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外宣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以大别山地区为例
2022-03-17张翅鹏陆秀东曾必好
张翅鹏,陆秀东,曾必好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红色旅游融绿色自然景观与红色人文景观于一体,把旅游产业发展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红色旅游外宣是塑造党和国家形象、拓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对整个国家而言,外宣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而对一个地区、城市而言,外宣翻译的质量往大处讲可能影响到本地的投资环境,往小处讲可能影响到一个招商项目能否成功”[1]。大别山地区位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2018年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7 100.71万人次,占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次的10.76%,占同期全国红色旅游总收入的6.79%,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0年热度排名中位列第三[2]。随着大量国外游客的涌入,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问题也日益突显。
1 大别山红色旅游外宣中的英译问题
调查发现,大别山红色旅游景点介绍中的英译文本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公示语没有相应的英译,或者翻译不当。
1.1 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大别山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加之相关部门审核不严、译者责任心不够等因素,造成英译存在拼写、译名和词语使用错误或不当等。
例如,六安苏埠淠史杭水利工程“丰收之源”告示牌“主要景点有白鹭洲、情人岛、龙王寺、碧水岩等”的英译为“The main attractions are Bai Luzhou,the Dragon King Temple,valentine′s island,bule rock etc.”“白鹭”是一种水禽,而译文把“Bai”和“Lu”拆开了;专有名词“情人岛”和“碧水岩”英译单词的首字母没有大写,这些都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
又如,在六安独山烈士纪念园,“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裕安人民永久纪念的不朽丰碑!”的英译为“They are the elites of an era,the backbones of the nation,and the monument for the whole Yuan to remember forever”。译文里“Yuan”(裕安)没有用隔音符,使音节界限发生了混淆,导致翻译失误。且译文完全按照汉语的结构和语篇,没有按照英语语言表达习惯,由小到大,渐次加强语气。
再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穿石庙会议场景“夺取民团枪支,建立人民军队”的译文“to seize the firearms of the civil crops and build people’s army”。这里把“民团”译为“civil crops”属于明显的词语使用错误,“crops”意为“作物,庄稼和收成”,没有“武装力量或军队”的意思。
1.2 文化维
文化维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译者在对源语进行翻译时对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要素理解深度不够,在转换时忽略甚至曲解了文化负载词本身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例如,大别山红色旅游外宣中有不少地方把“六安”译为“Liuan”,忽视了城市名背后丰富的文化蕴含。六(音lù)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变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又如,河南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董必武故居“关于董必武的介绍”“5岁入私塾,17岁中秀才”的英译为“Dong Biwu began school at the age of five and at 17 passed the examination for‘Xiu cai’”。“秀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果直接译为“xiucai”,就会缺失必要的文化适应性。
1.3 交际维
交际维度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翻译时对源语的交际意图和目的理解不够准确,机械地对照汉语文本进行翻译,忽视了旅游文本属于广告宣传的实质,起着传递信息和引导旅游行为的功能,从而造成的交际困难和障碍。
例如,六安金寨革命博物馆里的“三楼将星璀璨展馆及烈士厅”译成了“the star shining on the third floor exhibition hall and the hall of martyrs”。译文机械地翻译完全背离了原本的交际目的,容易引起游客的曲解,甚至误解。
又如,六安金寨革命博物馆“母婴室”英译为“child room”。母婴室,也称作母乳喂养室,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立的便于携婴父母对婴儿进行护理、哺乳或喂食等活动的公共服务设施,“child room”这种译法明显失准,没能起到准确的交际目的。
再如,六安独山六霍起义纪念馆前言里“抗日战争”译为“the Anti-Japanese War”。译文不符合中央编译局发布的重要术语权威英译标准,也没能充分再现原文的信息传递功能,容易让少数不谙中国革命历史的外国游客误以为是反对日本、反对日本人的战争,体现不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抵抗之意,进而表明战争的正义性,也不能增强外国游客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同,引发其情感共鸣[4]。
2 生态翻译学方法
生态翻译学是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的翻译理论,主张“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5]。生态翻译理论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的适应和选择移植到翻译研究,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主张译者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之间做适应性转换[6]。
2.1 语言维度的转换
语言维度的转换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转换包括语体风格、遣词造句、句式结构、行文风格等[7]。语言维适应性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6]。汉语属汉藏语系,注重句子形态组合和形式变化等外在结构的完整和规范,多使用动态词汇、重复、主动和短句,结构较为松散,但形散而神不散。英语属印欧语系,注重句子意思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语义连接,多使用静态词汇、省略、被动和长句,句子结构完整,连贯性和逻辑性强。因此,在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源语的语言特点、行文规范和表达习惯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在“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在语言维度里对选词、造句和谋篇等方面进行适应性选择和转换。
2.2 文化维度的转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不同语言承载的社会、历史、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不尽相同。文化对等原则下的红色旅游文本英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8],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等值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6],转换时,适应文化体系内在的规约和要求,兼顾好源语和译语间的文化交际和传递。
2.3 交际维度的转换
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与选择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9]。译者首先需要对源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进行准确阐释,然后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在目标语中传递源语的实际交际意图。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时既要传递语言和文化内涵,又要实现源文的交际意图,必要时可对源文进行删减或增加,以确保有效信息的传递,最终完成交际。红色旅游外宣英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目的在于吸引外国游客和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进而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因此,红色旅游外宣英译要符合生态翻译理论下的交际维度适应性选择的要求。
3 大别山红色旅游外宣的生态翻译学策略
生态翻译学运用整体和动态的眼光去解释和描述翻译活动,强调译者要依据具体的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间进行选择转换,最终形成较为恰当的译文,为红色旅游外宣的英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3.1 关注语言维度的适应性
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主题突出,主语不突出,主语常常省略;而英语为主语显著的语言,主语突出,一般每句都有主语。
原文1:5岁入私塾,17岁中秀才。因愤恨封建官衙的暴戾,遂放弃乡试,转投新学。1905年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前后,开始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红安县董必武纪念馆:革心革面)
译文:Dong Biwu began school at the age of 5 and at 17 passed the examination for "Xiu Cai"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country leve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ith a hatred for cruel feudal corruption,he gave up feudal schooling.In 1905,he moved to a Wuhan middle school where he was able to receive a modern education,during which time he started to seek the way of saving China and the people.
原文1是对董必武同志早年事迹的介绍,三句话都缺少主语,句内结构松散,译文补全了三句的主语。原文中“转投新学”和“开始探求救国救民道路”都是“入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后发生的事。译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对事件进行了调整。“愤恨”属兼类词,原文里是动词,译文把它变成了名词,作为“with”引导的原因状语成分。这样就很好地考虑了翻译时“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需要,最终译文变成了两句简单句和一个主从复合句,句式紧凑、层次分明,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原文2:在生死关头,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充分表现出革命者忠勇执着、坚忍不拔的崇高气节。(红安县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革命先导)
译文:During the moment of life and death,they laid their lives for the communist cause,facing death unflinchingly,which well displayed the grand moral integrity of being persevering,loyal and brave as well as being persistent and dauntless in the revolution.
原文大量使用成语和四字结构:“生死关头”“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忠勇执着”和“坚忍不拔”等,凸显了反动派的无情杀戮和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译文对原文句子成分进行了转换,变并列谓语“视死如归”和“表现出……崇高气节”为状语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补充说明“舍生取义”。这样的转换是为了适应英语线性结构的需要,使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宾语或补语等成分在主线上延伸,更符合英语句子的结构特点需求。
3.2 关注文化维度的适应性
红色旅游景区的大多景点名称都和一定的文化因素紧密关联,译者在翻译时要尤为注意名称里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在皖西地区许多景点(区)有关于发生在六安地区的“六霍起义”的介绍和说明,大多把“六安”译为“Liuan”,“六霍起义”译为“Liuhuo Uprising”。众所周知,“六(lù)安”作为地名,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笔者认为皖西地区红色旅游景点(区)所有关于“六安”和“六霍起义”的英译都应该尊重文化习惯和传统。
同样,在大别山红色旅游文本英译里对“国民党”的翻译,有“Guomindang”“Kuomintang”,甚至“National Party”等诸多版本。“National Party”中的“national”所表示的“国民的”远非“国民党”里的“国民”,这样的翻译无疑会给外国人造成误解。多数情况下,汉语里的专有名词和人名的英译多采取音译的方法。笔者认为把“国民党”译为“Kuomintang”是比较妥当的译法。
大别山红色旅游外宣英译时,违反文化对等原则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上,大多是没能考虑中西文化内在规范和约束而造成的。汉语禁止性公示语大多严肃、生硬,警示性强,用词直截了当,而在英语里,公示语较少使用命令式的祈使句,常常用比较委婉。因此,“禁止吸烟”不宜译成“Smoking is Forbidden”,而是译为“No Smoking”;“不准拍照”译成“No Photos”,而不是“Forbid Photograph”;“闲人莫入”不应译为“No Entrance Except on Business”,而是“Staff Only”。
3.3 关注交际维度的适应性
原文3:许世友(1905—1985)河南省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副军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线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许世友故居)
译文:Xu Shiyou (1905—1985) was born in Xinxi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and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1927.He held the post of the Commander of Cavalry Division of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Vice-brigadier of the 386thBrigade of the 129thDivision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Commander of Shandong,Nanjing and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Committee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He was made a General in 1955.
原文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简介,如果把这些逐一译成英语,译文将显得十分繁杂,从而影响源语的信息传递效果。诺德(Nord)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在译语背景下为了译语的目的和译语接受对象生产一种文本”[10],“评价翻译的标准不是看译文是否保留了原文的特点,而是看译文是否在特定的情景下实现其功能”[11]。为了能达到翻译目的,可以删译、改译、增译等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译文在目标语境中的有效传播和交际目的。因此,译文对展牌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浓缩,保留了许世友上将的主要事迹和获得的头衔与荣誉,这样既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又适应目标语语境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从而顺利完成语际交流。
原文4:“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徐向前一语千钧,稳住了部队,维护了红军团结,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这一伟绩,是历史上重重的一笔。(信阳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徐向前元帅训宣)
译文:"We can′t divide against ourselves!" Xu Xiangqian said,and he preserved solidarity and safeguarded Chines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safe.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两军会师后,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确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兵分两路北上,一路由朱德、张国焘指挥,一路则由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带领的右路军胜利到达巴西地区,而左路的张国焘突然变卦反悔,决定南下,并给陈昌浩发电报,要求右路军南下。面对张国焘的分裂意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出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这句话。
原文4是由徐向前元帅的一句训宣和对其意义的解读两部分组成。“训宣”即公开说出的教导、教诲或训诫,多指在特定场合某人说的具有较强启发或教诲意义的话语。英译时应首先对“训宣”进行准确理解,然后解释其所指和蕴含。译文简单地把原文当成普通的句子进行处理:徐向前说了这句话,稳定了军队,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同时译文对原文还进行了删减,显然这些交际信息不当处理和缺失,会造成误解和引起困惑。红色旅游外宣英译行为实际上是在构建一种模拟的交际模式,向目标受众讲述源语里的历史故事或事件。为了翻译交际的特殊需要,将译文改成为训宣加解释的形式,并保留原文有效的交际信息,使译文意思完整。因此,笔者建议将原文修改成:
"We can′t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 Xu Xiangqian
The decisive remarks helped preserve solidarity,maintain unity,and safeguard Chines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which is well recorded in history.
4 结 语
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文本外宣英译水平关系到景区的知名度、旅游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外宣英译时,译者要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适应性选择译语,充分考虑译语语言、译文受众和交际意图,做好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之间的转换。“三维”转换翻译策略能有效提高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的准确性和翻译质量,确保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的精准性,进而促进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和大别山精神的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