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022-03-17

林区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党史时代

陈 婧

(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南京 211100)

引言

党史作为记录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历程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苦难而又辉煌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是最绚烂夺目的精神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史学习提出重要要求,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并特别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务求实效。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建党百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的重大时刻,承担着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重要育人任务。面对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数字化、个性化与及时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增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尤为重要。

目前,学界围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相关理论研究实践亦取得丰硕成果。在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相关研究方面,孟书敏(2021)从高校党史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生党史学习氛围两个方面对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提出了建议。陈志远(2021)以党史课程和宣讲为例,提出了运用比较、突出反差,联系实际、切近受众,拓展场景、强化互动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提升策略。这些成果在研究基础、视角、方法上,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择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特征,通过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究高校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促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亿,占网民整体的75.2%,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2]。可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5G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从传统的以电视、报纸为主要媒介转变为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以微博、短视频等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

当前,“0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成长于我国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与移动智能设备普及的时代,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作为成长于新媒体时代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也深深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其生活和娱乐方式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特征。他们成长于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习惯于使用网络渠道获取实时信息、购买所需商品,依赖移动智能设备进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对不同年龄段的应用使用情况统计显示,20—29岁年龄段也即青年网民群体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分别达84.1%、97.0%和73.5%[2]。大学生作为这个年龄段中拥有更大时间支配自由度的群体,其娱乐生活呈现出较其他年龄段更鲜明的网络化特征。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学习的碎片化和自主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而新媒体平台信息资源丰富、易于检索、交互性强,使得大学生能够轻松运用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学习技能、交流经验、研讨问题,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碎片化、自主化的新媒体学习习惯。

当代大学生作为与我国互联网发展同步成长的一代,其信息获取渠道和互动交流方式深深受到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然而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阅历不深,面对新媒体时代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辨识能力不足,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误导,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

从新媒体背景出发,审视大学生党史学习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带来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平台迅速发展并不断提升影响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外部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即时性和丰富性拓展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仅便利了教师和学生对党史知识的资料查找和信息检索,同时改变了传统党史教育课程的理论性宣讲和图片堆砌的描述,以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为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依托的新媒体平台影响越来越大,为当下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与载体。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兴媒体平台结合,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格局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App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2021年是全党党史学习教育年,网络新闻媒体围绕建党百年这一历史主题,充分借助新兴融媒体优势,善用多种形式展示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例如,央视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推出“红色档案”微视频,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哔哩哔哩推出建党百年主题互动微电影。通过互动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让革命先辈们跨越时间的长河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生动鲜活地向人们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不畏牺牲、接续奋斗的艰辛与壮烈。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也抓住这一时代机遇,通过智能设备录制党史教育课程并发布到慕课,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党史学习;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党史知识、弘扬伟大精神;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让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的讨论中。形式多样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2.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目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形式仍是以其所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党史宣讲活动为主,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问题,党史学习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较低、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明显的现象十分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党史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依托思政课中的形势政策课程进行,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程也承担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除党史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重要渠道。然而,对大学生党史学习主要渠道的调查显示,仅有31.1%的学生表示其党史知识主要来自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并且仅有5%的学生倾向于通过参与学校课程学习党史知识[3]。可见,高校思政课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同时,思政教师在讲授党史知识时,仍然存在着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知识讲述,将党的历史知识梳理并讲授给学生,缺乏对相关结论进行透彻的理论分析和对相关史实进行深刻的解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和接受党史教育,主体地位不突出。这种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无法真正领悟百年党史中蕴含的智慧,不利于大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之初,成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他们还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因此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和历史经验只能是被动地记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在党史课程安排上也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单纯依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政策课程,而思政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为考试服务的情况,应试教育使学生将党史知识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加以学习记忆,而缺乏对党史真正内涵的有效理解与认识。

3.过度使用新媒体导致的审美疲劳

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志趣和具有新媒体时代特征的党史学习教育产品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呈现出诸多优势,丰富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提升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但是,一味追求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和效果,导致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重新媒体、轻传统媒体等问题的出现。

新媒体技术可视化程度高、沉浸式体验感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虽然优势明显,但是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新媒体平台,神话其宣传效果。例如,过度使用短视频进行宣传,有时甚至出现“标题党”,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重点,进而因对新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而引发大学生群体的审美疲劳。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其宣讲人的理论水平要求较高,然而新媒体教育资源的制作者对于党史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认识,导致短视频内容不能结合实际甚至出现一些漏洞,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三、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全新机遇,针对大学生群体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策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4]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切实做到学史明理。

百年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无数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前仆后继,“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5]百年党史,百转千回,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校应当注重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及党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党史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思想素质,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学史增信。

2.强化互动,提高思政课主渠道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场景,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权威性是任何新媒体平台无法替代的,提高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主渠道功能对提高当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尤为重要。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信息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形象,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结合大学生实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可视化程度高、沉浸式体验感强的优势。例如: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党史主题精品课程,让党史学习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运用互动式情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党史的探索和讨论中,提升大学生在党史学习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通过网课、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总之,面对新形势、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有的放矢地提高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联系实际,正确认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切实做到学史崇德,明确奋斗方向,勇担时代重任,实现学史力行的目标。

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党史中所蕴含的精神智慧与自身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用百年党史中的丰富智慧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当下互联网环境中“佛系”“丧”“躺平”等负面情绪和消极观念频频出现,尤其是近年流行的求职、学历“内卷”的相关讨论,对于正处于职业选择关键期和人生起步阶段的当代大学生极易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党史学习教育可以通过与百年来青年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大潮中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相对照,勉励大学生珍惜革命先辈用牺牲换来的安稳生活,帮助他们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舞台,激励他们勇担时代重任,从而让党史学习从崇德到力行,真正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实效性。

结语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6]青年人是最富有创新活力和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是担当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重任、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有着极高的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7]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应当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作为与我国互联网同步成长的一代,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和互动交流方式深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因此,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党史教育的策略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实现党史教育的目的。同时,对于形成系统、持续、有效的高校党史教育机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实效性党史时代
第一次学党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