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初探
2022-03-17张睿
张睿
一、引言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是指高校财务部门为实现学校管理目标,保障教育事业顺利运行,确保学校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2016年4月,《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和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加剧,监控难度增大。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保障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保障高校的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1]
第一,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监督财务活动规范运行,使学校的各项财务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高校的贯彻执行。同时,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还有利于学校财务活动严格遵循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与学校的管理目标一致,确保学校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保证高校各项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高校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2]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预算、采购、支出、登记、验收、折旧等环节采取有效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提高各项资产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第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加强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债务管理、基建项目管理、科研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等财务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的凭证制度、会计账簿制度、核对制度、财务档案制度、账务处理程序是整个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四,防范财务风险。高校财务工作内部控制要求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的规定,结合当前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特点,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内部牵制原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应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保证财务部门不同岗位之间权责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一原则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部门按照业务范围划分若干工作岗位,根据岗位性质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同时,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应相互配合、分工协作。
第二,效益原则。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应注意选择控制点,要尽量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精简岗位、人员,减少中间环节。
第三,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关注重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1]。这一原则的实施,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关注学校重要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防范潜在的风险。高校财务部门要针对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预算管理、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政专项管理等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实施监督和评价。
第四,预算控制原则。高校财务部门应将预算管理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这一原则,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对决策分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四种业务进行考核,分别设立岗位、多人管理,实施有效控制。
四、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可使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提升会计信息的价值,实现高校资产账实相符,规避资金运行风险,规范财务管理。
(一)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高校财务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各个岗位权责分明,互相监督;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业务流程。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
第一,预算编制。高校财务部门应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合理预测当年收支,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当年预算,避免预算和学校事业发展不匹配、预算和资产配置计划脱节、编制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第二,预算执行。高校财务部门应重视并做好预算执行工作,优化校内预算调整申请与审批程序,防范预算执行不规范、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后、资金浪费或资金闲置等风险。
第三,预算绩效评价。高校财务部门应分析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防范因未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而导致的预算资金配置不当或使用效益低下的风险。
第四,会计决算报告。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高校财务部门应当进行必要的固定资产盘查、债权债务核实、收入核对等,确保财务决算报告能全面、真实反映学校年度财务状况。
(三)建设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信息系统是指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第一,高校财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将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标准化和流程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第二,设立专人专岗,建立用户管理制度、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强化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第三,财务部门应做好财务处网站建设工作,将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文件等及时上网,做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财务制度的宣传工作。第四,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公开内部控制相关信息。
(四)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高校财务部门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明确职责权限。[3]规范会计行为是建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关键环节。第一,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流程。会计和出纳不可由一人担任,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支付业务需要申请、审批、复核三个环节,并分设岗位互相监督。第二,规范报销业务流程,明确会计岗位职责。报销制单和复核凭证必须由不同人员分别负责,报销审批人应负有监督责任。第三,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明确支出审批权限,明确各项支出的范围和标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支出内容真实合规、签章齐全完整,以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第四,加强债务管理。财务部门应将债务及时登记入账,定期核对,及时还本付息,防止发生额外的付款。第五,加强对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财务部门应实行严格的工程投资控制和概、预算管理,不随意突破经批准的项目概算,确保专款专用。
(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优化监督评价机制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稽查、复核、评价财务内部控制和学校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责情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重要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对财务部门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当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考核和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议,完善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六)加强高素质会计队伍建设
高校财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的极大影响。为此,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方案,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业务能力。高校财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法规、制度和政策,提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
五、结语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制定的教育事业目标和政策,有利于保护高校国有资产和资金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财务内部监督有助于高校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