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2022-03-17于敏章袁梓菡
于敏章,袁梓菡
(成都师范学院 教育与心理学院,成都 611130)
一、关于顶岗实习支教价值意义的研究
吕京认为顶岗实习支教拓展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实习的功能与空间,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1]。郑磊认为顶岗实习支教能够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改革[2]。董丽花和王欣媛通过对齐鲁师范学院参加顶岗实习的部分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在专业知识方面,无论参与实习的师范生先前有无相关学习或培训经历,都能够通过顶岗实习不同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教法知识,扩充心理学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备课以及编写教案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专业精神方面,师范生通过顶岗实习,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清晰定位了师范生角色,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二、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现状
通过参与成都师范学院2020年春季精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实地采集信息,了解支教现状,对本校2020年上半年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支教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顶岗实习支教前准备工作的现状调查
在整个顶岗实习支教进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支教过程,而忽视了支教前的准备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次顶岗任务能否顺利完成。
1.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性别
在所调查的48名顶岗实习支教生中,男生有1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女生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9%。总的来说,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男生较少,与就读该专业的男女比例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男女教师比例严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学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比例要相对均衡。
2.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地区分布现状
在被调查的48名支教生中,有12人被分配到了县城内的小学顶岗,其余36人被分配到乡镇及以下地区顶岗。由此可见,乡镇及以下地区师资极度匮乏,需要大量的教师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偏远乡镇地区是我国教育落后的重灾区,还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使现状得以改善。
3.师范生顶岗实习意愿调查分析
在被调查的48名支教生中,他们在顶岗期间所授学科与所学专业完全相符,大大减轻了支教生的教学压力。这是由于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成都师范学院与当地教育局共同协调的结果。良好的意愿是一件事的开端,自愿选择去完成某项任务或某件事情的时候,行动力是最强的,完成的效率也最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很好地享受其中。在被调查的48名支教生中,非常愿意去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人数为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5%。比较愿意参加的人数为2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超过了一半,可以看出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支教生大部分都是自愿的,是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意愿,是主动的而非被动接受,这也使得本次顶岗实习支教能够顺利完成。
4.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前期培训现状
在正式顶岗前,支教生皆是学生的身份,顶岗实习支教实则是一次角色转变的过程,支教生要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为了让支教生能迅速接受这一转变,高等师范院校有必要在顶岗前开设相关培训会,帮助支教生快速适应教师这一角色同时也让支教生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做好心理准备。
通过调查,共有48名支教生参加了学校的培训会,可见学校对于顶岗实习支教是极为重视的,在每一次顶岗前都会安排专业的教师开设相关的培训会。学校岗前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教师思想道德、如何与凉山彝族人民进行合适的人际交往等培训内容,为支教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有10名支教生参加过教学调研的培训,由此可见带队教师及部分支教生对于顶岗实习不仅仅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教学的同时进行教育科研,使本次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更为重大。
(二)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的现状调查
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支教生们到达顶岗学校开始站上讲台独立授课,既考验支教生教育教学能力,也考验支教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教学和生活两个方面对2017级小学教育专业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支教生进行了调查。
1.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课堂教学现状
支教生普遍遇到的教学困难是“难以掌控课堂、学生听不懂讲授内容,不配合、教学任务繁重、当地学生情况与理想存在差距、难以将所学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由此可以看出支教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十分欠缺,再加上支教地为凉山彝族聚集地,学生全部为彝族人,在语言交流上也存在障碍,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调查结果表明,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有46名支教生都选择了“自己独立思考或通过网络和其他方式获取资料克服”,仅有2名支教生选择向教师咨询。可见大部分支教生喜欢独立解决问题,不太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访谈时了解到,部分支教生认为与教师交流教学困难过于麻烦,通过网络获取解决方法和所需资料更为方便。
2.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生活现状
“生活”一词在社会学中一般简单解释为“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调查中主要了解了支教生在顶岗期间遇到的生活困难有哪些以及如何克服。调查发现,有40名支教生表示“住宿条件差,缺少基本生活设施”,35名支教生都遇到了“常常断电断水断网”的问题,可见顶岗实习支教的环境相对艰苦,这也要求支教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支教中遇到各方面的困难再所难免,对于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历练,而完成支教工作意味着在一段经历后自身有所成长。
(三)顶岗实习支教结束后的调查
2—3个月的顶岗生活结束了,支教生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成长,在完成角色转变的同时,支教生对本次支教实习也产生了一定的感悟和收获。通过调查,有15名支教生对本次顶岗成果很满意,33名支教生持一般态度,没有支教生持不满意的态度,可以看出支教生在顶岗支教期间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也未曾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有45名支教生表示通过此次顶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激励自我的作用。但由于顶岗条件艰苦、工作内容繁杂,少数支教生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惧怕心理,并表示今后不愿意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四)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范生的角色转变较慢
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都是还未毕业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支教则要求师范生能够迅速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教师的角色,然而许多的支教生角色未能很快地转换过来。学生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历,所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得不够好。面对真实的学校、课堂和学生难免会紧张,使得前期教学活动开展得较为困难。再加上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语言与生活习性都与从前不同,在与当地教师和居民的接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阻碍,一时之间处理不好各种关系。角色未能转变过来,则会导致支教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教学与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支教学校条件参差不齐
参与调查的支教生的支教地是凉山州昭觉县和越西县,支教生所在学校大部分为乡镇小学,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差、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由于学校内教学设备不齐全,支教生难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时也会由于设施原因而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地教师对于支教生的帮助也较为欠缺,经调查发现,在县城内小学顶岗的支教生所接触的当地教师在前期会予以指导,而在乡镇及以下小学内顶岗的支教生则很少得到当地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支教生的生活是由支教学校负责的,不同的支教学校所提供的生活环境也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支教学校尽量安排较合适的地方供支教生居住,但由于条件有限许多宿舍没有卫生间,常常停水停电,导致支教生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也就无法安心教学,影响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校培养与评价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都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接受过师范生技能的培训(三字一画、音乐技能、美术技能等),也开展过无生试讲等活动。但顶岗实习支教是真实的教学环境,要求支教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从顶岗的现状来看,支教生在校期间有关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还是太少,缺乏实践经历。在出发顶岗前,学校安排的培训内容丰富但时间较短,对于民族地区教学和心理疏导方面比较欠缺。支教结束后,师范院校对于支教生的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关于“优秀支教学生”的评选由小组内推出,导致评优过程不够客观、公正,忽略了支教生顶岗期间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师范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师范生是目前顶岗实习支教的主力军,顶岗考验了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是一项能全方位锻炼师范生的实践活动[4]。师范生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应该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向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看齐。同时,还应该对教育事业保持热爱,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积极面对支教工作。在自愿选择顶岗实习支教后,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学姐学长了解支教地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在支教期间,主动与当地教师、学生和居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是教学还是生活,遇到困难时多向身边信任的人寻求帮助,还要与同行的支教伙伴互帮互助,相互包容,构建和谐的支教团队。
(二)师范院校:完善培养体制,注重能力训练
顶岗实习支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实习模式,需要教育部、师范院校以及当地学校三方的共同支持[5]。师范院校为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前期鼓励师范生参与顶岗,并对报名的师范生进行筛选,可以从综合实践能力、自身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展开筛选,保证师范院校推出的支教生能够胜任顶岗教师这一角色[5]。师范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说课、试讲、三笔一画等实践性的课程应增加课时数并加大考查力度。在大一、大二期间安排教育见习或实习,让师范生早早接触真实的教学环境。在岗前培训的安排上,邀请民族地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让支教生对民族地区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学习相关教学技巧。大力推行“双导师制”,即师范院校推选数量足够、富有责任心、有管理能力的带队导师,当地支教学校推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顶岗期间对支教生进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与当地小学指导教师应多协商,明确各自指导职责。
(三)支教学校:重视基础教育,尊重支教师生
支教生怀揣着教育热情与梦想来到支教学校,需要快速地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支教学校应安排当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予以教学指导,帮助支教生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6]。支教学校领导、教师对支教生工作的认可能激励支教生不断进步。在教学工作的安排上,支教学校要保持公平公正,对待当地教师和支教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使支教生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应合理分配课时数以及各项工作,支教生是顶岗的授课教师不应强加给支教生额外的任务。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学校内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努力,支教生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其中,但仅凭支教生单方面的付出是不够的。支教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7]。教师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校内每位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为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
(四)教育部门:支持支教工作,落实政策法规
教育部对顶岗实习支教提出了诸多要求和部署意见,但是却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没有针对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法规。这种制度上和法律上的缺失,直接制约和影响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是由四川省教育厅牵头发起的,有关顶岗后期的相关事项教育厅也应实时跟进。物质是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期间的各项经费决定了顶岗能否顺利完成。虽然支教生的生活补助能够及时发放,但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补助金额不同,教育部需要协调各地区各院校的经费投入并监管其支出,保障该地区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支教地区普遍是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文化差异,各部门要保障支教生的人身安全,与师范院校和支教学校拟定并签署安全责任书,并具有法律效力。为了鼓励更多的师范生参与顶岗实习支教,教育部可以颁布相关政策,为支教生争取一定的就业优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宣传当地的支教工作,也能吸引更多的师范生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