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游戏化教学的环境分析与反思改进
2022-03-17黄姣华
黄姣华
(广西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游戏化学习兼具“游戏”与“学习”的特性,因而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儿童教育先驱者和人类发展心理学家都提出了游戏对于儿童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促进身体发育、情绪健康、社会关系融合等,并以此建立对世界的理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可以在各种类型的游戏中获得技能、知识、经验并建立信心。可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中小学如何高质量开展游戏化教学,以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游戏化学习,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游戏化教学
游戏可以创设真实或拟真的任务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游戏或游戏元素、游戏设计理念应用到教学情境中[1],使教学活动具有游戏性,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具有如下基本特性:一是设计性,游戏化教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活动,要求游戏与教学在内容与形式等各方面双向融合;二是趣味性,游戏的内在趣味性能诱发儿童的内在学习动机,带给师生愉悦的情绪;三是情境性,以教学目标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素材设计的模拟现实或真实问题的情境,既重视游戏的娱乐性,更重视游戏的知识性;四是具身性,学生亲身参与游戏情境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隐性知识,体验具身认知[2]。游戏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是基于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对某门课程或某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使之全部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比如教学汉语拼音时,全程采用游戏方式,教师系统设计一副拼音字母扑克牌,让学生通过玩扑克的方式学会汉语拼音;有的学校尝试将某一模块的相关内容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像打游戏过关卡一般,习得一个知识点就过一关,通关即表示学会该模块的所有知识。这种模式需要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游戏,更需要教师能够系统把握某一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难度较大。另一种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游戏或游戏元素,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教学童话时,运用戏剧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童话人物;在课堂管理时,让学生玩“一二三木头人”等游戏。这些游戏时间短、灵活性强,对空间的要求不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需要随时调整,较受中小学教师喜欢。
二、方法选择:SWOT 分析方法
SWOT 分析方法是20 世纪80 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海加因茨·韦里克提出的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strengths)即内部优势,W(weaknesses)即内部劣势;O(0pportunities)即外部机遇,T(threats)即外部威胁。企业运用这一方法分析内外部环境,寻找适合自身战略目标的经营策略,制定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利用外部机遇,规避外部威胁,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使企业持续发展。由于这一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将基于这一分析方法,对中小学游戏化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探寻到适合其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三、环境分析:游戏化教学的SWOT 分析
(一)O-外部机遇
1.国家及学界的高度重视与推动
2021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3]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开展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领衔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了游戏化教学在中小学领域的应用[4]。同时,教育戏剧、创客教育、STEAM 教育、研学教育等教育模式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游戏元素”。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教育教学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游戏,包括暖身游戏、节奏游戏、转换游戏、介绍游戏、专注游戏等多种形式。在广西C 市开展的教育戏剧教学改革过程中,师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这些游戏[5]。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动手把创意变成现实,而游戏恰好具备创意实现的途径,如设计角色、想象物具的外形等。STEAM 教育中也包含丰富的游戏元素,包括交互、探究、即时反馈等,这些都使得STEAM 课程充满游戏的意味。研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户外教学游戏,其过程往往会精心设计许多小游戏,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成长。教育戏剧、创客教育、STEAM 教育、研学教育等教育模式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游戏化教学在中小学的发展。
2.教育游戏开发受到重视
2003 年,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起“严肃游戏计划”,提出了“严肃游戏”的概念。所谓严肃游戏,是一种教育方式,是借助游戏促进学习者获得知识或者提升技能的新型教育方式,是以游戏的形式达到某种现实目标[6]。“严肃游戏”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游戏公司开始设计开发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网络游戏,如“模拟战争演习和灾难自救逃生的动作游戏”[7]。常识媒体和谷歌“Be Internet Awesome”教育计划的数字公民教育课程,覆盖K-12 全学段[2]。《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中小学开展编程教育,鼓励学生设计开发教学游戏正成为编程教育的新思路。这些海量的线上游戏,特别是严肃游戏为中小学开展线下游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线下游戏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借鉴甚至应用的资源。
(二)T:外部挑战
1.社会对游戏的错误认知
社会、家长对游戏的接受程度,较大地影响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的热情[6]。当前,游戏化教学在国内发展缓慢,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游戏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电子游戏在社会及家长群体中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对“游戏”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一提到游戏就持否定态度,认为游戏就是玩,边玩游戏边学习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效果,更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社会及家长的这种错误认知使得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面临较大的阻力和压力,影响了游戏化教学在中小学的应用和发展。
2.游戏化教学设施设备不足
中小学游戏化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游戏活动空间不足。当前,中小学的授课形式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课桌椅摆满了整间教室,而有些游戏活动需要较大、较灵活的空间,在常规教室里,学生只能在狭小的讲台或走道开展小型游戏活动,活动范围有限。在需要开展游戏活动时,将课桌椅重新摆放或堆积起来,既费力又耗时,迫使师生不得不放弃开展游戏。另外,开展游戏化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也比较缺乏。开展游戏活动往往需要一些教具、学具或其他设备,这种设备的使用率不高,一般学校很少集中采购,当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时,要么临时采购,要么动手制作,这对于师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
(三)S:内部优势
1.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认知和情感体验,使学习变得更快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具有的强交互性和即时反馈性,能使学生在与同伴开展合作学习时体会“头脑风暴”式的学习过程,并即时获得需要的指导和帮助;其高沉浸性能使学生专注地投入学习过程,获得更科学、有效的认知体验[8]。胡晓玲、赵凌霞、李丹等人的研究证明游戏化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优势显著,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确定有效[1];张露、尚俊杰提出游戏化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21 世纪所需的高阶能力[9]。
2.大量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系统地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观,并构建了一个特殊的游戏形式——教育游戏。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一套幼儿游戏教学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构建了完整的游戏活动教育理论体系。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越来越系统。理论方面,学者对游戏化教学的教育价值、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及游戏化教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层面,当前教育专家正在努力探索各种游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尝试将线上线下的游戏融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各种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国内多个中小学校也开展了游戏化教学的改革与尝试。北京育才学校通过“游戏化处理教材”,在不同学科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深圳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宝安区天娇小学等学校都致力于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从最开始在一节课中的某一环节应用游戏教学,由点至面,到一个学科,再由单一学科到多个学科,由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由课内到课外,全方位构建学校游戏课程体系。这些学校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小学开展游戏化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教学游戏案例。
(四)W:内部劣势
1.游戏化教学应用存在困难
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也普遍接受这一观点,但在实践操作层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教育管理者对游戏化教学的认可与支持力度不够。尚俊杰等人曾对接触过游戏化教学的校长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态度是矛盾的,既看好游戏化教学的前景,却又不看好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4]。二是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难以平衡“教育性”和“游戏性”两者的关系,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难以将游戏与教学目标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学习过程,而游戏则更多是为了增加乐趣,是一种轻松的“娱乐”过程,如何让学生在娱乐中习得知识,是游戏化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很多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只是为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却不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甚至因为玩游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质量,这就偏离了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初衷。
2.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不足是影响游戏化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游戏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常规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游戏素养,包括教学游戏设计能力、游戏化教学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等。由于缺乏较成熟、可操作、可借鉴的教学游戏资源,教师无法获得与自己教学活动匹配度高的教学游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游戏,这是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巨大考验。同时,游戏的融入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是对游戏规则的表述、指导不明确;或是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处理;或只是扮演“旁观者”角色,不能有效参与学生的活动;或是不能针对学生表现给予适当反馈,未能有效引导游戏活动张弛有度地进行等。可见,教师游戏化教学能力存在一定缺失,不能很好地组织游戏化教学,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四、反思改进:游戏化教学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游戏能优化教学的理念
首先,家长要接受并理解儿童对游戏的兴趣。要充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有害的,科学设计的游戏对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提供强大的情感教育、认知训练以及支持项目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等功能。游戏还能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培养其合作、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尝试了解各类游戏及游戏元素,并将游戏有机融入教学。游戏因其个性化虚拟角色、激动人心的故事背景、即时的反馈机制、透明的游戏声誉系统以及公平的游戏竞技规则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课堂教学采用游戏的形式,创设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游戏、解决问题,可促进其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成效。
(二)创设合适的游戏化环境
合适的游戏化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开展游戏化教学需要一定的空间保障和设施设备。为了扩大游戏活动的空间,可以选用更加灵活的桌椅,根据游戏的需要任意调整桌椅的位置和形式;需要准备一些常用的游戏设施设备等,为师生开展游戏活动提供基本的保障。二是软环境,目前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属于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其操作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因为游戏本身或教师不同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教育管理者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游戏化教学环境,给予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教师更多支持和包容鼓励。教师则要经常开展反思性实践和学习,努力做到游戏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善于总结经验,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三)提升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游戏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游戏化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游戏素养,包括了解游戏的基本元素,如排行榜、奖励等;认识游戏对教学的价值;具有提升自己游戏化教学能力的意愿,愿意学习有关游戏化教学的知识;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适合在教学中开展的游戏等。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游戏设计能力,坚持“教育性”和“游戏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游戏,确保游戏能有效地服务教育教学活动。再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游戏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能根据教学游戏的需要制作教具或学具,能够清楚地表达游戏规则和传达游戏指令,能在课堂中灵活有序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能够维持好学生游戏时的纪律等。最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游戏化教学评价能力,能够对教学游戏进行合理评价,能在游戏完成后客观地评价自己开展游戏化教学的优点和不足,甚至能够利用游戏化思维管理班级或课堂等。这些能力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培养培训,提升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能力。
(四)开发实用的教学游戏案例
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较少接触游戏的设计开发,大多数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都相对较弱,如果在教学中开展的游戏都需要他们亲自设计,并制作相关的游戏工具,难度很大。为了推动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教育专家和游戏专家应该协同合作,共同研究设计开发能直接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的游戏案例,提供给一线教师使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游戏设计压力,也省去了教师制作游戏工具的时间,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随着教师对这些已有游戏的应用越来越熟练,自身的游戏素养和游戏设计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慢慢地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调整、创新这些游戏,从参考借鉴这些游戏设计,到可以独立设计开发教学游戏,教师将逐渐成为一名具有良好游戏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游戏化教学者。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且富有成效的学习形式,开展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活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要与社会、家长、教育管理者等协同合作,利用外部政策和技术机遇,发挥游戏化教学的固有优势,弥补游戏教学实践的不足,推动游戏化教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