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2022-03-17李二龙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英语专业思维能力

李二龙

(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近些年来,批判性思维已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界强调的核心素养之一。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做过关于培养大学生和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但有关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阅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学生在阅读中,盲目地接受来自教科书、西方报刊、媒体的观点往往比较普遍,把从西方媒体或报刊上看到的东西当作定论、真理、和客观事实的也大有人在。英语专业教育中的这种不足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必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1 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批判”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1]。批判性思维一直是美国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美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学术界对批判性思维的界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对某种事物、现象或主张发现其问题所在,并根据自己的判断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考”[2]。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智能,如恩尼斯(R.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3]。批判性思维研究在美国起步早,成果多。1994年美国哲学家保尔(Paul R.W.)把批判性思维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他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当你更出色、更明确、更准确、更有力地做出思考的行为”[4]。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八种技能,即: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的能力;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判断推理质量和逻辑性的能力;察觉偏见、立场、意图和假设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的能力;在更大背景中检验适用性的能力;评定事物价值或意义的能力;预测可能的后果的能力[5]。综合有关观点,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批判者既要正确地理解对方,又要反思自身的错误与偏差。批判性思维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水平,还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与气质,又能凸显现代人文精神。

2 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和意义

英语阅读课是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前沿阵地。中西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决定了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具备批判性精神。在接触并了解西方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思想融汇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是非,区分真理与谬误,防止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并对反动思想进行批驳。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他们在获取英美文化知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及时剔除西方的腐朽思想,防止精神污染;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疏通思维渠道,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效率,在创新过程中起到导航和护航的作用;批判性思维能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促进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成功。缺乏批判性思维,思想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变得贫乏,社会就会陷入僵化。批判性思维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动力。英语阅读教师应该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课程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 当今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现状与问题

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在高校通常叫作泛读课,是在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标在于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然而一些院校英语专业中,英语专业阅读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教师满堂灌,一言堂

就教师的教而言,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一言堂,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课文大意的理解,课文结构的分析,语言点的讲解和操练上,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文中包含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分析,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任务。课堂缺乏民主氛围,好生在课堂发言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给其他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和见解的机会较少。

3.2 学生缺乏质疑、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就学生的学而言,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习惯于“记忆”和记笔记,不愿意动脑筋,盲目接受来自教师、课本以及西方报刊、媒体的知识,不敢质疑老师,不敢挑战权威。阅读只是为了解答题目,为考试而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是读者带着自己的已有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英语阅读的语篇大多数来自于西方报刊杂志,很多牵涉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由于很多学生平时阅读面比较窄,未能掌握一定的西方国家的背景知识,导致阅读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内涵,或者理解不全面,甚至误解。

3.4 学生缺乏阅读策略和技巧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字阅读,逢词必查,过分注重细节,力求弄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阅读速度慢,无法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阅读能力。

3.5 学生满足于表层理解,忽视深层次的理解

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对深层次含义和评价理解很少问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习惯于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生词释义、词语搭配和造句的训练上,过多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忽视了对内容和思想的整体把握;二是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当听众或观众,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总处于被动状态,更乐于接收老师传授知识。

4 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在英语阅读中进行批判性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4.1 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

作为阅读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英语阅读方法,还应该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英语专业学生不能单纯地学习英语语法和词汇,应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说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西方历史、文化、哲学、地理等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文学名著、英语报刊杂志,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西方文明史》《希腊神话》《解读柏拉图》《进化论》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气质与涵养,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偏见,丰富自己对西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拓展对世界的基本认识。

4.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质疑

提问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从古至今,凡是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善于提问并探索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学生提问意识薄弱,创新思维缺乏,一定程度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环节入手,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就英语阅读课而言,任课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着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课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发言和辩论意识。其次,课中要为学生发言提供机会和环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教师就应该给与肯定和表扬,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后,可以对课文主题进行拓展,问一些现实性问题,让学生探讨其现实意义。

4.3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Paul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进入一种不同于我们自己的观点。批判性读者积极寻找假设、关键概念和想法、理由和辩护、支持性例子、相似经验、隐含的意义和结果[7]。”批判性阅读就是要找到不同思想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之间的想法。批判性评价是指从所有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用证据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它需要读者分析不同的信息来源,对它们加以比较和区分,寻找其长处和短处,然后整合自己的观点做出评判。批判性阅读和评价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一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或课本上的观点,二是因为他们习惯于记忆,而不擅长分析和推理。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广泛阅读,保持开放的心态,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并依据实践和应用效果来进行评价。所以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显得非常必要。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围绕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来设计。读前阶段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阅读做准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或副标题进行预测和批判性思维,读中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层次,掌握文章大意,设计一些信息转换活动或填表、填空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活动达到理解文章意思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如文章所蕴含的道德寓意或隐含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实生活有何借鉴价值,让学生进行批判性评价。读后阶段应该鼓励学生批判性表达观点和意见,可以就课文主题进行拓展,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个人观点,或探讨文中蕴含的道德寓意和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活跃思维,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4.4 提醒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当心并纠正认知偏差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先入为主,喜欢对的感觉。如果外来信息与我们的观点一致,我们就可能接受它,反之,我们就会加以排斥。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无意识地存在于我们大脑里,并在我们处理问题或信息过程中运作起来并影响我们处理问题或信息的能力,对于情绪化或根深蒂固的问题尤其如此。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和处理信息过程中要当心认知偏差,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或处理不要急于做出决定,要全面把握,并积极准备改变自己的主意。

4.5 引导学生承认并接受事物的细微差别和复杂性

世界是微妙和复杂的,承认这一点是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它可以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拓宽我们的思维角度。天空是什么颜色?大多数人的答案肯定是蓝色。但在日出或日落时可能是红色的,在寒冷多雾的早晨可能是白色或灰色的,在晚上是黑色的。以此类推,在阅读中,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它的意思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中应该考虑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别和复杂性,以求得文章准确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灵感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要理解事物的复杂性,注意观察事物间的细微差别。

5 结语

本文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阅读课中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分析当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状基础上,从拓宽知识面,培养问题意识,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关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猜你喜欢

批判性英语专业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