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定向直招士官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人格培养

2022-03-17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士官人格心理健康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何 念

定向直招士官生是为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国家军队与地方联培联训,在大学为部队培养的高素质新型士官人才。其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如何对军队的战斗力生成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塑造优良军人人格品质,培养合格士官生对试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1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一词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个体在环境适应中稳定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一般说来,一个人的人格是他过去的整个生活历程的反映。人格包括个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的程度、态度和信仰的体系、道德价值的特征等。人格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人格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以及幸福感有直接相关。拥有较健全人格的个体,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稳定的自尊和较高的自信,不惧困难和挫折,常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应激事件,更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也较为和谐。而不健全的人格,心理防线较脆弱,遇事偏激,不能以平和心态应对外界环境,长此以往会造成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

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士官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

(1)健康人格是士官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模式,贯穿人的整个发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健康是个体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在条件。健康人格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个人价值。士官生的培养不同于普通学生,在校期间,士官生在完成与普通学生相同的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完成由普通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初步转变。士官生首先面临着两种自我身份的认同,一种是大学生,另一种是军人。然而,士官生是面向从全国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士官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时,并未接触过任何有关统一的军事训练和管理。同时,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盲目跟风或听从周围人意见,没有对士官专业的理解不够准确就直接报考。他们对军人职责与荣誉、对国家与人民的担当却鲜有了解。不少学生认为,士官生只是换了军装的大学生,除了衣着外和普通大学生不一样,其他没有什么不同。往往面对校园的准军事化管理,士官生在心理上会出现害怕体能训练、自我身份混乱、抑郁焦虑等适应不良的情况。人格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能力的关键,有利于士官生建立统一的身份认同,提升自尊自信,克服困难,合理规划人生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2)大学是士官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在某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都在持续地发生着改变,而其最重要的改变发生在青年时期。根据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同时,每个阶段都有人格要发展的任务和危机。在某个阶段中积极的危机解决办法增加了作为下个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的可能性。而在某个阶段中消极的危机解决办法降低了使作为下一阶段特征的危机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士官生从年龄阶段讲,正处在成年早期,即青年时期。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分辨能力较弱;情绪丰富且饱满,但波动幅度较大,常将情绪见诸行动,不善管理;渴望获得成功和认同,但容易受到挫折和困难的打击出现畏难心理,一蹶不振。在此年龄阶段,如果忽视士官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他们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否定,自卑、胆小懦弱,同时,也可能出现人际关系困难。大学是校园与社会的转换阶段,如何培养勇敢、自信、积极进取等为主要特征人格品质,顺利完成青年期的人格发展任务是每位士官生个人发展的重要议题。

(3)士官生的人格发展对军队质量有直接影响。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对现代军事作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士官生虽然还没有军籍,不是正式军人,但他们却是军中骨干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是党中央“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组成,更是被国家寄予了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厚望。士官生作为准军人,更应该需要拥有了一个健全人格才符合社会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融入军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大学更应该重视士官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品质的锤炼,如果不能做好此项工作,不仅影响士官生一生,还会影响我国国防未来的发展。

3 心理健康教育中士官生人格培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心理健康教育中士官生人格培养针对性不强。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根据此文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文件中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性质和任务,但《基本要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病理学取向的影响,较多关注大学生异常心理,预防心理疾病为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导向并没有更多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潜能的开发。除开军事院校外,直招士官生是依托高等职业院校为部队定向培养的军地通用士官。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设计参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对象是所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从此要求看出,士官生和其他普通学生是没有被区分的。但是士官生的确存在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特别是身份认同、职业规划上。因此,如前文所述,人格品质是士官生个人发展的基础,而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没有针对士官生在此方面的培养,重点没有突出,这是欠妥的做法。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显示,乐观、感恩、宽恕、心理韧性等积极人格特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这些品质正是士官生所需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针对士官生的人格发展特点和需要,建设有专门的士官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人格发展和培养纳入重点教学内容中。

(2)心理健康教育中士官生人格培养欠缺阶段性和时效性。根据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心理健康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一般来说,高校常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学生能系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也多为一年时间。然而,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养成,与其他专业技能的一次性掌握有所不同,需要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有阶段、有周期的保持追踪和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伴随学生入校到毕业,每个年级的学生有自己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就士官生而言,大一新生面临更多的是如何适应校园的准军事化管理,认同自己士官生的身份,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大二年级,学生更侧重于军事理论的学习和体能训练,培养他们不怕苦的精神品质是必需的。大三年级,面临入伍前最后的体能测试和筛选,压力和淘汰制更是需要士官生掌握压力管理、情绪应对的技能,维护好自己的自尊和自信,用乐观积极的人格去应对。另外,对于士官生战时人格品质的培养,例如做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心理意识;如何在强大的心理战攻势面前保持较高的心理稳定性、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重要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应该只满足于完成32个学时的教学任务,更应考虑将心理教育工作更加细化,围绕士官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知识普及、人格品质培养的教学周期延长,陪伴和守护学生的大学成长。

(3)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有待优化。高校心理健康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师资队伍在专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上存在短板。杨婉晨(2021)等研究者报告,高校心理教师缺少系统专业督导、内容大多过于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少、操作技能训练较少、培训时间短。针对士官生培养问题开展培训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属于学工部门,专业教师一方面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兼顾一部分学校的行政事务。这使得原本用来辅导学生的精力,变得分散,产生较高的职业倦怠。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应加大师资力量建设的投入,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功能和职责,减轻心理专职教师的行政任务,增强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加大对士官生成长问题研究,将研究成果积极分享,展开有实效性的培训。

4 结语

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士官生的人格培养提高重视,完善教育体系,帮助士官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健康的适应机制,积极应对突发的心理困难,促进士官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士官人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