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17周璇
周 璇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生能力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新时代,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围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古诗词教学在教学过程、诗词理解、语言输出和吟诵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模式化,忽视情感体验
在传统课堂上,不少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采用“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的三段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了注解、翻译工作,没有在头脑中进行语言表达的组合、压缩、精炼和审美等步骤,使得语言建构浮于表面。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的现象,只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古诗词,而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殊不知,对古诗词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可以使学习主体受到富有感染力的词语的影响,进而掌握语言的逻辑思维,形成学习主体的语言表达与运用方式。因此,轻情感培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不利于学生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从而不利于他们鉴赏古诗词之美。
(二)诗词短小意丰,理解难度大
古诗词语言精练,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小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作者的深意,再加上古诗词中的一些字和日常生活中的字读音有所不同,容易混淆,加大了学习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前提,记忆又是有效运用的前提。学生不能深入学习、理解、记忆古诗词,无法真正理解诗人的感情和哲理,就难以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语言表达方式。
(三)语言输出不足,不能学以致用
在测试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水平时,大多是以填写上下句、根据翻译填写诗词的考题形式进行,这种考题形式单一。再加上古诗词内容的考试中翻译类试题占比较大,导致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文字翻译工作,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古诗词内容以应付考试。
课堂教学倡导学、思、行结合,学以致用是深化掌握课堂习得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鲜少运用到古诗词,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背会写以应对考试;二是没有创设让学生运用古诗词的环境;三是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不够,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古诗词是越用越熟练的,学生只有在时时刻刻输出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作者的情感,从而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增添文采。
(四)过分注重文本,教学方式刻板
由于考试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再加上作文考试又限制了诗歌体裁,所以,当前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文本分析,将诗词中的信息条分缕析地传递给学生,导致课堂上出现“死读书、不读书”的现象。此外,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标准答案,请学生回答问题只不过是为了找寻这个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与这个答案不符合,那么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往标准答案上靠,根本不在意学生的答案是通过怎样思考得出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一味地压制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就会导致学生不敢说,进而出现课堂沉默的现象,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笔者曾在小学实习任教,根据学生实际,从激发情感、理解运用字词句、提升语用能力和加强吟诵教学四个维度探索了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趣化教学过程,激发情感共鸣
趣化教学过程是指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部分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体验到快乐。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生字词的认读、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等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创设一个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故事的过程不仅能展现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
教师时常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面对一首古诗词做到有话可说且表词达意,激发“情感共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情感共鸣”要求学生站在古诗词作者的立场,按照作者建构话语的思路来理解古诗词。比如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四句诗时,要让学生补足主语,即诗人听见了收复蓟北的消息,诗人涕泪横流,诗人转头看妻子和孩子,诗人胡乱卷起诗书。因为古诗词中有很多省略了主语的情况,有时候不明确指出动词的主体,学生就会产生混乱而难以理解。补足主语就能够使学生代入作者所描绘的天地,把握作者情感脉络,理解其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表达欲,助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抓住字词基点,灵活运用句子
虽然古诗词创作的年代距离小学生的生活有些久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来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和情感基调。这样的关键字词有两类:一类是古诗词的“两只眼”,即能够了解古诗词标题信息的“左眼”和窥见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精髓的“右眼”;另一类是具有不同词性的四类字词,分别是表达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的形容词、精确的数量词和具有情韵性的副词。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江雪》时,教师通过对“绝”“灭”和“钓”三个动词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虽承受现实政治的压迫,却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仍要以“蓑笠翁”的形象表达抗争意识的心境。通过对这些动词词义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言,都能考验学生对字、词、句、段的处理能力。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知识储备等特点,唐庆平等学者将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物的形态和发展过程,二是能够对一件事物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三是能够创新性地表达外在的事物和内心的情感。学生要做到以上三方面,就要在真实的语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句子,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层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课堂实际和学生特点,由低到高依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并且不断细化标准,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富有特点的古诗词教学课堂。
(三)创意输出表达,提升语用能力
创意输出表达指用不同于常规的考试测验方式,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古诗词,从而深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适当运用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文采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的欲望,将课堂内古诗词的学习拓展到课堂外的主动学习。创意输出表达方法使学生学习古诗词和运用古诗词相互促进,良性发展。譬如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入选了许多有关描写优美自然风光的名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比如笔者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自己脑海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画面,并且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幅画。通过画画,学生将这首诗的意象、诗景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讲述,学生进入了诗人的世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境,抒发自己的诗情。绘画与说话,实际上是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输出,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绘画、打磨语言,然后通过表达输出语言,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包括属于个人的言语心理词典、句典和表达风格[3]。
除了绘画,还可以表演情景剧。学生之间组成团队进行情境演绎,代入诗歌角色,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自然而然地用语言表达内心所想,锻炼口语交流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加强吟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
吟诵具有曲调,它是根据古诗词的平仄音韵和个人理解,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表现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吟诵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吟诵知识并训练其正确吟诵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将吟诵应用于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古诗词的审美感受、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相比于传统的朗诵、朗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要加强吟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对于诗歌吟诵的看法,提高教师对吟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在吟诵教学中,要遵循吟诵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读准古诗词字词的基础上既要读得流畅又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节奏感和轻重缓急,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意境,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再次,教师要立足吟诵,歌以咏志,不断地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吟诵教学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教师,需要学习古诗词的押韵规律、吟诵规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这样的“三部曲”,能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会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进而消除畏怯心理,通过吟诵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笔者曾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运用这一方法教学生吟诵《咏鹅》。先是按照常规的流程为学生梳理了一遍这首诗的生字词和大意,然后示范吟诵了一遍。在示范过程中,学生感觉很惊奇,有些学生听见这样陌生的曲调甚至还偷笑。其实,这正说明通过教师的示范激发了学生的吟诵兴趣和欲望。通过不断模仿教师的吟诵以及同桌之间的相互纠错,他们已经能够流畅地吟诵这首诗。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吟诵,而且他们也没有掌握系统的吟诵理论,但是,这样充满节奏感、音乐性、艺术性的课堂自然而然地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吟诵的积极性。通过吟诵训练,学生总体感受了古诗词音韵之美和汉语之美,也许他们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但总是有了初步感觉[4]。这种感觉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同诗人以及诗词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加强吟诵教学,既可以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注入独特的感情色彩,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教学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大量素材。当前,许多教师积极探索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三段式朗读”等新的诵读教学法,这些方法对教师的语言文字功底、综合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