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文化理解
2022-03-17江苏省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
王 霞 江苏省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
美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艺术家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但初中生由于社会经验和所处时代的不同,往往对作品缺少共鸣感,难以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规划,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既要掌握基础学科,如语、数、英等知识,还要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发挥学生巨大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中学美术欣赏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共性,有利于学生审美经验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向学生传授与审美有关的知识,通过了解艺术作品,学生还将感受到来自不同历史背景的政治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其中鲜明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深刻地感受到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文化理解
(一)不同的历史背景影响美术作品的创造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包含着不同的文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时应该分析作品的文化状况、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感受,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作品需要渗透文化精神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探索。初中艺术课程强调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人类历史文化的热爱,由此使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欣赏的活动中就能得到更多的美感与审美享受。
三、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花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互相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交流自己对花朵外形美的理解及花与叶形状组合的理解,从花这一主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不同花卉所构成的图案,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请学生上台解答,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探索奥秘。学生不仅可以从实践中发现规律,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其他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借助学生对鲜花的热爱,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既有知识概念的收获,又有作品赏析能力的提升。还要让学生通过手绘、剪纸等方法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对花卉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美术学习环境,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学生鉴赏方法,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例如,学习“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进行鉴赏,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是画家内心深处精神诉求的流露。在课堂中引领学生了解各朝代中国画的风格流派,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法、墨法、构图、意境、色彩设置等方面入手,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风格流派和代表画家,感受和体验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分析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的构图和色彩,并尝试解读其中所表达的故事性,以及这幅画产生的背景,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解读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开始先以学生游玩山水景色的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初中生曾经学过的古诗,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感受画面带来的美感。教师应对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进行介绍,感受元代画家对山水表达出的感情,提高学生对古代山水画的认识,了解《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感受画家山水的意境美,以及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力,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
(三)培养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对于同一幅作品,学生往往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可以依据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想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首先,要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来探究作品的艺术特征,并结合资料深入分析作品所表达的内在价值。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对作品的美感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讨论,并发挥想象,获得对作品的感悟。其次,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评价,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这一课中,首先,制订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并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欣赏法国画家库尔贝的《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整体,思考作者画了什么,从画面的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画家怎样表现经历了暴风雨后的天空、大海、沙滩,运用多感官的联想,揣摩画家当时的心理,总结概括整幅画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然后,引领学生鉴赏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比较两幅画中风景的颜色、笔触和整体风格。《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色调柔和统一,所有的景物都被金色的阳光笼罩其中,景色清晰。而《日出·印象》笔触随意、凌乱,景物朦胧,雾气交融,在由淡紫、橘红、浅灰蓝和橙黄等颜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红日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冉冉升起。在这种对比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两幅画的艺术风格的差别,对两幅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数字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会使课堂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应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使学生拥有更良好的学习体验,使课堂效果更加出色。例如,在“园林·探幽”中,教师可以先介绍园林艺术,它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华,苏州园林更是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播放相应的园林图片让学生欣赏,充分认识园林漏窗图案元素与园林艺术的关系,使学生对园林状况有相对具体的了解,包括漏窗、花窗等的局部图片,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还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与苏州园林相关的纪录片,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将知识用现代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能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在介绍古代园林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当地景点官网上搜索全景浏览,运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让学生不用走出课堂就能身临其境地游览古代园林,产生无限的想象,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游览过程中寻找答案。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艺术与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艺术的点、线、面、色彩亮度和空间都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语言的诗意和绘画意义融入艺术的色彩和线条中。艺术和音乐也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将艺术与音乐学习相结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心中作画,以视觉的形式展示音乐的内容,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水墨交融写青山”一课中,可以先询问学生之前背诵的古诗,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古诗中的场景与水墨画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在纸上画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在课堂上演奏一段音乐,让学生在纸上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艺术与学科的融合与交流。数学中的几何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学习三维几何,结合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三维图形的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增加美术学习的动力,突出学生的立体思维。结合立体图形的知识,运用剪纸、折叠、卷纸、粘贴等方法,创造出一种纸雕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艺术也为数学学习提供便利,让学生有更好的空间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立体思维。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入了解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特征和生存环境,将这些知识与艺术知识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六)解放思想,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教师应该面对不同个性和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将因材施教落实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良好的铺垫。考虑到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对历史背景不了解,教师应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这一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讲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有相应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外向学生讲解或拓展感兴趣的领域,使学生真正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画作塑造了人类救世主的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将这幅画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充满人文思想,这一时期的绘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本来面目,反映了爱民、尊重自然的思想,与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相冲突。同样的教学内容,避免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而应考虑到不同班级之间学生实际情况也有极大差异,据此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例如写生、绘画,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美术博物馆等,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艺术所带给人的直观感受,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美术课堂走出学校,走入社区。在新的教学环境下,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可以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时感到有趣和灵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更愿意在课堂中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用心灵接触自然”一课中,可以带领学生在外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自然的美好,让学生现场参与实践,在大自然中自由画画。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创作灵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还可以走出校园,见识更多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了使学生获得理想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利用它,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操作的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大大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随着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逐步深入,教师应将核心素养要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中学美术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通过生动、丰富、有趣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要。美术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突破了美术考试的局限性,它不仅使学生在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乐趣,体验不同的美感,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