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2022-03-17孙前梅高永久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员

孙前梅,高永久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241001)

百余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忠诚”政治品质的培育与锤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党员的“对党忠诚”这一政治品质,并突出要求对党绝对忠诚。在2021年的七一讲话中,对党忠诚被吸纳至建党精神内涵,自此,学界就对党忠诚的伦理意蕴、逻辑生成、精神特质等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讨。但整体上对这一品质的研究,特别是百余年磨砺的经验总结与如何强化这一品质的思路研究不足。为此,我们尝试作进一步思考。

1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忠诚,意即真诚,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天下至德,莫过于忠诚。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珍视忠诚这一优秀品质,并把忠诚作为评判道德高下的核心标准。《荀子·尧问》云:“忠诚盛於内,贲於外,行於四海。”屈原《九章·惜诵》云:“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强调党员要忠诚,不仅包括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强调政治层面的品质要求,对党忠诚的实质是忠于党的理想信念,严守党的纪律,听党的话,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很多优秀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要求和最基本义务,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对党忠诚纳入到伟大建党精神中,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对党忠诚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组织纪律和道德情操,“发挥着纯洁肌体、补充动能”的作用[2]。

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对党忠诚”的定义从未迟疑、也从不含糊。中国共产党在不断丰富、完善党章内容的同时,始终把“对党忠诚”写入党章作为党员的最基本要求和义务。从一大党纲第四条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3]61,才可申请入党,到十九大党章将“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3]15单列为党员应尽的义务之一;从革命年代的“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4]到和平时期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3]17。入党誓词内容不断充实,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始终是其最核心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国际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对党忠诚的品格。党的十九大明确把政治建设放到党的建设的首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强调倡导大力弘扬忠诚老实等价值观,注重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等方面的深入考察考核,决不允许对党中央搞“伪忠诚”[5]。

2 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品质的百年发展历程

对党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首要的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精华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不断磨砺、锻造的。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无不珍视对党忠诚并重视这一优秀品质的培塑。

2.1 对党忠诚品质的锻造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历史使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国情中,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异常艰难,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与此同时,也有集团或个人为一己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特别强调党员忠诚的素养,一大上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明确强调志愿入党者要能够成为“忠实党员”,二大上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党章第一条明确要求申请入党者,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能够“忠实为本党服务”。大革命失败后,极其严峻的革命形势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有些人离开了革命的阵营,有些人投入到反革命的怀抱,但更多的是“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共产党人。此时,对党忠诚的程度甚至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也因此,毛泽东在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再次明确将“忠实”列为新分子入党的五个必备条件之一[6]。延安时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多次强调党员对党要忠实,主张把“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作为挑选干部的首要标准[7]。1941年抗战进行到最艰苦的阶段,这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批评了党内缺乏党性的种种表现,同时,也指出了纠正违反党性倾向的方法,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倡“忠实朴素”,以坚定党的立场,增强党性。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曾在中共南京市支部书记及部队排以上干部党员大会上做过题为《论忠诚与老实》的专题报告,他强调衡量同志的标准,“首先看他是否‘忠诚与老实’,”“全体党员包括新党员、老党员在内,都要下决心‘忠诚与老实’”[8]。

伟大事业的建设需要无限的忠诚性和坚定性。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会议做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决定,会上毛泽东向全体党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并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实质上,这也是在提醒全体党员要继续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明确要求每位党员必须抱定终身坚持革命斗争的决心,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在党领导的一切斗争和人民事业中发挥模范作用。刘少奇在此次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中,提出了发展新党员“六个必须”的要求,再次强调新党员必须是“对党忠诚、愿意为党的事业终身奋斗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极少数老党员老干部出现了骄傲自满、贪污腐化、颓废堕落的现象,甚至出现任意违反党和政府的政策的言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一些党员干部中又出现了政治右倾,害怕战争,贪图享乐斗志衰退、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这些情况都与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是格格不入的。为解决此类问题,195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党纪,克服一切破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和倾向,确保党的路线、政策能够顺利执行。1960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强调要教育全体党员干部,确保他们能够站稳立场,永远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忠实于党,忠实于祖国和人民。

2.2 对党忠诚品质的发展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时期的序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执政党提出的挑战日益增多并更为复杂,忠诚这一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愈加重视忠诚品质的培育与塑造,以明确的党内法规开始了相关制度化建设。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把要讲真话,言行一致单列为一条准则,指出忠诚坦白,说实话,做实事,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该准则还区别了对党忠诚与对个人效忠,强调共产党人应该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而不是忠于某个人,警惕把党员干部看作私有财产、把上下级关系混同人身依附关系的倾向。1989年12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建理论研究班上讲话时指出:“保证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来掌握,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9]。1993年11月,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强调:“要把那些忠于党的事业、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9]122。2000年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就如何做好县(市)领导工作时江泽民指出:包括县(市)在内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做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改变革命的初衷,不丧失必胜的信心”[9]396-397。进入21世纪后,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胡锦涛反复强调全党要有忧党意识,要求全党牢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强调全党务必“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10]。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作为重点,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不断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

2.3 对党忠诚品质的强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忠诚度,更加成为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重要因素。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党员、干部的忠诚度是“上上下下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11]。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首先要“立根固本”,其实质就是“三个坚定”,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1]。697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党员弘扬忠诚老实的价值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12]。2018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时,指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2021年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

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涌现了无数忠诚于党的楷模,他(她)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她)们用革命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李大钊慷慨就义前毅然直言对党的忠诚:“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也。”面对敌人屠刀,慷慨赴死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把刑场当新婚礼堂,把反对派枪声当成新婚礼炮的周文雍、陈铁军夫妇,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夏明翰,不愿被俘自己绞断肠的陈树湘,临刑前高唱《红旗歌》的赵一曼,手托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炸毁敌人碉堡的董存瑞,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炮口的李家发,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为了万家团圆,十年苦乐桑梓在高原的孔繁森,“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牺牲在脱贫攻坚前线的黄文秀等1800多名基层干部,还有用一生的忠诚坚守着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精神丰碑!他们的言行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对忠诚品质的诠释与升华。

3 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强化对党忠诚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担负着统揽“四个伟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依然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需要进一步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如何强化对党忠诚的品质呢?

3.1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高质量推进伟大工程

近代以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严管党、从严治党。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成就的十条宝贵经验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95。宝贵经验的第十条强调的是“坚持自我革命”,《决议》指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3]101。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勇于并善于自我革命,逐步成长为9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强党。把这样规模的党建设成为更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无疑是一个超级规模的伟大工程,每一位共产党员政治上合格与否都有可能对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造成影响。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讲话时指出:“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14]。因此,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的锤炼,纯洁整个党的队伍,是高质量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

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间,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严肃处理了党员干部中对党不忠的典型,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2022年1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当日通报的多名落马党员干部中,有四人明确被指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锷生“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政治上彻底蜕变,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原国家粮食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热衷迷信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原委员、执行局原局长孟祥“背弃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搞迷信活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会长高建民“理想信念丧失,不信马列信鬼神,多次参加迷信活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组织函询时仍不如实说明情况”[15]。这些案例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未来必将继续坚持严的主基调,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持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砥砺忠诚品质,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不断增强长期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并巩固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领导核心。

3.2 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理论上越清醒,政治上才能越坚定,政治上的坚定性依赖理论上的清醒程度。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16]。理论强党,最根本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强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7]!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新修订的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3]48-49。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要战胜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3.3 持续推进对党忠诚专题教育

忠诚是加入党组织的基本条件。这意味着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最基本的党性要求,这也意味着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不是天然自成的。事实上,无论是作为个人的优秀品德,还是作为党员的基本政治品格,忠诚都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实践过程,这就必然会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持续推进对党忠诚专题教育非常必要。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不断锤炼忠诚品质的历史,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等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教育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对党忠诚老实。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强调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忠诚教育,“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18]。对党忠诚专题教育,一方面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讲好对党忠诚的生动故事。另一方面,更应讲透其精神实质,要使每一位党员真正弄清楚对党忠诚的内涵。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影响行为上的坚决,因此,思想深处准确把握对党忠诚的深刻内涵意义重大。怎么样理解对党忠诚呢?党的多位领导人曾有过阐释。1940年11月,陈云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讲话提纲中指出:“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7]。1949年9月,邓小平指出:“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8]10。1964年10月,周恩来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人员大会上的讲话时曾指出:所谓忠诚,是对于党的事业、革命的事业、阶级的事业要尽心尽力。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列举了十种不听党的话,对党不忠诚的表现和行为,批评“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忠诚有问题”的观点是很肤浅的,并指出党员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11]197。由此可知,对党忠诚既蕴含着科学理性和至真情感,也规约着基于理性与情感的坚定行为,它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能够做到理想上的高度认同,情感上的纯洁诚实,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组织上的绝对服从。对于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言,对党忠诚的实质是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忠诚,是对人民的忠诚,是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事业的绝对忠诚和真诚热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3]105。由此可见,持续推进对党忠诚专题教育,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的百余年,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始终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矢志不渝,虽九死其犹未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未来的征程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依然有赖于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持续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使然,也是现实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