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线场思政的路径研究
2022-03-17王伟静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王伟静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笔者所在校是一所高职院校,根植高职改革多年,学校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历经十年努力,不断迭代更新,探索出了符合类型教育特点的线场模式,即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在企业真实场景中,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为导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模式。线场思政是线场模式的有力保障,包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毫无疑问,线场思政,是高职院校走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道必答题。法治教育与线场思政相融合,特别是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必须对法治教育融入线场思政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使学生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认同感,懂得承担并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做新时代又红又专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法治教育概述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
法治教育指对公民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宣传并教授依法治国方略相关知识,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规范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的概率,提升全体国民的生活稳定性和幸福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公民法治制度、法治原则、法治思想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培养公民对法律精神、法律原则以及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认同感,并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
(二)法治教育的目标
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建立法治社会,显然,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更应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作为培养的核心,以达到大学生坚决认同并捍卫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不断地进行引导,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帮助学生增强其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坚决抵制违法行为,并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二、法治教育融入线场思政的重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法治的要求,一个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社会以及国家的凝聚力。高职院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平台,绝非法治的真空地带。大学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民族复兴大任的承担者,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的程度会关乎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在2014 年的五四青年节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青年“处在价值观念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的线场思政要通过融入法治教育正确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自觉去践行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的客观需求
目前,虽然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些许不足,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恶性事件表明了仍有部分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第一,在思想上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高职院校普遍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特别是法治教育欠缺。第二,法治课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时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当前,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其他的思政课对法治教育任务承担较少,且相关教师资源严重不足,使得高校在开展相关课程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效果也产生重大影响。
我校“线场模式”改革已经入深水区,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法律风险也不断增加,这就更需要学生提升法治意识,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用好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正当权益。
(三)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依赖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民众从心理上认同法治社会的存在。正如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稳定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法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在未来遇到与法律相关问题时避免出现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况,能够更加理性面对困难并合理地做出选择。学生也会根据在学校所学到的法治知识,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法治教育融入线场思政的路径要点
(一)充分了解学生群体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以便使法治教育与线场思政两者融合后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通过与学生积极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在线场课堂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有哪些法律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法治教育教学活动。
(二)提高法治教育实践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时,不仅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意识,还要让学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切实达到提升法治素养的目的。为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可以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针对社会的热点事件或案件,开展模拟法庭,让学生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力求与学生产生共情,进而提升学生法治教育的获得感。在课堂外,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邀请法律人士开展相关专题讲座,针对法律主题的节日开展系列普法活动,鼓励学生走进法院旁听案件等,以便提升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教师自身法律素养
教育部与中宣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不得不说,线场思政在融入法治教育时,教师的引领、宣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遵守法律规范,坚定信仰法律并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法治相关理论,对其充分研究,并对我国当前重要的法律或者新颁布修订的法律进行系统学习,如2021 年1 月1 日颁布实施的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再如预示职业教育的春天到来的《职业教育法》,做到知法、懂法。同时,加大引进法律专业人士的力度,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法律工作者(比如律师)进行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实用、更专业易懂的讲解,增强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完善课堂法治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基础来开展法治教育,也是大部分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应合理完善课程体系,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中,适当对法制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法律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教师可以对法律本质进行规律性的解读,让学生对作为意识形态的法律必须依赖于经济基础这一点有更深刻的认知;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法治理论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需要结合国情,吸纳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专题讲座,以“中国之治”作为主题开展思想与法律教育活动。总而言之,思政课程应当从多个方面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并积极发挥自身的相关优势,与法治教育形成关系密切、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