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探讨
2022-03-17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阙 成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项基础性课程,对学生文化课程学习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当对当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获取更全面的数学知识。老师也应当注意课堂教学主体的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老师要积极突出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全面思考,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我国数学教学模式采取的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此种教学情况下,学生的真实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老师也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感受,数学教学内容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开展。而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状态是否处于优良水平,老师也不会完全重视。但是在探究性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仅能够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课堂,还能够进一步践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数学课堂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够更注重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而采取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作为教学的唯一评定标准,随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完成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对探究性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2.1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观念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地位认识不明确,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学习兴趣较为低迷的情况。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如果在学习数学内容时产生疑问,也会去压制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将老师的观点作为学习方向,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迷失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得到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2.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根据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得知学生,在课堂上过于依赖老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样的结果与课堂教学方法是紧密相连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更擅长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习,只是将数学知识一味传授给学生,然后再通过练习来强化学生的掌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教学难点,老师一般会将数学题目仔细剖析,并逐步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时间较为节省,但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自主能力不仅是学生当下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中的重要技能,如果一味地灌输数学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每一位学生都追求更加新型的学习模式。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都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会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而不是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作为首位。而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比皆是,老师应当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但由于部分数学老师的教学压力较大,而多媒体的使用需要老师在空出较多的时间制作教学课件,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有待改进,使得多媒体的音效等多个方面尚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如果老师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黑板进行教学,教学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3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
3.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经验可以得知,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通过探究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数学课堂中。一般情况下兴趣更属于学生的心理倾向,这就会让学生下意识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喜爱,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知识学习中,并对数学知识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开展教学,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态度,带着学习兴趣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有理数的应用方式,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让学生读取温度计的度数,比如“-6℃”“20℃”,然后老师可以引出:“虽然负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在本节内容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负数的相关概念,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出有理数的教学。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可以引出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案例,比如“收入800元和支出300元”“水位上涨1米和下降0.2米”“买10辆车和卖出5辆车”。老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思考案例中的数量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试着举例,分析正数和负数的含义,让学生掌握二者使用方法及意义。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愿意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3.2 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强化数学记忆
在新课改教学标准的指引下,数学教材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一版本的数学教材都有相应的实践知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实践操作完成学习。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养成学生接受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对数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数学课堂中,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后,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去渗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老师首先可以带着学生去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老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并让学生找到图形的对称轴,在实践中去感受数学知识内容。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其他轴对称图形,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受到教学活动的吸引,并全身心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学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得数学教学模式更加顺畅。
3.3 增强学生探索能力,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因此老师让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数学的奥秘。那么首先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学生的缺点制定教学计划,对于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身数学能力,也能够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总之,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合理分析当前数学课堂的不足,并积极去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积极学习数学知识,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五章《二次函数》时,本节内容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数学表达式绘制数学图像,进而增强学生对二元一次函数的理解。那么老师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问题,并总结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后老师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再次拓展,除了绘制二元一次函数的图像,也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征,并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反比例知识内容,而后再试着去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进而让学生不断地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拓展。
4 结语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就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也能够强化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挖掘数学知识,进而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