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3-17孙育麟韩雪菲
孙育麟,韩雪菲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此促进更多的人尤其是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走上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动就业。高职院校应加强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水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会对大学生的职业进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基础
1.育人目标的统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统一的,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分析当今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合理规划学生自身职业发展,塑造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继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点,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两者都注重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帮助并引导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教学内容的融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是融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确立创新创业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形势与政策、法律法规、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情况下一名合格的创业者应具备诚信守法、奋勇拼搏、团结协作等基本品质,而这些品质都是思想政治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常识,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培养现代化的公民意识。
3.价值取向的吻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是吻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视野。近几年,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积极鼓励在校及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且将培养创新精神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造力,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并以此带动社会全面进步。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最终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此可见,两者在价值取向上都着力于达到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1.促进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此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或自主创业,科学合理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从更高更广的维度来思考创新创业,使学生从中获得价值认同感和创新思维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以此不断促进学生向多元化的社会层面发展。
2.促进大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单调、枯燥的理论授课,并无实践教学环节,认为授课内容与自身未来发展关联性不大,因此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度不高,学习时表现为涣散懈怠。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以此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时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方式予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及价值取向上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二者融合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结合实际,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去探究自身职业发展,正确处理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面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别性,发挥每一名学生的长处与优势。
3.促进大学生增强问题处理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阅历使其拥有乐观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思维意识,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生还需要具备开拓创新、危机处理、人际沟通等多种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冷静理性的方式面对困难,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以此减缓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不适,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持续稳定。
4.促进大学生减缓职业发展压力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毕业生人数已上升至1 076万,就业岗位大幅短缺。目前现有的就业岗位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因此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顺应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要求,科学有效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就业引领作用,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将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有效减缓学生的就业压力,塑造毕业学生的独立人格,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理性获得更优质的创新创业效果,提升就业创业质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积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只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未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和技能是多元的,充满复杂性,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都比较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事件。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观念形成认知,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品格,从两个角度共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3]。
引导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合理优化,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入手,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当前的政治时事及经济发展动向,细致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思维理性面对创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创新创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养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如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勇于探索、勤俭节约等,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将会对学生的创业之路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积极了解创业过程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并且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此安全规范地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向成功。
2.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认知。
通过在校园内张贴创新创业宣传海报、公布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等宣传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在大赛获奖学长的影响带动下,带领更多的学弟学妹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创业并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借助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发挥信息网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纽带作用;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玩儿中“学”,在“学”中创业,并在生活中寻找伙伴组建“战队”;邀请行业专家和创业典型来校参加创客沙龙,通过分享其自身经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理念,避免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分享各类人群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展现出的团结奋进、坚持刻苦、奋勇开拓等优秀案例,这些氛围渲染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实现。
3.把握“三个统一”原则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好“三个统一”原则,即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理论基础与实践运用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发展相统一。落实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以此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切创新创业行为都应该建立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活动才是切实可行的。学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创业观和就业观,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理论基础与实践运用相统一。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极易受到影响,特别是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思想容易受到冲击,为确保其在创新创业中能够解决好各类问题,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理性认识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运用,并通过实践运用验证理论基础知识,相互渗透、相互验证以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发展相统一。现代教育中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理论同样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依据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4]。
4.以教师教育为导向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门课程任课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团委在学生导向引领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涯的第一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全面资料和真实的思想情况,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不畏困难的态度面对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团委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指向标的作用,指引把握创新创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并带动学生向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并从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达到有效提升创新创业实施效果的目的,为学生未来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计划,把计划设置为必修课程,并设置相应学分。通过引进真实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战,学生在拿到学分的同时又能真正地获得经验积累,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平台,在校外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定期观看和了解真正的创新创业环境,并促进学生与社会、行业大环境融合,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多次提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因材施教,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递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可以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作用,高校应积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把握“三个统一”原则,以教师教育为导向,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引领更多的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带动更多的人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