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体六翼”实施路径研究

2022-03-17邱少晖张祥稳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化资源信息

邱少晖,张祥稳

(安庆师范大学a.法学院;b.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要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1]。“SPOC+翻转课堂”模式对解决上述问题与实现前述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1 “SPOC+翻转课堂”模式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

SPOC是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它“同时在大学和开放平台上开课,但把运营和管理的重心放在大学在校生身上。SPOC的精髓在于以MOOC的名目推广,但是给特定的小部分用户提供高级服务”[2]。“SPOC+翻转课堂”模式即运用线上教学资源实施线下课堂翻转,是一种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课堂,“SPOC+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利于唤醒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忙起来。该模式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要完成线上线下资源预习,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参与线下课堂的必要条件;课中以提问、互动、报告、小组辩论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课后线上作业完成与课程反馈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第二,有利于提升课程前沿性,让教师强起来。该模式主要特点在于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所谓翻转课堂,是由学生首先在课外通过阅读或讲座视频等途径接触即将学习的新内容,然后在课堂上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方式吸收消化新知识[3]。其实质就是将信息传递过程前置,课堂成为学生内化与吸收信息的场所。第三,有利于实现课程考核全程化,让管理严起来。该模式通过课程考核的全程化实现管理的立体化:课前准备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相互监督与考评解决了课前与课下管理的盲区;线上平台的数据统计、在线发帖等功能能够督促学生开展课前线上资源的预习;以报告、辩论、讨论、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课中活动能够倒逼学生认真搜集和消化信息;线上平台测验及课后反馈能够及时呈现课程学习效果。第四,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革命,让效果实起来。该模式将教学贯通至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通过立体化的过程管理与全程化的课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实现学习效果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全面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学生为中心:“SPOC+翻转课堂”模式“一体六翼”实施路径

基于专业特色、课程性质、教师偏好等因素,“SPOC+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路径具有很大差异性。如基础课程比较适合练习导向的翻转,知识点集中的专业课比较适合学术对话型翻转,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更适合反馈驱动的多轮翻转,理论性强的课程则适合知识扩展型翻转[4]。但整体而言,该模式实施主要包含线上资源、教学设计、信息传递、信息内化、课程评价、课程反馈六个部分,共同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总目标展开,形成了完整的“一体六翼”实施路径。

2.1 线上资源应契合实际、丰富精炼,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实施“SPOC+翻转课堂”模式教学,选取或制作适合课程教学的线上资源是基本前提。无论是选取还是制作线上资源,都应注意线上资源的适用性、丰富性和精炼性。适用性意指应围绕学校定位、学生情况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来选择符合课程的线上资源。以地方院校法学专业为例,线上资源应特别注重实务性,理论艰深的资源则不宜选取。丰富性主要指线上资源的内容充足、形式多样,至少包含PPT、课程讲义、课程教案、参考资料、章节练习题、章节测验、课堂讨论问题、期中试题、期末试题等非视频材料,以及根据视频单元标准录制的视频材料,以满足不同教师的教学需要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精炼性强调线上视频资源内容兼顾体系性的同时,应以主题性为主导,时间跨度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调节资料观看的时间和次数”[5],有助于实现信息吸收的高效性。

2.2 教学应精准设计,确保学生全程跟进

相较于传统讲授式教学,“SPOC+翻转课堂”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一般而言,教学设计应涵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堂总结与评价、课后拓展延伸四个阶段:一是要提前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告知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与建议。自主学习主要包含阅读课外资料、分组研讨、形成辩论提纲与汇报材料、观看线上视频资源及线上练习题等内容,及时通过平台提交相关材料并提出自主学习中的思考与问题。二是要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翻转。讲授时间应被压缩,主要围绕章节体系、主要知识点设计案例与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探讨。课程不断穿插分组研讨、辩论或主题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全面融入课堂。三是要对课程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小组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总结与小组成员的相互点评,以督促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的积极参与。四是要求课后完成相关线上测验,撰写小组课程学习报告,利用平台对未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的新问题进行延伸探讨。

2.3 信息传递前置,实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课堂讲授,受制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仅依赖于课堂的信息传递难以实现信息的充分内化,实践中主要依托于课后的自主复习来实现,其问题是内化的过程不可控,即教师无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SPOC+翻转课堂”模式则将信息传递的过程由课中提至课前,自主学习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过程。教师利用线上平台优势及利用小组成员内部监督等途径,可有效把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度与程度。信息传递内容虽仍以教材为主导,但注重课外阅读、线上视频观看、线上习题训练等拓展性内容,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信息传递形式主要借助课前小组准备、线上互动讨论等展开,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4 信息内化前置,实现学生课中深度参与

信息传递只是教育的手段,信息内化才是教育的目的。“SPOC+翻转课堂”模式将信息内化的过程从课后提至课中,意味着传统线下课堂主要功能从信息传递转变为信息内化,提高了信息内化的可控性。基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对信息的把握,信息内化的路径主要依赖于翻转课堂:其一,以案例和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问与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翻转课堂的核心即对信息的消化吸收,师生围绕教材体系和课前自主学习内容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这种方式带来了教学的互动性、启发性和拓展性,有利于实现师生深交流、主要知识点广覆盖及学生视野宽提升。其二,课中虽保留讲授方式,但主要限于体系性、框架性内容,难点问题和重点主题则依靠提问互动、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等多样化形式推进,让学生回归课堂中心。信息内化就是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建立在充分信息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实操中应注意围绕课程体系重难点布置问题,围绕问题搜集和分析资料,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的缘由、本质、观点等,实现课中的充分讨论与辩论,并对相关联的现实问题进行解析与反思,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既符合高等教育的高深性与专业性定位,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度。

2.5 课程评价体系以过程考核为导向,提升学生获得感

传统课程评价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的成绩评定,以结果考核为导向,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抱佛脚”现象较为普遍。“SPOC+翻转课堂”模式强化过程考核,利用线上平台成绩统计功能进行线上考核,同时做好线下课堂过程记录,综合考评平时成绩,实现课程考核的全程化、全面化。当前该模式的过程考核占比超过50%成为常态,期末考试占比逐步下降,从而倒逼学生注重过程学习,认真预习给定材料,全心投入课程准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辅之以激励机制,学生获得感明显得到增强,趋向良性循环。过程考核导向有利于推动高校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的转变。

2.6 课后开展课程反馈,改善学生课程体验

“SPOC+翻转课堂”模式运行存在诸如组员能力差异性而影响自主学习效果、团队协作差异性而影响自主学习进度、组员搭便车行为挫伤其他组员积极性等问题,教师因难以参与课前自主学习过程而形成教学盲区,课中教学效果也因无法及时回溯而难以评断,因此学生及同行的反馈意见对课程的提升与改进尤为重要。需要及时以访谈或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学习者及小组进行调查,对课程存在的具体性问题进行辨析思考,对整体性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形成教学总结,并将学生课程体验与改进建议吸收和置入课程运行改进计划。此外,应不断学习国内外同行最新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实地调研最新相关教学实践,拓展形式开展同行常态性交流互动,以期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

3 “一体六翼”实施路径的问题及改进思考

“SPOC+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一体六翼”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目标的实现,解决和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但其在实施过程中易陷入某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谨慎对待:一是认为重视学生自主就可以忽视教师讲授作用,忽略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的均衡性。实践中有观点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将课堂完全“翻出去”,但“如果所有课堂时间全部给予学生活动,反而容易导致他们精神疲乏”[6]二是认为重视线上平台作用就可以忽视线下课堂的价值,忽略了线上与线下的平衡性。甚至有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是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没有线上平台、没有课程视频、没有智慧教室就无法开展翻转课堂[6],导致某些高校片面强调视频拍摄、重复建设智慧教室,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教师负担的显著加重。

针对上述误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改进:第一,讲授与自主学习不可偏废。体系性知识的缺失让主题的深化失去了理论和视野基础。这就需要在教学实操中,一方面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适当介绍框架性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吸收相关主题的前沿性论著,在课中互动环节穿插讲授,融入基本理论、基本脉络和主要背景等内容,使课程兼顾主题性与体系性。第二,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翻转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的基本平衡。无论采取何种教学路径开展“SPOC+翻转课堂”模式教学,都应围绕“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而展开,它没有固定程式方法,灵活性强。可充分借用已有优质课程线上资源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而无须拍摄视频和建设平台;可结合以往课程教学优势,某些章节仍以讲授为主;可根据课程特点,线上资源仅作为课程讲授辅助内容,而更注重经典书目阅读与线下探讨;不局限于线上平台统计数据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依据,课中优质提问与回答也应作为重要加分项。

4 结语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一体六翼”实施路径使得“群体学习空间逐渐向个体学习空间扩展,同时演生为一个更加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将学科理论与概念知识应用于问题导向的实践创造之中”[7],它有助于培养出善于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研究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从而成为扭转传统教学不足之处的基本模式与主要路径。

猜你喜欢

内化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订阅信息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展会信息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