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美育化人: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教学反思

2022-03-17徐玉婷舒鹏飞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美育应用型

徐玉婷,舒鹏飞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从1995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推进“5155工程”[1]的实施开始,动画行业进入了大发展的新篇章。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动画专业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发展。动画专业作为一项近年来深受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应用型专业学科,据统计,全国有超过500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高达50万人左右[2]。然而,就是这样一门受国家政策保驾护航,享社会资本倾向投入的“热门专业”,却在2015年“荣登”上了教育部公布高校15个低就业率的专业名单[3]。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况,身为动画专业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反考: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的主体对象、核心内容、创新优势都该是什么?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点指出高校教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4]。高校动画专业,无论从专业性质还是社会职能来看,都要求从业者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尚的道德品质。于是,动画专业的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1 推进“课程思政”课堂建设,强化教师“主力军”作用

高校动画专业发展势必要走上一条以专业教学融合思想教育的思政化教学改革之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政文化理念,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升华学生的思政素养为教育核心,推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是动画专业教学改革能否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步。

1.1 坚持专业本体教育为基础,融入思政文化元素

随着媒介时代的进步,传媒类行业逐渐扩大信息图像化的重视程度,国内动画产业迅速崛起,社会各行业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都在急剧增加,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一片大好,甚至有媒体喻其为“朝阳产业”[5]。随着国家政策优待和社会市场需求的双重诱惑,一时间国内很多应用型高校纷纷选择开设了动画专业,整个高校教育大环境中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6]。看似蓬勃发展的表现下,实质却是一团乱麻。多数高校在最初开设该专业时并没有考虑周全,如专业教师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等基础建设问题,还有该专业后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教育资源短缺、人才培养定位不明、专业应用没有特色等专业定位问题,都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更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外,针对品德文化、美育素养、民族精神也将是动画人才培养的关键。

1.2 重视言传身教实施为根本,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动画人才群体是社会动画行业的人员结构的输入基础,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动画行业未来境况,甚至能够间接性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高校动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还得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着手。据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做的重要讲话表明:教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力军”,要以自己努力成为大先生为标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事做人承担起示范表率作用[7],从动画专业的基本教学出发,利用思政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涵养为课程内容进行升华,着重将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作为动画专业人才教育的根本,实行有目标、有意识、有方法、有价值的动画专业思政化教学改革方案。

2 巩固“三全育人”教学体系,发挥课堂“主战场”优势

动画专业作为新媒体时代性,跨学科属性显著、教学成果高产的复合型专业,肩负着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型复合人才的艰巨使命。本着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要求的动画人才为最终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有针对性,并在改进中重视加强教育的亲和力,其他各专业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这一指示指明了动画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从专业课堂着手,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思考,利用隐形思政化专业课堂的建设为手段,融入美育文化和思政思想,深入影响并带动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民族自信的形成,从而发挥教学主战场的最大功效,完成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适合大众传媒思想价值走向的复合型动画人才。

2.1 强调“全员”参与,坚持美育化人理念

美是提高道德、丰富精神、优化素养的营养源泉,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塑造美好心灵和崇尚精神的重要方法则是美育[9]。身为艺术学门类下的动画专业想要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化教学的改革,理应确定美育素养在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指出,在“三全育人”战略实施下,需要保证“全员”参与,这是人力的基础和组织的保障[10]。以学生、教师、社会人员为主要战略对象的“全员”,结合他们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利用整合教学资源、探索育人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强化协同方法等实施路径,突出“全员”参与动画专业艺术文化美育教学的实战优势,以此更为有效地构建适用于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建设和美育素养化发展的教学体系。

2.2 实行“全程”跟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高校动画专业实行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主要以课程思政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推进为主要实施重点。从专业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安排上着手,动画专业的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技巧课程和专长课程四大板块。这类课程大多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于是,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适当地挖掘适用于该类课程建设的思政元素,增添理论内容的丰富性和实践指导的内涵性;技巧课程大多是动画专业高年级段的课程安排,是站在基础和专业课程之上的一类拔高课程安排,大多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意识为教育方向;最后是专长课程的建设,根据这一类课程的特殊属性和内容需要,可以做一些针对性的安排,以思政化教学效果和专业化课堂检验课程促成思政化专业课程的建设,从而推动知识文化精神循环再生产的进行,完成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体系的最终形成。

2.3 推进“全方位”延展,保障教学改革实施

为确保动画专业教学改革实施后,能够为社会市场输入更优化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除了在教学改革的知识教育体系上做到全方位实施,还应该在教学实践的环境里做到全方位保障。整个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将本着动画专业改革发展为依托,培养国家人才为根本,从思想教育上根植民族传统,优化精神世界,坚固人民信仰,传播思政文化,提高应用型动画专业实践能力的优先性和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意识,实现高校和社会的无缝衔接,以此来保障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全方位”教学实施路径下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3 完善“第二课堂”育人能量,巩固专业“主渠道”能力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除了主导教学走向的教师和实施教学进程的课堂以外,作为助攻的“第二课堂”也将是改革建设的关键点。“第二课堂”是以育人为宗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一些课程以外的学习活动[11]。新媒体时代发展下的动画专业是一门偏重于文化传承和技术创新同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占比相对较大。于是,“第二课堂”以其创新型、开放型、综合型特征顺势在该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3.1 以项目式教学参与传统文化传播

近年来,我国动画行业发展迅速,国产动画的上映率逐年递增,动画衍生的行业领域无限扩大,导致市场对于动画人才的需求也就逐渐增大[12]。然而,动画专业人才短缺却是我国当今社会市场需求的普遍现状,这也表明了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重视以培养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方法、高尚型品德素养为根本,适应国家发展以及遵循社会需求。因此,采用“项目式”教学改革为方法,利用教师命题或学生自选题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突出其中模拟实战、紧密市场、直观实践的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的实践训练之余,还能够从中感受优秀文化氛围、树立民族自信精神、完善品德教育理念等。

3.2 以竞赛式实践加强美育文化联动

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以学科竞赛为实践教学手段,其主要宗旨在于检验学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能够通过竞赛的命题设定性、产业联动性、社会参与性等特征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其美育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形成,以良性竞争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主学习。动画专业学科竞赛式教学的实施将以各政府机构、各教育部门、各学科学会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学科竞赛为参与对象,以专业具备的交叉属性为参与特色,以学生独有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为参与优势,利用寓教于乐的参赛氛围,深入浅出的将美育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力求打造有技术、有内涵、有文化、有精神的参赛作品,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现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信仰和美育精神。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契机,获奖成果为动力,反向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强文化自信的使命感,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

3.3 以创新式发展推动思政文化升华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从中国动画的市场现状分析,一直没能突破的关键点还在于动画创作过程中缺少了新鲜的元素[13]。然而我国却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的精神文明大国,创作源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唯独缺少的却是动画创作者们那双发现创新点的眼睛。因此,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在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思考和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在课程建设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思想,还应该重视思政文化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发展创新价值。以创新思维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发展教学改革的必行之径,也是推动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的强有力助手。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一定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以三全育人为主要路径,坚持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的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为主导,培养具有高素质文化的专业人才。应用型动画专业思政化教学改革应立足动画专业教学改革,推行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教学育人的总思路,从体系实施中巩固和强化学科专业明定位、课程思政重内容、文化精神高涵养、双线教学多方式、社会实践远目光的思政化教育格局,从而构建以学培人、以文铸人、以美育人的动画专业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引领和带动专业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美育化人的战略目标,为中国未来的动画行业市场提供更为高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美育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