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周时期岭南首领陈元光河东人记载考述

2022-03-17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光州河东漳州

刘 涛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12)

目前,学术界关于陈元光籍贯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以谢重光《〈全唐文〉所收陈元光表文两篇系伪作考》一文为代表,该文认为陈元光是河东人,《宋会要辑稿》、《舆地纪胜》、嘉靖《龙溪县志》、嘉靖《长泰县志》、嘉靖《广东通志》、崇祯《海澄县志》所载陈元光是河东人源自林宝《元和姓纂》,实则《宋会要辑稿》并未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早在南宋漳州地方志就有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记载,对嘉靖《龙溪县志》产生影响,未能考证较早的正德《大明漳州府志》的河东人记载。谢重光所谓陈元光的光州固始人说法源于宋代闽人祖溯光州固始,并无直接关系;谢氏揭示陈元光《请建州县表》抄自柳宗元《河东集》,却未揭示其作者以及为何要抄自柳宗元著作的原因。(1)参见谢重光:《〈全唐文〉所收陈元光表文两篇系伪作考》,《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第285—307页。

鉴于陈元光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河东地方文献对陈元光未有着墨,却未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本文将围绕陈元光的籍贯,搜集正史、方志、文集等史料,结合田野考察所得碑铭,还原有关陈氏籍贯文本书写的变迁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唐宋时期文献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

(一)《宋会要稿》并未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东人”。(2)林宝:《元和姓纂》卷3《上平声·十七真·陈·诸郡陈氏》,《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类书类),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抄本,第22页b。《元和姓纂》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历史文献。以往学人认为陈元光郡望河东,实则受到明代中期以后出现的陈元光是光州固始人记载的影响,有必要重新审视陈元光河东人的说法。

谢重光认为《宋会要辑稿》已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说法,并指出此说源于《元和姓纂》。此“《宋会要辑稿》”即“《宋会要稿》”,《宋会要稿》仅一处记载陈元光:

陈元光祠,在漳州漳浦县。神宗熙宁八年六月,封忠应侯。徽宗政和三年十月,赐庙额“威惠”。宣和四年三月,封忠泽公。高宗建炎四年八月,加封“显佑”二字,绍兴七年正月,又加“英烈”二字。十二年八月,加封“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十六年七月,进封灵著王。二十三年七月,加封“顺应”二字。三十年,又加“昭烈”二字。王父政,母吐万氏,绍兴二十年六月,封父曰“助昌侯”。母曰“厚德夫人”。王妻种氏,建炎四年八月,封恭懿夫人;绍兴二十年六月,加封“肃雍”二字。王子珦,绍兴二十七年四月,封昭贶侯。灵著顺应昭烈王,孝宗乾道四年九月,加封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考胙昌侯,加封胙昌开祐侯。妣厚德夫人,加封厚德流庆夫人。妻恭懿肃雍善护夫人。子昭贶侯,加封昭贶通感侯。曾孙咏,封昭仁侯;谟,封昭义侯;訏,封昭信侯。(3)徐松:《宋会要稿·礼二十(下)》第20册,国立北平图书馆宋会要编印委员会编辑,民国二十五年(1936)影印本,第142页b—143页a。按,陈元光之父陈政封号“助昌侯”“胙昌侯”“胙昌开祐侯”,原文如此,其中“助”“胙”字均有误,应作“祚”字。

《宋会要稿》并未记载陈元光籍贯,谢重光所谓《宋会要辑稿》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说法出自《元和姓纂》有误。

(二)《舆地纪胜》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考证

《舆地纪胜》记载陈元光五处,其中福建路漳州有四处,广南东路循州有一处,分述如下。

其一,漳州《风俗形胜》记载:

建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唐垂拱二年,唐陈元光《威烈庙记》云:公乞建一州于泉、潮之间,以控岭表,即其屯置县为治)(4)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福建路·漳州》,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惧盈斋文选楼影宋钞本,第3页a—3页b。

此说出于陈元光《威烈庙记》,但并未记载陈元光籍贯及其河东人的说法。

其二,漳州《风俗形胜》又载:

陈将军忠正冠代,王使君勋烈标时。(《图经序》)(5)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福建路·漳州》,第3页b。

此“陈将军”所指何人?“图经”指《漳州图经》,已佚,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吴与为之作序,即《图经序》,至今仍存。据《图经序》记载:“皇唐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左玉铃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平潮州寇,奏置州县,敕割福州西南地置漳州。”(6)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21《艺文志》下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整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77页。又云:“陈将军忠贞冠代”,(7)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21《艺文志》下册,第1279页。可知“左玉铃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即“忠贞冠代”的“陈将军”。此为《舆地纪胜》第二处记载陈元光,但是并未述及陈元光籍贯,更无河东人的说法。

其三,漳州《官吏》记载:

陈元光(《庙碑》云:公讳陈,讳元光。永隆三年,盗攻潮州,公击贼降之。公请泉、潮之间创置一州,垂拱二年遂敕建漳州,委公镇抚。久之,蛮贼复啸,公讨之。战殁,因庙食于漳。李颙诗云:“当年岭北正危时,数郡生灵未可知。不是有人横义概,也应无计保藩维。”)(8)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福建路·漳州》,第7页b。

此“庙碑”,指《威烈庙记》。据此可知,该碑铭也未述及陈元光籍贯及其河东人的说法。

其四,漳州《碑记》记载:“陈元光《威烈庙记》(唐垂拱二年)”,(9)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福建路·漳州》,第8页b。《舆地纪胜》仅载其碑目,但从《舆地纪胜》收录的“陈元光《庙碑》”内容来看,可见该碑并未述及陈元光的籍贯及其河东人的说法。

其五,循州《古迹》记载:

循州威惠庙。(朱翌《威惠庙记》: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唐仪凤中,广之崖山盗起,潮、泉响应。王以布衣乞兵,遂平潮州。以泉之云霄为漳州,命王为左郎将守之。后以战殁,漳人哭之恸,立祠于径山。有纪功碑、灵应录见于庙云。)(10)王象之:《舆地纪胜》卷91《广南东路·循州》,第7页a。

朱翌《威惠庙记》是《舆地纪胜》中唯一记载陈元光籍贯的叙述,是谢重光所云《舆地纪胜》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出处。然而,查阅朱翌《潜山集》并未记载此碑铭,按《潜山集》四十卷今存,无散佚,可见《潜山集》并未遗漏,所谓《威惠记》并非朱翌所撰,实则并不可信。究其原因,应与朱翌的经历有关。

(三)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说法见载于南宋地方文献

关于朱翌,宝庆《四明志》有记载云:“政和八年赐同上舍出身”“徽宗皇帝实录翌所纂也”“自祠宫起知太平、潭、泉三州皆不赴”“年七十,乾道三年卒”。(11)罗濬:《(宝庆)四明志》卷8《叙人(上)》,《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一·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抄本,第44页b—45页a。

朱翌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98年),政和八年(1118年)赐同上舍出身,曾纂有宋徽宗实录,卒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享年七十岁。《宋会要稿》记载漳州漳浦陈元光祠“徽宗政和三年十月,赐庙额威惠。”(12)参见徐松:《宋会要稿·礼二十(下)》,第142页b。宋徽宗曾对陈元光进行赐封,陈元光庙额“威惠”二字就来自宋徽宗所赐。从朱翌《威惠庙记》述及“王”字,可知陈元光其时已获封王爵,按《宋会要稿》记载,陈元光在“(绍兴)十六年七月,进封灵著王。”(13)参见徐松:《宋会要稿·礼二十(下)》,第142页b。陈元光在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获封王爵,署名朱翌的记文在绍兴十六年(1146年)之后出现。陈元光获封王爵,朱翌时年四十九岁,有可能为之撰写碑铭。

朱翌《威惠庙记》的记载在“循州威惠庙”之下,但是从朱翌《威惠庙记》言陈元光“家于漳之溪口”,“以泉之云霄为漳州”,以及陈元光阵亡后,“漳人哭之恸”,“立祠于径山”均与漳州有关。《宋会要稿》记载陈元光庙仅述及漳州漳浦县,陈元光庙仅漳州漳浦县具有合法身份,但《宋会要稿》并未述及循州威惠庙。循州威惠庙为寻求合法身份,必然溯源漳州漳浦县威惠庙,否则循州威惠庙将被地方官府按照“淫祀”处理。漳州漳浦县威惠庙认为朱翌是宋徽宗实录的作者,对漳浦县威惠庙获赐庙额之事应了如指掌,因此托名朱翌为漳浦县威惠庙撰写碑铭。陈元光是“河东人”说法在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之后被再次提及。

二、明中期地方文献仍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

(一)嘉靖《龙溪县志》记载陈元光河东人考辨

谢重光提及明代嘉靖《龙溪县志》、嘉靖《长泰县志》均晚于弘治《八闽通志》、正德《大明漳州府志》。

查嘉靖《龙溪县志》有三处记载陈元光,分别如下:

其一,龙溪县威惠庙。

威惠庙,城北门外,祀唐将军陈公元光。公,河东人,父政以诸卫将军戍闽,出为岭南行军总管,平广寇,开创漳州,以左郎将领州事,后战没于阵。漳人至今思之。庙初建漳浦县,建炎四年始建今所,宋守章大任记。(14)嘉靖《龙溪县志》卷3《祠祀》,《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32册,1965年据嘉靖十四年刻本影印,第1页a—1页b。

此处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然而,查阅南宋漳州知州章大任为威惠庙所撰碑铭并未述及陈元光籍贯及其河东人的说法。(15)参见嘉靖《龙溪县志》卷3《祠祀》,《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32册,1965年据嘉靖十四年刻本影印,第1页b—2页a。

其二,陈元光之子陈珦。

唐明经有言“陈珦(贞元□年举明经,不仕,《淳祐志》谓:珦,唐将军元光后,子酆,振州宁连令,孙詠,应荐辟)。”(16)嘉靖《龙溪县志》卷7《选举》,第1页b。

从王南一《淳祐增修清漳志序》述及该志修于“淳祐己酉冬”来看,“《淳祐志》”(17)参见罗青霄: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首《序》上册,陈叔侗点校、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页。即南宋淳祐九年己酉(1249年)冬所修的《清漳志》。嘉靖《龙溪县志》修纂时,曾参考淳祐《清漳志》的记载。虽然淳祐《清漳志》今已无存,章大任为陈元光威惠庙所撰碑铭未述及陈元光籍贯及其河东人的说法,仍可从淳祐《清漳志》是章大任所修,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说法,已见载淳祐《清漳志》。

其三,陈元光的曾孙陈咏。

嘉靖《龙溪县志》又载,荐辟有“陈泳(唐将军元光曾孙,唐末应刺史郑昌士辟为因州判官。)”(18)参见嘉靖《龙溪县志》卷7《选举》,第2页a。此“陈泳”,即“陈咏”。 此处仅载陈咏是陈元光的曾孙,并未记载其河东人。谢重光所指嘉靖《龙溪县志》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见载该志所云龙溪县威惠庙,但是谢重光认为嘉靖《龙溪县志》出自《元和姓纂》是不准确的,而是出自淳祐《清漳志》。

(二)嘉靖《长泰县志》记载陈元光河东人考实

长泰县在嘉靖年间先后修纂有两部县志:其一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时任知县张杰夫所修《长泰县志》;其二为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由时任知县萧廷宣所修《长泰县志》,目前两志俱存。查嘉靖三十四年《长泰县志》记载,关于陈元光仅有两处:

其一,长泰县威惠庙。

威惠庙,在县东人和里,祀唐将军陈元光也。宋邑令、王朝俊建,令,方昕重修,有诗以咏其事。(见《文翰》)。正德十三年,令,朱绚复重修。(19)嘉靖《长泰县志·寺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3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第836页。

长泰县威惠庙位于长泰县人和里,仅云其祭祀对象以及修建沿革,并未述及陈元光的籍贯,也无河东人的说法。

其二,方昕《题威惠庙门楼》。

《题威惠庙门楼》署名作者:“方昕建,宋邑人。”(20)嘉靖《长泰县志·词翰》,第878页。其诗云:“祠楼突兀古山腰,钟鼎珠勋久寂寥。今日孤峰云起处,如王英气上千霄。”(21)嘉靖《长泰县志·词翰》,第878—879页。方昕实际上并非“邑人”,应作“宋邑令”。其诗所云“王”,指获封王爵的陈元光,诗中并未述及陈元光的籍贯。谢重光所云嘉靖《长泰县志》并非嘉靖三十四年《长泰县志》。

(三)早期的正德《大明漳州府志》以及南宋漳州地方志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

《八闽通志》有无陈元光籍贯的记载?《八闽通志》记载:“威惠庙在府城北门外,以祀唐中郎将右鹰卫将军、赠韬卫大将军陈元光。详见《名宦志》。”(22)黄仲昭:《八闽通志》(修订本)卷59《祠庙·漳州府》下册,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旧志整理组、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整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41页。然而,查阅该志,并未为陈元光立传,也未述及陈元光的籍贯及河东人的说法。

正德《大明漳州府志》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有两处,分别如下:

其一,漳州唐将军庙。

唐将军庙,在府城北门外,祭祀唐将军陈元光。元光,河东人。(23)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12《庙祀》上册,第687页。

该志明确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

其二,陈元光传。

志文:“陈元光,河东人。”(24)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14《职官传》上册,第754页。该志虽未述及陈元光是河东人说法的出处,但从该志记载“旧志谓其通儒术”来看,(25)参见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14《职官传》上册,第754页。此“旧志”应指南宋淳祐《清漳志》,正德《大明漳州府志》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说法应出自南宋淳祐《清漳志》。目前所见地方志最早记载陈元光的河东人说法,始于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龙溪县志》,除了参考淳祐《清漳志》外,还借鉴了正德《大明漳州府志》的记载。

淳祐《清漳志》是最早记载陈元光为河东人的方志吗?正德《大明漳州府志》收录李纶《淳熙临漳志序》,述及:“漳之为郡,自陈鹰扬肇创于唐之垂拱。”(26)陈洪谟: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21《艺文志》下册,第1281页。此“漳”指漳州,“陈鹰扬”指鹰扬将军陈元光。《元和姓纂》始载陈元光是右鹰扬将军,最迟在淳熙《临漳志》已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其时为“淳熙五年秋月”,即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

三、陈元光光州人以及固始人说法的演变及其原因

(一)从陈元光光州人以及固始人说法的演变过程

《大明一统志》始载陈元光之父陈政是光州人。陈政墓铭:“政,光州人,元光父也。”(27)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8《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明天顺五年(1461)刻本,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库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第18页b—19页a。万历元年(1573)《漳州府志》采此说,据此认为陈元光也是“光州人”。(28)参见罗青霄: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3《漳州府·秩官志上》上册,第76页。值得注意的是,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中二说并存,又载陈元光是“固始人。”(29)罗青霄: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4《漳州府·秩官志下》上册,第143页。但《大明一统志》之前的《寰宇通志》,并未记载陈政是“光州人”。(30)参见彭时:《寰宇通志》卷47《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天津:天津图书馆藏,明景泰七年(1456)刻本,第25页a。

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增加陈元光是固始人的说法,“其先河东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为固始人。”(31)参见罗青霄: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4《漳州府·秩官志下》上册,第143页。究其原因: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修纂时,仍有记载陈元光是河东人的宋明方志存世。万历元年《漳州府志》“修志引用书目”列有“嘉定志、淳祐志”以及“正德志”。(32)参见罗青霄:万历元年《漳州府志》卷首《修志引用书目》上册,第31页。此“嘉定志”,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始载黄桂《嘉定清漳志序》述及“嘉定六年”,(33)参见陈洪谟修: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卷21《艺文志》下册,第1289页。指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所修《清漳志》。“淳祐志”指淳祐《清漳志》,“正德志”指正德《大明漳州府志》。

《闽书》始载:“陈元光,字廷炬,固始人。”(34)何乔远:《闽书》卷41《君长志》第2册,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2页。《闽书》作者何乔远是戴燝的挚友,戴燝是陈元光女婿戴君胄后裔,曾为漳浦威惠庙西庙楼题诗。(35)参见刘涛:《明代东南文坛名家臣戴燝年谱》,《闽台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第95—96、99—100页;刘涛:《首轮修志人物传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2005年<长泰县志>为例》,《上海地方志》2020年第1期,第37页。何乔远此举显然受到戴燝的影响。康熙《漳浦县志》沿用此说,也称陈政是“光州固始人”,(36)参见康熙《漳浦县志》卷14《名宦志》,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第1页b。按,中国国家图书馆认为该志是康熙四十七(1708)刻本,不知何据,有误,应据此修订。却留下破绽:陈政“父克耕,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37)参见康熙《漳浦县志》卷14《名宦志》,第1页b。“临汾”地处河东,可见陈元光确实来自河东,并非光州、固始县。戴燝为漳浦威惠庙题诗,对康熙《漳浦县志》产生影响,康熙《漳州府志》主纂蔡世远是漳浦人,自然影响了康熙《漳州府志》的书写。(38)参见康熙《漳州府志》卷19《宦绩一》,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第1页b。

景泰七年(1456年)《寰宇通志》尚未出现陈元光之父陈政光州人的说法,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大明一统志》刊行之际出现了光州人说法,陈元光祖籍光州人说法出现在明代中期前段(1456—1505年)。到了晚明,又延伸到固始人的说法。要探究陈元光光州固始人的说法,则要从光州人由来说起。

(二)陈元光光州人说法由来

陈氏光州人的说法与漳州地方社会历史变迁密切相关。闽人祖溯光州固始见载苏颂文集,(39)参见刘涛:《南宋名将吴玠、吴璘闽北崇安五夫里人考》,《黑龙江史志》2020年第1期,第53—54页。南宋时期席卷八闽,但目前却未发现宋代漳州史料出现祖溯光州固始的记载。谢重光认为陈元光被视为光州固始人是闽人祖溯光州固始的滥觞并不正确。

《资治通鉴》记载:

(唐光启元年乙巳春正月庚申)秦宗权责租赋于光州刺史王绪,绪不能给,宗权怒,发兵击之。绪惧,悉举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以刘行全为前锋,转掠江、洪、虔州,是月,陷汀、漳二州,然皆不能守也。(王绪自此入闽,为王潮兄弟割据之资)(40)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56《唐纪第七十二·唐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七千二百四十二,清乾隆四十一年(1786)抄本,第12页a—12页b。

唐光启元年(885年),王绪带领包括光州人在内的子弟兵渡江,攻陷漳州。王绪之所以攻陷漳州,源于漳州官民抗击,导致两宋时期漳州未出现祖溯光州固始县的现象。然而,到了元代却出现改变。

林弼《益斋王先生墓志铭》记载:

先生讳吉才,字伯谦,号益斋。其先为光州人。唐季,从刺史王绪入闽。宋建炎中,五世祖始迁于漳。祖德元而上,皆居龙溪之施浦。父国子教授讳东之,再迁徙郡城,是生先生。(41)林弼《林登州集》卷20《志铭》,《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别集类五),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抄本,第2页b—3页a。

林弼此文是最早的漳州人溯源光州的祖先叙事文本,许家宣称祖先在唐末追随光州刺史王绪入闽,先后迁居漳州龙溪县、漳州城。许吉才是漳州名士,其“女二人,长适尚书颜公曾孙顺卿。次适李弥光,亦伟名族。”(42)参见林弼《林登州集》卷20《志铭》,第3页b—4页a。“尚书颜公”指南宋尚书颜师鲁,《宋史》有传,反映了许吉才祖籍光州的说法流传于漳州名门望族。许吉才墓志铭撰于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十八日(1359年1月17日)前夕,许吉才夫妇在“至正戊戌十二月十八日,合葬龙山之原文亨瓦棺祔焉,先葬期在乞铭。”(43)参见林弼《林登州集》卷20《志铭》,第4页a。许吉才生卒时间,根据“先生生甲申,殁癸巳。”(44)参见林弼《林登州集》卷20《志铭》,第4页a。可知其生于至元二十一年甲申(1284年),卒于至正十三年癸巳(1353年),反映了漳州在元代出现祖溯光州的现象。

陈元光为光州人说法的盛行,其背景是明代中期以来的漳州汉畲族群互动。康熙《漳浦县志》记载:“火田溪,在六都,其地为火田村,唐陈将军政建宅处也。”(45)康熙《漳浦县志》卷1《方域志上》,第31页b—32页a。陈政故居位于火田溪。《八闽通志》始载火田溪“便于畬田”。(46)参见黄仲昭:《八闽通志》(修订本)卷8《地理·山川·漳州府》上册,第208页。“畲田”以畲民开山种畲得名。陈元光将卒后裔曾与畲民频繁互动。万历癸丑(1613年)《漳州府志》披露:“徭人(漳邑深山中皆有之,俗呼畲客)”“常称城邑人为‘河老’,谓自河南迁来,畏之,由陈元光将卒始也。”(47)闵梦得: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38《丛谭志》下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漳州市委员会整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82—2583页。此“河南”,从该志所载陈元光是“固始人”来看,具体指光州固始人。畲民称呼漳州城里汉人为“河老”,源于漳州城里汉人自称祖先追随陈元光来自河南,即光州固始。漳州汉人在与畲民的族群互动中,采取光州固始的祖先叙事的策略,据此团结福建汉人应对被称作“菁畲猺獞”的畲民。(48)参见闵梦得: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36《艺文志三》下册,第2430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陈元光河东人说法始载《元和姓纂》,为南宋淳祐《清漳志》所采用,并影响正德《大明漳州府志》、嘉靖《龙溪县志》的书写。《大明一统志》增述陈元光是光州人,万历元年《漳州府志》据此具体到光州属县固始。何乔远《闽书》仅保留光州人说法,又影响了康熙《漳浦县志》、康熙《漳州府志》的编纂。

第二,陈元光光州人说法是固始人说法的基础,虽然受到元代漳州祖溯光州固始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却是明代中期漳州汉畲族群互动。虽然陈元光河东人说法遭到冲击,但在陈元光文化符号重构中仍留下一些河东的线索。

第三,陈元光是河东人,还可从其母、妻的姓氏管窥其渊源。陈元光之母吐万氏,祖先是代郡鲜卑人;陈元光之父陈政原籍河东;陈元光之妻种氏也是北方姓氏。陈元光颇受武则天赏识,与武则天来自河东有一定关联。新时期地域文化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从更广阔的时空重建史实。

猜你喜欢

光州河东漳州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年味儿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学礼仪
光州街头雕塑见闻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