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实困境及策略探究

2022-03-17西安外国语大学李梦琦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评价语文

■ 西安外国语大学 李梦琦

时代越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课堂教学评价语这一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以直接有效的方式对学生予以反馈,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的语言评价,是一种有情感意向的价值判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

1 价值分析

1.1 优化学生学习状态,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语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全面个性化发展,感受到关注和期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

1.2 提高教师评价素养,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语集中体现教师的语言功底、教学水平和教育机智等,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课前准备评价语,课中灵活运用评价语,课后及时反思评价语,在评价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1.3 调节课堂氛围,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幽默艺术的评价语更能吸引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也可对课堂进行调控,评价语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困境分析

2.1 评价理念:以主观窄化的评价语认识为主,合理先进的科学性评价语理念有待更新

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大多对课堂评价语的理解较主观片面,缺乏相应理论基础,往往无法进行有效评价,同时由于缺乏反思意识,教师评价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2.2 评价目的:以片面极端的甄别选拔性评价目的为主,人文发展的引导激励性目的应予侧重

评价不应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应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起到检验和改进的作用,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通过评价语帮助其认识自我并明确方向。课堂教学评价功能应展示“立于人、服务人、发展人”的目标,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3 评价主体:以单一刻板教师评价主体为主,多元互动评价主体尚需完善

《课程标准》提出要认识学生互评和自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课堂中仍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少。给予学生评价机会可加深其知识理解,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2.4 评价内容:以传统固化的知识技能评价语为主,均衡融合的过程态度评价语仍需加强

《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机联系起来,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整合。应试教育压力下教师仍着重关注知识技能层面,使评价内容片面化,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5 评价方式

2.5.1 以笼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语为主,全面精准化的形成性或增值性评价语亟待完善推广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探索增值评价”,但实际教学中评价语往往重判断而轻分析,重结果而轻过程,没有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致力于学生的成长,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过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2.5.2 以单调古板的言语性评价语为主,生动形象的非言语性评价语亟待扩展

教师大多习惯用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反馈,很少使用表情、动作等非言语性评价语,教师应将两种评价语有机结合以实现评价语最大价值,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5.3 以空洞枯燥的统一性评价语为主,个性多样的学科性评价语亟待增进

(1)评价语艺术性有待发展。

不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用“好”来反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降低。笼统含糊的评价语也未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2)评价语学科性有待彰显。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评价语也需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但从小学语文课堂实际看,评价语与其他学科区别不大,未体现出其独特性。且评价语并未真正体现出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差异。

(3)评价语差异性有待加强。

不同年级、班级、个体都有不同特点,评价语不应千篇一律,需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而教师大多采用统一标准评价学生,并未全面考虑学生差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优化策略分析

3.1 评价理念:夯实理论基础,更新评价观念

教师要想掌握好课堂教学评价语这门艺术。首先需转变评价观念,正确认识其功能价值;其次,加强理论学习和名师评价技巧,不断优化自身评价语,还应坚持发展原则,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同时重视反思,不断增强自身评价能力。

3.2 评价目的:凸显评价语的引导及激励作用

首先,评价语应彰显导向性。教师的评价语既要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效,又要起鞭策作用,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其次,评价语应彰显激励性。“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激励与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的主要参照物”激励性评价语能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3.3 评价主体:优化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要求教师树立全面多元的课堂评价观,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深其认识理解。

3.4 评价内容:扩大评价语内容全面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教师不能仅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要充分体现出知识过程态度三维度的有效整合,推动学生协调均衡发展。

3.5 评价方式

3.5.1 强化形成性和增值性评价,突出评价语发展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应逐步淡化过分强调课堂评价语言的选择和选择功能”。“增值性评价”也强调成绩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教师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并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学生为本。

3.5.2 将言语性评价语和非言语性评价语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口头评价语言还有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性评价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言语性评价语,同时适当通过微笑、点头、鼓掌等非言语性评价语对学生进行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关注与肯定,将二者结合运用能使评价语更为有效。

3.5.3 以空洞枯燥的统一性评价语为主,个性多样的学科性评价语有待整合

(1)增加评价语趣味性。小学生大都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重复乏味的评价语会使其感到无聊厌倦逐渐失去学习热情,而趣味性的评价语能提高学生积极性,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2)强化评价语学科性。教师只有提升自身语言艺术,体现语文独特性,学生才能更好感悟语文,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不同课型分别给予不同评价。

(3)提升评价语差异性。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评价。学生是独特的个体且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师灵活评价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自身实际建构评价语体系。通过调查得出班里学生最期待和最不期待得到的评价语及不同评价语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成绩的影响,找到适合班级实际的评价语。教师也要发掘适合自己的评价语风格,充分展现自身的教育热情和魅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