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好老师教育思想夯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

2022-03-17林伟东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育人老师

林伟东

(1.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2.贵州师范大学,贵阳 5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习近平曾多次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调研考察,并对高校的思政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教师为何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8习近平总书记从“幸运、光荣、希望”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好老师在个人、学校、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一位好老师无论是从传授知识,就业指导,还是人格魅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理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就业指导课程首要的任务是要解决师资的问题,只有拥有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职场胜任力的好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既然是一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就必然有它的育人效应。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能力,还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培养人的职业思想道德素养,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分析

就业指导课程从设立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建构主义的就业指导课程,就是引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不再是简单模仿和重复前人的就业技能。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当下的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家庭和个人关心的焦点问题,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做好职场就业的前期工作即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引导。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生的专业不一致;实践性强的情境教学缺乏针对性;倡导就业指导的共性教育缺少个性辅导;重视理论和案例分析,缺少社会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和综合考评体系;就业指导课程呈现固态化的教学思维,而不是动态评估式的教学思维,一般高校只在大三学年设立38 个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四就无后续跟进的就业指导,这种固态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利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效应。

二、以“四有好老师”内涵,优化高校“双师型”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结构

习总书记认为,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1]8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认为好老师具有的特质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二是道德情操;三是扎实的学识;四是仁爱之心。因此,我们先从“四有好老师”的特征先做一个分析,才能更好锻造老师,培育学生。

(一)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新时代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首先要有文献的积累,才能得道于心;思维的积累,才能发明于心;生活的积累,才能活化于心。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首先自身品德要高尚,不能唯利是图,要做有情怀的好老师,这也是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首要标准。陶行知先生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教人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探求真理,获取真知。一个老师只传道,不解惑,这样只能算是合格的老师,但不能算是好老师。经师易求,人师难遇。真正的好老师会为学生点亮灯塔,照亮理想之光,扫除学生心里的尘。因此,一位好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认知世界,更要教会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

(二)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2]249早在《大学》篇中就提出“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学,这句话的本意就是指大学通过教育引导人民养成向善的美德,革除旧染的恶习,达到最完善的道德境界。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要求老师具备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完美德性。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校园生活中都有接触,而具有优良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好老师心中要有一条衡量道德的尺子,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也是作为一名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好老师在事情的事非曲直、公正与偏私、平等与歧视、善良与邪恶等方面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真理实情,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要求好老师有“一桶水”的标准,而是要有一“潭水”。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一线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学校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讲天地变化之理、讲待人接物之理、讲为人处世之理、讲宽宏仁爱之理、讲理想信念之理、讲技能发展变化之理。所以,要想讲好理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这是讲理的基础。就业指导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思政理论课程,多维的实践教学模式能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不仅仅要掌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规律,而且要关注社会企业发展情况,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在职业启蒙、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定位、职业价值和就业观念,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前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就业指导课程的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不仅仅是在就业上、学习上要做到主动关怀学生,而且要给学生播下有仁爱之心的种子,让仁爱的种子在学生中生长发芽,开花结果。授课老师要运用好老师的人格魅力,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讲教、仁、礼、政、学等主张。先秦时期起,以孔子为代表的仁爱思想体系的中心部分就是仁与礼。孔子关于孝和仁是以血缘亲情为社会的纽带关系,由此来维系社会的秩序。孔子弟子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8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又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40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就没有恶行。孔子的仁义思想、为民思想等对师德师风建设,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和道德规范都有一定的教化意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其仁爱思想的精华能流传至今,必定有其重要的实践价值。新时代的好老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人。德字为先所蕴含的思想必定是有一颗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和榜样的力量,学高为师,行为世范。一位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好老师不但在学习上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在道德理想、生活习惯方面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仁爱之心培育学生。授课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时代弘扬社会正能量、主旋律的好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以德教化学生,以文化人,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的效果,不断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以“四个引路人”的特质,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2016 年,在第32 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四个引路人”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规范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是教师要做锤炼品格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就业”,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如何做人”上下功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好老师应做有仁爱之心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的榜样力量,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道德认同、价值认同。老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以立德立身,立德树人为锤炼品格的中心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个性化就业和社会市场相需求相结合的就业态度。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党、为国家的修己以安人高尚职业道德情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时代楷模案例讲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戍边英雄”“00 后”陈祥榕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清澈的爱,只为祖国”,令无数人为之泪目;如,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夏森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 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资助182 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中国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都可以列入教材。二是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随着工业时代的1.0 向信息化时代的2.0 过渡,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在就业信息网站查阅招聘公告和投递简历。面对不同的招聘信息,如何引领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就业定位,是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需在学生的职业启蒙、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我360 度评估等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认知。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高校就业指导课要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创新教材内容。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在平时多收集职业案例,问卷调查情况,校友就业实证案例、行业发展情况等给学生分析行业发展特点和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从2003 年起,教育部深化就业指导改革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指出,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职院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更新工作并在2020 年12 月14 日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通知》,“十三五”国规教材使用两年后,将按程序参加复核,综合内容更新、使用评价等情况,达到要求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转入“十四五”国规教材书目。如此可见,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工作。就业指导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获取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现有知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和实践操作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庞大复杂,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善于从网络中获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当中。要想成为一名就业指导课的好老师,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的必然要求就是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和到企事业单位学习。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主体施教者基本上由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授课模式统一不变,这容易造成授课主体单一,授课内容无针对性和亲和力,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高校二级学院众多,有艺术类、文科类、理工科等不同专业方面的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方向、就业市场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都容易造成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必然要求就业指导课程的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教学内容上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成效明显的教材,教材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体现新时代就业指导教材的专业性和时代感。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职业理论的学习,以健全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知行合一的友善青年。教师其实就是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中最鲜活的教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职业修养,也就不能在课堂上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传授的不仅仅是如何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这才是学生个人职业行稳致远的宝贵财富。教学内容要体现“新”,因势而新,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搜集最新的就业指导的材料,展示学生身边的就业案例,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亲和力。目前,很多高校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360 度自我评估、笔试内容、面试技巧、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团体辅导等方面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这些做法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比较多的学校容易犯一刀切的误区,没有把就业指导 课程内容分层次、分年级、分专业进行就业指导,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有必要分类指导,增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指导的实践教学成效。

四、以“四个统一”要求,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策略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4]就业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其事关每一个人、家庭、企业及社会的稳定情况。一是要辩证看待及分析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言传与身教的关系。它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它们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关系。教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育人是一个综合性的表述,是实践教学的旨归,育人的过程包括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的过程。教书与言传都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学问和专业的知识,这与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书与育人是教师职业要求的根本,有什么样的背景知识,知识功底是否深厚,决定了一名教师是否能按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自己的实践教学的要求。一名好的教师能循循善诱、信手拈来,不断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书的落脚点是育人,言传的归宿也是身教。教师要率先垂范,通过育人途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关注人才培养方案,关注社会对行业的需求,关注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职业胜任能力。言传和身教是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所谓“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做学生的职业实践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就像大海上的一盏灯塔,引领学生努力做爱岗敬业,敢于、善于实践和创新的有为青年。教师在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中应注重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水平。

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推动实践育人,为学生进入职场前做好心理准备、知识储备。广东省的有些高校是按照企业订单模式,把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共同制订学生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毕业季下企业进行实训的二元培养模式,甚至有些学校还采用1+1 或者1+2 的培养模式。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高校通过简历制作大赛、就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模拟面试等不同的求职比赛,对推动学生的求职实践体验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阅历与学历并用的教师资源,选择一些有企业阅历老师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老师,有助于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有企业阅历的老师,对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趋势、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在就业指导的实践教学中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

二是在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上下工夫。教书的最终效果就要看育人的成效,教师言传身教,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成效。育人成效是否明显,学生收获多少,这取决于学生的个人对实践教学课堂的真实感受,受众者最有发言权。过去对教学成效的评价机制是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些高校把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当作成绩,有些高校则把职业生涯规划书,或者个人简历制作当作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以上这些都是评估学生成绩的手段,学生学得好不好,要逆向思维,让学生给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动态的实践教学反馈机制,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双重机制,推动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新时代就业指导课程的动态性和创新性。高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评价的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把自己平时的学习状况可以写在微信公众号的留言板块上。一般意义上,教学评价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教学组织是否有序等多方面结合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评价微信公众号设计版块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匿名对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畅通教师与学生的网络沟通桥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因素,不断调整修改实践教学方案,优化实践教学策略,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五、以政产学研模式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我国目前的政产学研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学校、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培养模式。政产学研的模式在政府作为主导作用下,企业为高校的毕业实习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高校发挥自身的科研力量和科技团队的技术研发优势,帮助企业研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企业通过资金筹措,为高校的研发团队注入资金,解决科研的经费问题。早在2012 年,教育部就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政产学研模式,有其稳定性和前瞻性。政产学研的模式,通过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有利于高校获得一定经费的支持,可以进一步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并能灵敏地嗅到社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政产学研的模式,进一步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企业创新型发展,解决企业引进核心研发团队困难的局面,有利于企业增强技术力量,研发新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益。

政产学研的模式,可以优化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结构,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的能力。高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要求进行分类实施,通过校企的全方位合作,企业为学校的教师提供实地参观学习,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平台,从而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把实践性强、专业程度高的课堂放到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授课,通过实地训练的课堂模式,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企业运营的现实环境,也可以创新实践教学的授课模式。随着国家大力振兴乡村建设,高校可以选派优秀教师通过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提升高校教师的基层工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挂职锻炼,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政产学研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当前高校学生的培养模式有3+1 培养模式、顶岗锻炼实习培养模式、订单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校政合作模式等等。近年来,通过以上这些培养模式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政产学研的模式通过建设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进一步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平台的欠缺。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有力调动政府、高校、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各方发挥各自优势,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开了眼界,又能让学生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科研一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这个平台,在实践创新过程中,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政产学研的模式既为培养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提供了现实社会环境,又用好老师的要求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有效提升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育人老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