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机融合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美术教学为例

2022-03-17张洁琼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

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刺绣宁夏美术

张洁琼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唯一的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千姿百态的地域环境中,还有56 个民族和众多的人口,因此,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孕育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美术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小学美术课堂作为开展美育课堂、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的主阵地,如能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的地方美术资源有效引入美术课堂,将能改变当前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的现状,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素养,并能帮助学生在欣赏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同时形成民族认同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一、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

(一)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内容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美术教育还有很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比如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课堂上和美术教材所体现出来的美术内容也是有限的,有的课本内容注重理论化、脱离生活实际,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而地方性的美术资源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生活劳作中形成的,来源于本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因而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地方美术资源十分熟悉,了解深刻,可以说地方美术资源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基本相投。如果能将地方美术资源和美术课堂有效融合,对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大有裨益,课堂教学内容会更具多样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将变得立体、丰富,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地方美术资源是呈现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集中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文明和美感,蕴含了丰富的审美情趣,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博大文明的视野,并衍生出了宝贵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当地美术资源,能加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认知和体验,提升学生对艺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鉴别能力和判断事物美丑的方法,获得审美体验。比如,贺兰山岩画,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运用或纪实或抽象的记述手法,将当时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场景凿刻在岩石上,它记录了银川地区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景象,让后来的专家学者研究当时人们的社会习俗、生活情趣、娱乐艺术等原始生活场景有据可查。将贺兰山岩画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可以在欣赏岩画作品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先人们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审美思维。

(三)传承地方美术艺术文化

地方美术资源通常集地域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素材、工艺生产技术于一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情感色彩,成为独特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小学课堂,有利于小学生接触到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我国古老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培养学生对当地美术艺术的兴趣,更好地坚守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文化。比如,2010年巧儿刺绣被列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传承项目名录,巧儿刺绣在陕北刺绣的基础上经过传承和发扬形成了独特的回族刺绣风格,回族刺绣以针作画,形象传神,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工艺之美与文化瑰丽,而且在图案构成、色彩搭配等方面深受西域(波斯)文化影响,并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凝结了宁夏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与艺术天赋。然而目前学习手工刺绣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以及现代工业的冲击等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回族手工刺绣的传承和发展,这个工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而将刺绣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从低龄阶段就开始接触这个艺术形式,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对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进而学会坚守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 年,在银川市金凤区第一回民小学建立了剪纸保护传承基地,意味着剪纸进入了校园,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艺上的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观念、一种代表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念

地方美术资源大多就地取材,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经过加工渲染形成艺术化的造型,表达健康向上的美好寓意。比如,虎头鞋作为宁夏地区独具特色的服饰代表,虎是一种吉祥物,人们常将老虎样式的图案绘制在鞋头或鞋帮上,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虎的威猛,寓意小孩长命百岁、健康成长。虎头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儿刺绣不仅图案精美,更是能表达祝愿团圆富贵、爱情长久、金榜题名、健康长寿等多种美好的愿望,蕴含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将这些地域色彩浓厚的美术资源引入小学课堂,能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为拥有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除了传递美好的愿景,人们推陈出新,把传说中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之类的民间故事也融入刺绣当中。因此,一套刺绣作品,常常会向我们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让人们在欣赏刺绣美好画面的同时,也回味到了有趣味的民间故事,让欣赏的人们充分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底蕴。

二、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

(一)结合地方美术资源,巧妙导入课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美术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巧妙利用地方美术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合理设置课程导入的环节,在课堂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对当地美术资源所折射的内涵和艺术美感的探索欲望。

比如,讲授《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能真的坐着火车去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可以跳出课本改变思路来授课,引导学生来欣赏我们宁夏当地的美好风景。教师提问:“你们最想去宁夏的哪些地方呢?”有的想去火石寨地质公园,有的想去中卫沙坡头,有的想去水洞沟看明长城遗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小朋友列举的这些地方风景展示在“小火车”的车厢上,让“小火车”带领大家浏览宁夏当地的大好河山,接着引导小朋友用画笔描绘心中想去的地方。在对风景的描述中,引导学生掌握绘制风景画的构图要素及色彩。

《办年货》一课,可以直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在的家乡过年时是怎样办年货的以及都有哪些年俗风情。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最具当地特色的一个节日,孩子们说起来一定滔滔不绝。相对而言,在宁夏中部地区,古老的春节习俗传承得较为完整,如过年时要祭灶、灌蜡、结纸、坐年夜、迎喜神、打字、高台社火、元宵节做荞面灯盏、二月二围仓、换龙衣等,在对春节的叙述中完成了美术课堂,也让学生对古老的习俗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二)深入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规划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安排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当地优秀美术资源对开展美术课堂的推动作用,尽可能地收集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陶泥的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宁夏的传统美术——杨氏家庭泥塑进行讲授。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杨氏家族是雕塑世家,闻名于陕、甘、宁地区。杨氏家庭泥塑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一直以家族口、耳、手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在发展过程中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杨氏家庭泥塑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有配料、酿泥、造像、敷彩等二十多道工序,其间需使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种方法。成品以精美取胜,色泽鲜艳,造型夸张,成为隆德地区民间艺术的首要代表,杨氏家庭泥塑内涵丰富,善于通过艺术化的偶像造型表达宗教理想和生活情感,具有很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授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杨氏泥塑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内涵:讲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以情动人,淡化了泥塑的外形观念,更强调造型的意境表达,注重人物的神态和个性表现,并将所感悟到的艺术内涵运用于自己的泥塑作品创作中。结合当地美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形成更全面的认知,进而提升美术技巧。

(三)结合美术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重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十分愿意动手操作,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地方美术资源在培养学生动手创作能力上的指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寻找灵感,以地方美术资源为出发点,确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比如,《团包手工》一课,在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原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宁夏当地特色的手工荷包的缝制。荷包在宁夏南部山区是一种最为流行的传情之物,是女子精心绣制的,也是最艺术化的刺绣作品。其品种式样甚为繁多,多为表达慕恋、相思之情的信物。回族婚礼中也要展示新娘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荷包、鞋垫等,为婚礼营造出一种吉庆热闹的气氛。学生制作荷包,能培养对立体造型的兴趣以及动手创新能力。

在宁夏银川,剪纸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艺术资源种类繁多,剪纸艺术流传已久,尤其是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剪纸作品看到了宁夏人民的生活以及宁夏人民的一些习俗和信仰,从而加深了对宁夏人民的了解。2008 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作品多取材于宁夏本土,题材广泛、构图精巧,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健康向上、朝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剪纸传承人扎根生活、勇于创新、积极交流切磋,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剪纸作品,推动宁夏传统民间剪纸文化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可以以剪纸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比如以特定的节日为主题,鼓励学生画一画、剪一剪,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更多剪纸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四)合理利用当地美术资源,拓宽课外活动

地方美术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开发利用好地方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充分合理安排好各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丰富的校园课外活动,使学校美育工作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校园内,以促进学校美育取得更好效果。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除了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收录的优秀艺术作品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学习参观。博物馆可以说是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直接窗口,学生在博物馆的学习过程是直接的、主动的。宁夏博物馆位于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宁夏博物馆的珍藏品有四万多件,以西夏文物、回族文物、贺兰山岩画最具特色。最具有特色的文物有北方草原文化的动物铜牌饰,西汉错金银铜羊,唐代胡旋舞石门扇,西夏鎏金铜牛、石马、石狗、雕龙石柱、石龙头、大型鸱尾、西夏剔刻花瓷器、扁壶、唐卡,元明之际鎏金铜佛像等。参观宁夏博物馆,可以加深学生对《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的理解。

在贺兰山下,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名叫“韩美林艺术馆”。这是银川市政府专为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修建的一座艺术馆,因其依托贺兰山岩画的文化底蕴,无形中为这片苍茫的大地,注入了一抹浓厚的艺术气息。艺术馆本身就是一件绝美的艺术品,整座艺术馆以山为景,以地为色。不同区域的建筑,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其造型和线条渗透的锋利感,与岩画上刻画着的线条融为一体,也渗透出了设计师的智慧。原始粗犷的石墙纹理则与贺兰山浑然天成,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出这片土地璀璨的人文艺术。馆内收藏的是韩美林先生千余件艺术精品,作品是韩美林先生用现代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贺兰山岩画的解读与体会。对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学习,比学生在课本上看作品、画作品所收获的美育效果更加突出,学生对美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各地繁杂而各不相同的美术文化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存在,也是应该亘古流传的文化遗产。在美术课堂中有效融合当地传统美术资源,不仅能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传承当地美术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美术教师要致力于深入发掘当地更多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并将其有效融入美术课堂中,指导课堂活动的导入、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实践、课外活动等,完善小学美术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多元化理解,让美术课堂更具感染力和活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掌握了系统的美术知识后,促进对家乡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刺绣宁夏美术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创意美术
宁夏
清新唯美的刺绣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