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22-03-17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李灵悰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内容思政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李灵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道、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而言,也应当与时俱进,全面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自然融入声乐课堂中。

1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音乐不仅是文化的缩影,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将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因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感染、影响人格,也能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更健全的发展。在我国音乐教学大纲中曾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离不开音乐教育,其教育途径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艺术活动,充分将美育与智育相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合格幼师的重任,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的幼师,所以在思想道德层面更要全方位的装备,使其富有“善心、耐心、童心”,并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能力和实践技能。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而疏于德育,例如在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没有去深究内容的思想内涵,或是教育方式单一,考核形式机械化,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内涵和音乐素养,只是为了应试而完成几首歌曲,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和教育意义。这样的方式并没有达到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且教育出来的幼师在未来岗位中,也难以用正确的音乐教育方式去引导幼儿和胜任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为了更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科学的指导方法尤为重要,尤其是声乐课程的思政建设,使声乐课堂更加有精神内涵、丰富有趣,也能达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

2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2.1 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生动地描述了教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典范形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德育水平是必要条件,不仅需要提高政治修养,也需要学习最先进的思政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自身的思修水平,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将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①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会、党课等,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实施上级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讲座、报告、培训会等,以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③与领导和同事积极进行沟通、教学研讨,在沟通与讨论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方向地提升自己;④课外生活多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和弘扬社会价值观的优质影片、书籍,挖掘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及时记录观后感,以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并适时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分享给学生。

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和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从引导性教育转向自觉性教育。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拼搏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学生多学习历史、政治文化知识,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或者各类分享会,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丰富班级学习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定期组织多元化主题的班级活动,开展“学榜样、强信念”的主题学习月,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2.2 结合课程性质,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是一门以教授学生演唱技能为主,并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专业实践课程。作为音乐教师,应当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多元化的融入“思政”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专业知识与“思政”精神的智慧结合,使德育与智育交融,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声乐的教学中不仅仅注重专业技能方面,也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以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既要学习声乐的基本演唱技能,抓住其“形”,更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挖掘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艺术特征,将乐曲融入其文化内涵中去欣赏、解析,以抓住其“神”。

例如脍炙人口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其诞生的背景是恰逢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前,我国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以及国内形势,到处充斥着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初通过“南方谈话”一锤定音,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方针,为我国之后几十年的发展吃了定心丸。因此,《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于1992年底应运而生,歌颂了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歌颂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歌颂了中国人民努力建设新中国的美好决心!那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能,更要引导学生熟知歌曲的文化内涵,拓展历史知识,教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培养学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准确地将情感和技能相结合,最终“以情带声”更好地表达作品。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来加强“课程思政”的理念,让学生也对声乐课程有新的认识和兴趣,进而全面培养其艺术欣赏、实践能力和领悟能力,德育和智育协同发展。

2.3 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机制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其中提到了“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基于此,传统声乐课不能局限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思考,让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得“教”与“学”相辅相成。另一方面,现有考核标准不能全方位体现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因此,应创新考核机制,引入定量化德育考核标准,够鼓励学生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例如,课堂教学增加歌曲历史背景预习的环节,提前让学习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在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与创作动机去赏析歌曲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最终考核时,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个人品德表现、团队协作能力都纳入到总评成绩中,从而全方位的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

2.4 优化教学内容,植入多元音乐文化

鉴于声乐课程的实践性和模仿性,音乐教师可以依托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声乐作品荟萃云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文化为骨架,丰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构筑课程思政的教学系统,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导向性作用。许多学生可能对单一的历史知识兴趣不浓,缺少学习积极性,但是通过学习和历史相关的歌曲却能激发起兴趣,也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

例如,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中国近代音乐史,学生了解近代音乐发展的脉络同时,也能拓展历史知识;学习一些不同时期的中国声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也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族、民间歌曲,不仅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也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突出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也能通过厚植文化的自信,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 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资源还不够普及,但许多教师都在为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积极地进行探索。音乐教育是一条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途径,教师应充分发挥声乐课程的育人优势,深度挖掘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政内涵,形成协同效应,将声乐课程的有效教育资源融会贯通。把“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职业道德的优秀幼儿教师。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内容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