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困境及破解思路
2022-03-17严传业
●严传业
县域高中是我国高中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全国50%以上的高中学生,县域高中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高中教育全面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失衡的区域公共政策,不少地方的县域普通高中质量不断下滑[1];县级高中教育质量亟须关注,落实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要高度重视县一级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平台和纽带作用,乡村振兴亟须提高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2]。
一、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困境与成因分析
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困境成因受经济社会因素和体制机制因素的双向作用, 其具有深刻的体制成因和经济社会根源。一是部分学校办学理念落后,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二是有的学校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的高期待让学校无所适从,勉为其难;学校不能基于自身实际明晰教学定位。三是学校管理模式滞后。学校过分注重对师生的约束, 忽视管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人文性;评价方式方法单一,把文化科目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信奉延长时间、苦教苦学、重复训练的做法,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和手段。四是缺乏办学资源保障。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存在缺口;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五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成长、招聘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县域高中的优秀教师在县(区)外名校的“虹吸效应”下流失严重。六是高中招生政策变化。部分名校跨市招生,导致县域高中尖子生源流失,出现“强市更强、弱市更弱、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现象。七是课程内容过于单薄。很多县域高中往往以应试升学为主要办学目标,在系统建构学校课程体系上相对短缺。八是文化建设明显不足。一些县域高中的文化建设显得明显不足,在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出现了单一化、功利化、浅层化以及消极冷漠的现象。
二、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破解思路
(一)创新办学理念,加强政策支持
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困境呼唤新型教育质量观,普通高中办学新理念的核心是树立新型教育质量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导意见》阐明了新时代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它的价值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导向是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新型质量观有积极正面的借鉴作用。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县域高中发展的政策支持,在设施设备、办学经费、队伍建设和招生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例如,近几年,贺州市各级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实施项目30 多个, 增加校舍面积208115.27 平方米,增加运动场面积17796 平方米, 不断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市、县(区) 财政根据学校使用进度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学校按照公用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使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证专款专用。
(二)市级统筹布局,全面协调落实
首先,设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区)高中教育发展统筹布局和规划安排。以贺州市为例,到2023年新建县域普通高中3 所,迁建1 所,改扩建高中12 所。其次,对县域教育质量提升进行统一部署,努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提升办学品质;进一步规划布局调整,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发展“高中联合体”,发挥“名校”引领作用;建构全市高中质量监控、诊断、矫正系统,对全市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监测。
(三)县域资源整合,团队协同作战
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县域师资水平和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应整合资源,协同作战。
一是建立健全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有序流动机制。以贺州市钟山县为例,钟山中学为该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高中;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钟山县第三高级中学为新建学校,硬件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但学校管理人员和科任教师全需招聘。该县统筹安排,对钟山县第三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三年的扶持。首先,从两所老高中抽调部分领导担任新学校领导;其次,每个学科抽调骨干教师支援新学校, 再从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充实三所高中的师资;再次,根据全县高中发展的实际需要,全体教师队伍将适时调整、有序流动。
二是分类引导县域高中发挥各自特长、特色办学、错位发展,破解同质化办学局限。贺州第五高级中学和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两所县域高中在特色办学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贺州第五高级中学为平桂区管辖的一所普通高中,该校于2018年4月通过广西第二批星级特色高中立项,为大力支持该校艺术、体育特色办学,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学校设施相对完善,设备器材较充足。例如,有一幢五层(52 间教室)集学生临摹、作品展览、专题讲学、舞蹈训练、声乐视唱为一体的体艺综合楼(总建筑面积6863.76m2)。强化艺术、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有体育专业教师11 名、音乐专业教师6 名、舞蹈教师3 名、美术专业教师5 名、书法专业教师3 名。体育、艺术教师多次参加自治区、市级教师技能比赛。例如,唐永忠曾荣获广西中小学音乐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三个一等奖。学校加强特色教育与学校教科研融合, 特色教育办学初具规模、初见成效,例如,艺术生规模由2018年的351人增加到2021年秋季学期的853 人,艺术、体育类考生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为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体育人才。2021年11月,该校男子学生足球队荣获广西第七届“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组)亚军。
三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各县(区)教研部门配齐配足各学科教研员,及时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积极推进教研工作创新,加强对县域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指导。
四是成立名师工作室,整合学科教研团队,加强教研指导。近5年,贺州市县域普通高中有卢春英等4 名教师晋升为正高级教师, 龚昭新等获得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20年,根据昭平县政府的部署,昭平中学正高级教师卢春英和叶广新、特级教师龚昭新分别成立了“东融名师工作室”,2021年12月,卢春英荣获“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坊”资格;2021年,贺州第四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廖书东、黄爱民成立了“八步区名师工作室”。县域高中充分利用名师资源,在教育科研中发挥名师效应及教科研的专业引领作用。
(四)学校精心谋划,稳步有序推进
学校是发展的主体,在上级政策支持、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学校需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精心谋划发展路线,扎实推进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一是进一步做好学校发展规划;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机制;四是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及资源;五是创建校园文化,助推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以贺州第四高级中学(八步区直高中)校园文化创建为例,该校为桂东百年名校,积淀凝练了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尤以其红色文化传统独树一帜。从1921年3月创校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该校一度成为贺县(八步区前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学校注意发掘丰厚的红色文化传统,在校内建设红色文化园,让师生零距离触摸到红色文化的脉搏,从而继承弘扬红色文化传统,增强学生为国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整体效能
教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要破解教育质量困境,管理是关键。
一是抓学习常规管理。引导学生在预习、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自理、自立、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讲诚信、负责任、懂感恩,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研读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指导教师上课、反思及回授;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根据学情设计基础作业,重视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学习辅导。
三是抓好课程管理。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各年级开齐各科各门类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按照预定的课程计划完成高中学业,最大限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团实践活动和创新思维技能培训。
四是抓好课堂管理。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建构和谐师生、生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五是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诊断和考核工作,对诊断和考核的结果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建设大数据分析质量监测体系,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完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六是抓教师队伍管理。其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其二,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近年来,贺州市积极构建和充分发挥“国培、区培计划”、中国—贺州教育大讲堂、国内重点师范大学基地平台等教师培养培训平台的作用,深入实施“贺州市名师工程”和“校长培训工程”等,加强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十三五”以来,全市投入经费5500 多万元,组织选派5 万人次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其三,适当提高县域高中中级、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体现教师的价值。其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普通高中教师招聘制度,各县(区)招聘普通高中教师时,对特殊学科、紧缺学科教师招聘降低门槛,单独进行普通高中教师招聘或给予学校充分的招聘自主权。
七是抓教学质量管理。其一,科学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从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将质量标准细化、具体化。其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层级简化、信息畅通;发挥基层组织的管理作用,明晰各自权利责任,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其三,要求管理各部门信息畅通。各部门之间要保持沟通,协同配合,加强反馈。其四,强化对管理的检查与评价。参照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对照教学质量管理成效,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反思改进教学。其五,加强质量分析。要善于总结,找准典型,归纳共性,深度分析,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其六,强化质量控制。根据质量分析结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