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围棋教育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影响研究

2022-03-17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主体幼儿

■ 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 王 筱

随着多元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渗透,围棋教育已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围棋虽是一种竞技活动,但从本质来看,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将围棋知识渗透到幼儿的心理培养之中,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素养和道德品质。

1 现阶段幼儿心理培养的教育现状

1.1 缺乏科学指导

心理培养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的培养策略,不仅能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心理导向,还使幼儿的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升华,进而促进幼儿主体的认知发展。但在现阶段的幼儿心理培养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科学的指导思路和实施方法,导致幼儿的心理培养和行为养成难以加强,影响其幼儿的整体发展。

1.2 缺乏组织手段

幼儿正处在认知世界的基础阶段,对其外界的事物存在一定探求性,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被其所吸引,长此以往下去,难免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意志力薄弱等不良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组织手段来培养和提升其主观意识,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但在当前的教育培养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其活动的组织和运用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并对其组织细节缺乏有效把握,进而造成幼儿的心理建设难以达到预期发展。

1.3 缺乏主体培养

幼儿时期正是打基础、筑根基的关键时期,加强幼儿的主体培养工作,从幼儿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出发,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锻炼幼儿的意识品质,还使幼儿的发展更具有目标性。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未能正确把握幼儿的主体特点,并在其策略的运用和活动的设计方面存在脱离主体的现象,导致幼儿的主体发展存在根基不牢、动力不足的问题。

2 围棋教育对幼儿心理品质的积极影响

2.1 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将围棋教育渗透到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之中,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行为品质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直观体现。围棋作为一项十分高雅的艺术类游戏,下围棋的人最注重“棋德”和“棋品”,这对正处在认知发展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说,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效益。如在围棋开始前,需要行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礼貌、友谊、谦逊等,可以培养幼儿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品质。

2.2 有助于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围棋教育渗透到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之中,有助于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围棋既是一个游戏,又是一场博弈。围棋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能够通过对棋盘各点的布局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手段,进而实现其最终的胜利,更易于培养幼儿观察力、专注力、推算力等素养。

2.3 有助于幼儿养成统筹布局的思维

将围棋教育渗透到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之中,有助于幼儿养成统筹布局的思维。在围棋对局中,棋盘之中千变万化,不仅要思考对手每一手棋的应对策略,还应在解决观察之中反制于敌,这就需要对局者具有统筹布局的思维意识。同理,幼儿在围棋训练中,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下棋思路,还应形成统筹兼顾、全面思考的换位思想,使幼儿在相互转变、交叉思考的过程中养成谋篇布局、整体把握的认知思维。

2.4 有助于锻炼幼儿坚毅受挫的意志

将围棋教育渗透到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之中,有助于锻炼幼儿坚毅受挫的意志。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大多数幼儿被其家中长辈所宠爱,娇生惯养、畏难怕苦,缺乏坚毅勇敢、承担责任的心理品质,而在围棋教育中,对局结束后的欠身礼是培养幼儿输棋不哭闹的一个重要方法,更易于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同时,围棋中的名人轶事也是培养幼儿坚毅受挫意志的有效资源,从而帮助幼儿可以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保持积极勇进的奋斗精神。

3 在幼儿日常学习中渗透围棋教育的方法

3.1 从围棋中学会谦让

谦让是围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品质。在棋盘之中,方十九,三百六十一叉点,每一个叉点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作用和价值。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围棋中“猜先礼仪”“黑棋的第一手应下在右上角”等礼仪渗透到学习之中,有助于学生学会谦让、学会关心、学会包容。同时,教师还应让幼儿充分了解棋盘中各交叉点的具体作用和运用价值,进一步延伸到日常交际和同学交往之中,帮助幼儿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在不断融合、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品质。

3.2 从围棋中学会换位

一个优秀的围棋手一定要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其眼光应是长远的、全面的、整体的。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对手的每一手棋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换位设想、全局把握,清楚对手的“算路”,更有助于获得更为清晰的观察和应对思路。同时,围棋的游戏规则是“你一子,我一子”,相互观察对方的下棋思路,并从攻守转换的过程中,识破对方的意图,找到对手的失误与盲区,进而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对此,教师在围棋教育中,鼓励学生学会站在对手的视角解读每一步棋的意图,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培养其换位思考的处置习惯,进而使学生在生活、学习、解决问题等方面产生积极思考。

3.3 从围棋中学会耐心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围棋作为一项开发孩子智力的游戏工具,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定笃行的耐心,使学生在做事和学习方面获得更大成就。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双方下棋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进行培养,对每一手棋进行深思和熟虑,保持一定的耐心和学思,进一步去思考“打桩圈地”“围捕对手”,这对幼儿的基础培养和行为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幼儿,其性格活泼、行为好动,对事物的完成缺乏一定的定力和耐心,而在围棋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趣味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投入下棋之中,有利于克制小朋友的浮躁性格,锻炼其耐心,集中注意力,保证幼儿主体的健康成长。

3.4 从围棋中学会协商

围棋之中,礼仪为先。协商作为幼儿学棋的一个基础技能,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幼儿语言表达、沟通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幼儿去独自解决下棋问题,使幼儿与同伴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协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幼儿的认知思维,保证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在围棋教育中还应发挥监督、指导的“裁判”作用,但要注重其时机和方法,以幼儿的主体发展和协商解决为主,使幼儿逐渐养成与人协商的良好习惯,更为主观的体会围棋的游戏乐趣,更易于培养幼儿谦让、友爱的个性。

3.5 从围棋中学会合作

合作是幼儿所应具备的一项基础素质,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获得更为全面、多样的主体发展。在围棋活动中处处体现着合作的重要性,如“双”是围棋术语中的一个基础性语言,其意指由两个单关挨在一起,称其为双关,这是一种极为结实的下法,俗称“双关似铁牢”,其双关的作用方式,可以将其理解为合作、联结的意思,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思路进行决策,更易于幼儿理解合作一词。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围棋术语或趣味谚语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使幼儿直观了解合作、了解围棋,夯实其发展基础。

3.6 从围棋中学会遵守

遵守是规则运用的一个行为意向,从围棋的规则入手,使幼儿学会遵守、了解规则,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进一步提升其内在涵养,促进其素质发展。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从“观棋不语”“落子无悔”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了解围棋活动的游戏规则,进而使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培养其优秀品质。规则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学会遵守规则、运用规则,不仅能提升对其事物本质的理解,还能保证其发展环境的有序性、有效性。幼儿正处在认识事物的基础阶段,加强其事物规则的了解和遵守,可以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保持正确的行为意识和发展路径。

3.7 从围棋中学会受挫

围棋作为一个游戏,其游戏的输赢在所难免。现阶段幼儿大多是家中的“掌中宝”,因不良的教育方式,导致幼儿对其输赢存在偏激化行为,如赢了就开开心心、输了就痛哭流涕、泼洒打滚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幼儿主体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故事、围棋典故等内容,渗透其“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培养幼儿“胜不骄,败不馁”的行为品质,使幼儿在输赢面前可以坦然接受和正确理解。同时,对于围棋的输赢,教师还应指导幼儿对错误的点进行分析,及时复盘,更易于提升幼儿的围棋水平,增强幼儿的思维意识。

3.8 从围棋中学会认真

围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攻杀掠地之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将其渗透于幼儿培养之中,有助于使幼儿学会认真思考、冷静深思的品质。因此,在围棋教育中,教师可以从围棋术语中进一步诠释内涵,加深幼儿对围棋的内在理解,培养幼儿认真思考的学习意识。其一可以破坏对方的眼位;其二可以用来窥视对方的断点或薄弱环节,以达到借机促使对方棋形固定的效果。通过对围棋术语“点”的渗透和学习,可以使幼儿在下棋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思维状态,了解对手的下棋落点和棋盘布局,进而认真思考、布置阵势,从而获得最终胜利。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主体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