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2022-06-14许仲林
许仲林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随着大数据发展,近年来,我国服饰产业发展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确地趋向于多层次丰富多样化,给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观点,怎样建设与服饰产业背景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最急切需要探索与解决的问题[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动手能力,要大力加强实习、实验、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部分等重要教与学的环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强调,“坚持把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与活动课程,增强技能实训的成效。”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非常密切的专业,其实践教学是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目前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如何能够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服饰行业服务的需求,如何改善目前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弊端,是服饰设计专业教育需要探索的重点。
1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在服饰产业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各大品牌服饰企业互相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产业链,服饰产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工艺技能精湛的专业型人才。实训课程实操环节的教学关联着高等院校与服饰企业市场的衔接纽带。目前,虽然每个高校服饰设计专业都建设了相对完备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联合实践基地,但在实际教学中,服饰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问题。
1.1 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仍然把理论知识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在内容体系方面不明确,基本上是依赖于前面的理论教学,没有构建具体的有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相对散乱,对于服饰等方面都非常欠缺。
1.2 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与促进较弱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专业服饰设计专业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之间的融合与促进,未做到两者有效地链接,理论教学内容只强调理论,实训教学内容只注重实践操作,两者都是相对独立地存在,与服饰行业、企业市场的衔接能力同样欠缺,学生专业实操技能薄弱,不能满足市场所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与技能要求,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有侧重点,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1.3 实践教学和企业之间的需求、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国内有些高校的服饰设计专业安排了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的实训教学基地也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场所,但是基本上还是固定在某个单一模块的实训,或者是实操重复固定的内容。在拓展实践内容、企业技术研发等方面是空白,学生在实践基地实习的内容和企业的实践能力要求差距较大[2]。
1.4 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力度薄弱,教学模式滞后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服饰设计专业不仅缺乏实践教学师资,还缺乏加强实践教师的实操能力的培养。同时,服饰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仍然在理论教学上,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安排重视度不够,实践教学实施力度应加强。
国内高校很多服饰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还面临的另一主要问题,体现在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上滞后,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在校内的实践课和毕业创作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体现。校内课堂的实践课程教学主要形式还是旧式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工艺机房实践,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内容非常有限,同时积极性不高,校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与企业的生产和实践、工艺、市场与消费要求等环节的结合相对脱节[2]。
此外,在师资力量方面,多数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均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走上讲台,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在教授实践课程的同时没有去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适时更新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及新的服饰设计制作设备等知识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设备陈旧,实践内容更新不能与市场企业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所学的实践技能知识与企业生产脱节[3]。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服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与师资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注重考虑实践教学与其他各个环节共同发展,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着重考虑的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灵活性[4]。由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的特殊性,尤其要重视考察大数据服饰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与实践教学的需求要协调一致。规范实践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与适时跟踪研究。另外,因服装实践教学之特殊性,需要紧密结合市场的适时信息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讨论和总结,以便规范后期实践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应考虑不同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层次结构的特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新型实践体系内容。
2.1 构建新型基础实践内容体系
基础实践体系中实践操作部分内容设置主要是基础理论的实践部分,其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大一新生的基础理论与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的实践部分。其实操方式着重设置课堂理论学习,课后实操练习,去论证实现课堂上的理论部分,需要到实训室去操作,把基础理论部分的实操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让大一的学生对自己专业后期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个心理准备和初步认识,为后期的专业技能入门学习做好铺垫,也能为后面创新实践模块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模块课程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5]。基础实践的体系内容以服装结构原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基础、计算机基础应用与专业英语课程为主;其实践的形式主要是把内容实践作主线,到企业基地的实践为辅助,把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通过实践技能去实现成果转化和贯通,两者相互实现论证。同时也要在去企业实习时把基础理论和实践内容分开安排,分散在大一和大二的暑假期间,其阶段安排的具体实践内容见表1。
表1 基础实践体系
2.2 构建新型创新实践内容体系
创新实践模块的体系设置,考虑的重点实践对象是有一定技能的大三高年级学生,要把这个模块的专业实践设置为选修课,实操训练课设置在课堂或专业实训室以及服饰企业等,实践内容和方式要求多样性,例如创业实践项目、参与专项实践技能大赛和制作新型的工艺饰品等[6]。依据学生的特长、技能水平与喜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充分展示、发挥其能力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后期科研创新兴趣以及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实践内容上,要求增加基础纸样原理设计、创新款式、结构与工艺线迹设计及三维作图软件运用等课程;适量地增加不同群体对象成衣跟单与工艺单翻译、服饰营销的具体数据分析与质检等,与企业、市场、产业发展的需求保持一致,专项实训课题内容设置需加强,此外,探索把专业领域内的关联科研成果恰当地融汇到实训技能教学中。实践模块的成果以实物作品的形式展现,专题实践的成果以作品大展的形式呈现,自主创新和设计大赛等开发性实践项目的成果都以实物成果形式进行展示。其阶段具体实践内容见表2。
表2 创新实践内容
2.3 构建新型综合实践体系内容
综合实践体系在实操教学内容设置上要重点考虑高年级的学生群体,其中大四年级学生是主体。此阶段实训技能的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前几个学期学习的综合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进行综合性的专业实践, 其间需注重与产学研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实训技能与企业的生产结合起来,实训难度设置上要比前期的实践环节有所突破,综合实训体系的设置主要把毕业设计实践作主体与校外建设基地生产与学习研究融为一体[7]。其主体内容见表3。
表3 综合实践内容体系
3 实践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这些课程都是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也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实践课程的考核要求必须有实训项目、实践操作平台多实践模块的结合才能认定达标。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根据该课程的目标和特点,去拟定教学改革模式方案,组织实践教师和实践项目的成员围绕实训目标进行研讨,要提前做好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备用教学方案。实训项目可灵活地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实践练习,实践项目完成后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对学生的实践项目成果进行评价[7]。
3.1 实践体系内容与模式衔接的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考虑知识—素质—能力的鱼贯递进的方式学习规律。(2)实践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日后考专业资格证的需求,如国家劳动部的认证的各级别职业技能资格证、企业技术岗位需求的打板师等级证以及服饰职业素质需求,各实践与理论课程内容之间要建立衔接的课程组,使实践体系中的内容能够具有连贯性和深入性。同时,要调研服饰企业发展方向和实际项目的产品开发,专业实践教师与服饰外贸协会和服饰企业要研讨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大纲,培养实践技能强与理论知识扎实的高质量技术人员。(3)在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上,要适当增加实践的内容和教学学时,基础内容的实践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置在校内实训室,高级工艺分割设计、班组长生产、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要与企业对接并与其生产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对服饰企业的工艺制作和制作工艺流程有非常直观的认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流程和工艺的创新设计。(4)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化,借助企业的现代化机器设备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同时搭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学生学习的形式也更加灵活,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便捷,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5)在课程考核评价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定评价,将校内的学习、竞赛项目的参加、职业资格证的考取以及在企业实习的内容成果结合一起进行综合性测评。
3.2 增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需结合服装市场行业的趋势发展和服饰专业的学科特点,设置符合专业实际教学需求的实验室,可以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来对专业实验设备、实训场地的布局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实践课程的变化和内容的更新和增加,相应地增加实验室设备数量和类别,增加先进的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比如服装 CAD制版软件,目前,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用的是博客学习版,也有高校教学用的是富怡与布易 ET ,而对于接收外贸订单的外资服饰企业用服饰制版采用的国外的软件操作,比较常用的制版软件有美国的格柏、法国的力克 CAD 软件等,由此可见,在软件设备的配置上,学校应考虑国内外教学软件结合进行,以适应学生到不同的服装企业实践和工作需求。随着软件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三维试衣CLO软件和 CAD 软件在服饰企业中已普遍应用,包括新型的三维人体数据测量和服装型号的修订、服装虚拟情景展示以及服装的量身定做,因此非常有必要把三维CLO 软件引入到“服装 CAD”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并直观地认知服饰从款式的设计到制版再到样版设计、服装虚拟效果展示。锻炼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操作等一系列流程的实践能力。此外,实验室需配备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每学期的实训课程结束,要对设备及时地维修,为下一学期的实践课做准备,不至于等到开课时发现很多机器设备有问题,影响上课;另外,建立实验室的开放制度,为学生的课下研究课题和实践操作提供充分方便的条件;不仅需要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还需要有保障的安全制度,才能保障实践教学落到实地和高效有序地开展。实践的内容要与企业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流程的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就不能完成应用型高校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多数高校服饰专业都设有服装工艺实训室、立体裁实训室、数字化软件实验室。服装工艺的实验室主要配置是平缝机、锁扣眼机、包缝机、 钉扣机、烫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很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在操作时方便使用,有的高校服饰专业工艺实训室设备配备不齐全或相关设备分散在不同的教室,导致学生在做工艺时,几个实训室来回跑[8]。另外,很多高校的实训室没有配备企业运用的比较现代的设备和特种机,例如开袋机、绱袖机 、吊挂系统和自动裁床等,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影响。立裁实验室需有男子、 女子和儿童人台模型,规格是中间体,如果立裁人台的种类少,教学研究和学生创新实践都非常不方便。数字化应用实验室机房,配置需要有服饰设计软件,主要以Photoshop、CorelDRAW、CAD出图机为主,需要有服装 CAD软件,不能是学习版。现在高校普遍使用的服装 CAD 软件是二维系统,包括推板版、放码、排料,缺少引领服饰前沿的三维服饰 CAD 、CLO软件;同时也缺少与之配套的 绘图仪、读图仪、喷切机等,使得学生在校内实践课的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内容不能很好有效地衔接,造成相关的资源浪费。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需有一支高技能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给予极大支持,应加强高校教师与其他学校的实践技能专业交流及校企合作相关的项目、长短期的培训和青年教师实践技能进修的方式等,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技能强、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逐渐加强实践教师与服装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合作,根据学校专业的情况联合编写实践课程校本教材,来满足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另外,可考虑聘请企业的设计师、版师、CAD 技术人员参与兼职或与高校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联合开展项目,导师制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到项目中去[9],使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内容和企业的需求对接。另外,加大建立高校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例如企业用 ERP 系统的模式、服装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质检标准等,让老师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内容与市场的实践标准相符合。
3.4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联合是服饰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链接院校与行业、企业需求与教学实践、技术与企业岗位有效的途径。结合服饰设计专业特点,可采取与企业科教研合作项目共开发等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和服饰企业的合作, 拓宽学生视野与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多样化的建设,为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新渠道。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服饰专业与当地的服装公司都已经构建了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提供方便适时的实习机会,在边学习边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提前给学生渗透纪律观念与职业意识,在实践学习的同时也给企业创造了效益,也提升了市场就业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 使企业可以提前向院校预定毕业生。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共赢结果。
3.5 实践教学与市场实践调研结合
目前,我国高校服饰设计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仍然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服饰设计专业是一门发展不够完善的专业,同时也是人才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专业性人才。实践技能传统教学的体系只是围绕某个或单一的学科发展去构建内容,导致实践课程内容和环节非常单一封闭,实践内容比较简单,各专业课程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沟通,资源不集中,相关联的学科之间资源内容细化、内容规范性、合理性的要求不够具体深入。要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使之适应大数据时代服饰发展需要,以便能够合理地共享资源。目前,各方向专业之间的实践教学未能相互渗透融合,以及与服饰企业的结合太少。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发展要逐渐规范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新规划构建,意在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服饰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服饰设计专业性人才。构建能够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相结合完善、科学的教学体。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改革的新措施是本专业与学院其他的专业、本专业与学校的相关专业,还有本专业与服装市场、服装企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互动发展的关系。建立一系列比较科学性、合理性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系统[8]。其他同行相关院校的服饰专业和企业的相互交流探讨,彼此渗透,让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调研与交流,使得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融入服饰企业,紧随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整体发展、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
3.6 赛教融合链接实践教学模式
引入竞赛项目。学生在实践竞赛项目时需要进行赛事的全流程操作,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课程学习与各种服饰赛事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参加各种大小赛事,了解服饰大赛要求以及通过赛事活动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当前服饰市场的发展需求和动向,为进一步有目标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时装周以及服装大赛,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提升学生实践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以及促进老师教学创新能力的锻炼。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验教与学的实践成效。促进学生综合课程实践体系内容的学习融合到各类服饰大赛的活动中去。学校制订奖励制度,为枯燥的单一实践课增添动力与内涵。
3.7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利用项目来驱动教学就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某个具体项目的完成作为教学目标,把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到项目中去,以使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与任课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锻炼如何主动去发现、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9]。在高校实训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创建项目式工作室。项目式工作室与实训中心共同发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灌压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和被动学习的现象,转变以项目驱动的开放式教学和主动的面向实践训练学习。使得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学习得到延伸拓展,由项目作为驱动,拓展到市场、企业、电子商务等教与学的研究领域,增加了专业教学与企业市场的结合度。在实践教学研究中,能够以项目驱动学生进行系统地、有目标地学习,既把学校学习内容与市场融会贯通,又能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技能操作相融合,准确地实现把课程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融为一体化。
4 结 语
在服装与服饰设计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原创的真实项目为主题来驱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达到以项目驱动教与学的理想效果。通过提高实践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赛教融合,链接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需求,来促进教与学的动力,优化教师备课环节,改进教学模式,产学研合作促进实践教学实施力度,培养应用型专业人。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是现在国内高等学校服饰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去创新、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专业的高技能发展出发,力求把如何更好地培养高尖端技术型人才,能够更好地引领服饰行业的发展来作为实践技艺教学目标,从主体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到实训工作室配套设施再到师资的提升培训等,构建阶梯式、螺旋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多种模式实践教学,产业项目研发与校企共同合作和专业系统模块研究的系列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科更好地发展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加强学校服饰设计专业的教育水平。促进我国的服饰行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