指不灵活等。精细动作发展的落后,不仅影响了智障儿童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手部探索学习的机会,而且直接影响了其生活技能的掌握,如吃饭、穿衣、上厕所、刷牙、洗手、写字、翻书、握笔等。在日常教学中,研究者对一名重度智障儿童小晨(化名)进行了为期15周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现将其训练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帮助其他智障儿童提升手部精细动作。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与评估
小晨,女,8岁,重度智力障碍,在访谈家长及观察儿童后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该儿童无法使用筷子进食,不会拉拉链、解开和系好扣子,也不会使用剪刀,由于手部力量太小,也无法提起裤子,不能独立如厕。这些生活技能的掌握与个体手部精细动作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采用《布尼氏动作精熟度测验(第二版)》中精细动作准确性(5个项目,得分范围0~18分)、精细动作整合性(8个项目,得分范围0~26分)、手部灵巧性(4个项目,得分范围0~16分)来测试该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结果发现该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准确性得分为5分,精细动作整合性得分为6分,手部灵巧性得分为7分,这说明小晨手部精细动作的准确性、整合性以及手部灵巧性均较差。基于此,我们对小晨手部精细动作进行训练。
三、训练方法
在测试评估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示范教学法和小步子教学法,融入捏、舀、穿、夹、拧、撕、粘、剪、插、描、涂、系、折等手部动作,让智障儿童在教师示范、全辅助、半辅助、无辅助下完成相关任务,任务的总体设计由易到难,分为单手完成和双手协调完成,训练次数依据智障儿童完成任务的情况而定。每周固定时间1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次2~3个具体任务。任务如下:
(一)单手任务
单手任务不仅能提升智障儿童手部动作的准确性,也能锻炼智障儿童手部的灵巧性,因此教师可对智障儿童的左、右手分别进行训练。
1.捏,即二指(大拇指和食指)捏物,如捏珠子入碗和捏豆子入瓶。让智障儿童将珠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并放入一个碗中,依次重复,当智障儿童能够熟练完成后,可增加难度。让智障儿童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更小的豆子,放入瓶口很小的容器中,以锻炼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在智障儿童操作之前,教师可先进行示范,让智障儿童初步感知二指捏物,然后采用小步子教学法分解二指捏物的步骤,引导智障儿童完成。
2.舀,即用勺子舀物品,如舀汤圆。教师可以让智障儿童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勺子,使用勺子将一个碗里的汤圆舀到另一个碗里,再舀回到原来的碗里,让智障儿童完成两次。汤圆的数量和舀汤圆的次数依据智障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熟练程度和智障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而定。为了增加任务的趣味性,教师可提前准备彩色汤圆,让智障儿童根据教师的要求舀不同颜色的汤圆,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也增加了对智障儿童颜色认知的教学,同时也使任务更具趣味性。在智障儿童舀汤圆前,教师先进行示范,直至他们能够理解任务要求。
3.夹,即用夹子夹物品,如木夹夹小球。一般小球为玻璃球,表面很光滑,较难夹住。因此,教师起初要全辅助智障儿童使用木夹夹起小球放到规定位置,当智障儿童熟练后,教师半辅助智障儿童完成任务,当智障儿童基本能用二、三指完成时,教师不辅助,由智障儿童独立完成。当智障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时,我们让其使用筷子夹食物,促使智障儿童能将所学技能真正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智障儿童使用筷子夹食物时,我们可先让其使用儿童筷,再使用普通的筷子;先准备较大的或易夹的食物,再使用较小的或难夹的食物,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智障儿童使用木夹夹小球之前,教师可先进行示范,让智障儿童理解后再付诸实践。
4.插,即将某一个物品镶嵌到另一个物品上,如插蘑菇钉、插雪花片等。教师可让智障儿童将蘑菇钉插到蘑菇钉板上。当智障儿童能够熟练插好大蘑菇钉时,再让智障儿童插小蘑菇钉,同样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教师要强调他们手眼协调进行,以提升智障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让智障儿童插不同的图案,以增加任务的趣味性。由于蘑菇钉较小,需要大拇指和食指二指配合完成,因此若智障儿童无法插入时,教师可先对智障儿童进行示范,然后分解步骤,以降低任务的难度。
5.描,即描红或仿写、仿画。教师可半辅助智障儿童手握笔,描红直线、折线、曲线等,重点训练智障儿童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智障儿童的握笔学习做准备。当智障儿童能够三指握笔描红直线、折线、曲线时,我们可让智障儿童独立完成描红任务。在描红中,我们搜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控笔图让智障儿童进行描红,以提升智障儿童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当智障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描红时,我们可增加任务难度,让智障儿童完成连点成线等较复杂的任务。
6.涂,即涂色。教师半辅助智障儿童握笔,对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进行涂色。当智障儿童学会三指握笔时,我们让智障儿童独立完成涂色任务,并引导智障儿童不要涂到线外。在此过程中,不仅训练了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也有助于提升智障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此外,涂色面积较大,所需时间较长,也可训练智障儿童的忍耐力和坚持度。
(二)双手任务
双手任务不仅能提高智障儿童双手的整合性,也能提升智障儿童手部的灵巧性,有助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1.穿,如穿鞋带、穿针引线等。教师半辅助智障儿童一只手握穿鞋板,另一只手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鞋带进行穿插,当智障儿童熟练后,让其独立完成。教师可由易到难设置不同的任务以增加任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要求智障儿童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当智障儿童对于孔较大、线较粗的穿鞋板任务完成度较高时,教师可让智障儿童尝试完成孔较小、线较细的穿针引线任务,一方面锻炼智障儿童的双手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引导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2.拧,如拧毛巾、拧瓶盖等。拧毛巾、拧瓶盖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生活技能,也是较为简单的生活技能。但由于部分智障儿童的手部力量太小,故无法完成。因此,我们设置拧毛巾、拧瓶盖的任务,在锻炼其手部力量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师在辅助智障儿童完成此类任务时,需注意将自己的手放在智障儿童的手上,给智障儿童一个方向的提示,让智障儿童更多地去感受手部力量的使用和拧毛巾、拧瓶盖的乐趣。
3.撕,即撕纸拼贴画。教师半辅助智障儿童进行撕纸,引导智障儿童如何正确撕纸,然后将撕碎的纸片使用固体胶拼贴图案,如彩虹、花朵等。当智障儿童学会撕纸,教师鼓励其将纸片撕得越小越好。撕纸不仅能够训练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还能够训练智障儿童的手部力量。当智障儿童撕完纸后,引导他们一只手拿纸片,另一只手往纸片上涂固体胶,然后将涂满固体胶的纸片贴在背景图案上,完成拼贴画。在智障儿童完成拼贴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同时也完成了一幅拼贴画的作品。
4.系,如系扣子。教师可先示范,然后辅助智障儿童完成。首先,教师带领智障儿童找到衣服的前襟并对齐,即两手分别抓住衣服前襟底部的两个角对齐;其次,找到最下面的扣子,即左手找到衣服最下面的扣子,右手找到衣服最下面的扣眼;再次,抓住扣子,即让智障儿童左手大拇指放在扣子背面,食指尖放在扣子正面,右手抓住靠近扣眼的衣服边,轻轻拽起,使扣眼微张,方便扣子塞进去;最后,将扣子穿过去。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从下到上逐一扣好。我们引导智障儿童只要下面的扣子扣对,上面的扣子也能扣到正确位置。系扣子能锻炼智障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准确性和整合性,这也是智障儿童必备的一项生活技能。因此在日常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多进行该任务的训练。
5.折,如折纸。教师可先示范,然后辅助智障儿童完成。教师带领智障儿童对边折、对角折,引导智障儿童边角对齐、折痕压平,在此过程中智障儿童需要双手配合操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双手协调性。此外,在压平折痕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力量,这也能提升智障儿童的手指力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增加折纸的趣味性,我们可选择颜色不一的彩纸进行折叠,也可引导智障儿童折叠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等,还可折叠不同的物品,如扇子、飞机等。
6.剪,即剪纸。教师可先示范,然后辅助智障儿童完成。教师先引导智障儿童任意剪,当智障儿童能够熟练使用剪刀时,便让他们剪不同的线条或图形,如直线、曲线、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当智障儿童可以剪出简单的图形后,教师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些较为复杂但有趣的图案,如花朵、小动物等,以增加剪纸的复杂性和趣味性。学会使用剪刀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够锻炼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同时使用剪刀需要双手配合,可以锻炼智障儿童的双手整合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要引导智障儿童多进行此方面的练习。在使用剪刀时,教师要时刻强调如何安全使用剪刀,确保他们不受到任何伤害。
四、总结与建议
经过为期15周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小晨在后期完成较困难的手部精细动作任务中完成度越来越高,速度也越来越快,她已学会使用剪刀,也能够独立如厕了。再次使用《布尼氏动作精熟度测验(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其精细动作准确性得分为9分,精细动作整合性得分为10分,手部灵巧性得分为11分,这说明小晨手部精细动作的准确性、整合性以及手部灵巧性均有所提升,且她手部精细动作准确性达到中等(总分最高分18分),其手部灵巧性达到中上水平(总分最高分16分)。
结合小晨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1.任务设置内容适量、难度适当,由易到难。首先,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易分散,若教学内容过多,完成任务所需时间较长,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因此一般一个任务时间最多限制在10~15分钟即可。其次,当任务难度较大时,智障儿童较难完成,其成就感较低,进而会降低他们对任务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当任务难度较小时,一方面缺少挑战性,且一般此类任务需要多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当长时间多次重复同样的动作时,也会降低智障儿童对任务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任务过于简单,也难以提升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因此任务难度要适当,可基于最近发展区原理,让智障儿童“跳一跳就能够到桃子”,同时根据智障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及时调整。最后,注意任务的阶段性,将任务由易到难排序,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2.注重任务的趣味性。为了增强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某一任务需要重复训练多次,较枯燥,多次训练会降低智障儿童的兴趣和耐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的丰富性、趣味性,尽量使用较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通过游戏,如闯关游戏等,将各种任务连接起来,让任务更具挑战性,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最后,注重任务的多样性,基于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这一主题,教师可设置不同的任务或将任务层层递进,以增加任务的实用性。
3.及时反馈,多鼓励智障儿童。由于自身障碍的影响,大部分智障儿童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弱于其他儿童,所以造成智障儿童自信心不足。因此,当智障儿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时,教师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辅助,同时进行语言鼓励,增加他们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当智障儿童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多表扬和鼓励他们,让其更有信心和兴趣完成其他任务;当他们做错时,教师也要及时予以纠正,要有耐心,循循善诱。
4.示范教学法和小步子教学法结合使用。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较差,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仅仅口头讲述,泛泛而谈,智障儿童难以理解。此外,若教师讲述过于宽泛、笼统,智障儿童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采用示范教学法给智障儿童具体演示如何操作,同时,在示范时要注重将任务步骤细分,结合小步子教学法予以示范,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5.加强家长的参与度。由于自身障碍的特殊性,智障儿童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多次重复,多次练习。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手部精细动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智障儿童平时与家长的接触较多,若家长也能参与其中,利用家中物品深化教学,如此便能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方法录制成微课或小视频,分享给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到智障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