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初中历史实施“五式·六法”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以《罗斯福新政》教学实践与分析为例
2022-03-17上海市育民中学
黄 超 上海市育民中学
一、设计思路
根据研究主题,本课围绕《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分析了“三情”——学情、课标和教材的依据;拟基于积极心理学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主观幸福感“二原理”,借助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单式,采用学生独立学习式、小组合作探究式和其他(信息技术式、随机激励式;预习反馈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史料分析法、梳理→归纳法、激励→引导法),开展整合实施,帮助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和表现、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三素养”和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素养为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辅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实施形式——“五式”
(一)独立学习式
课前: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任务,锻炼多途径收集信息、并作初步梳理能力;增进预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后续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式
课中:小组合作探究,更快更好地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内容、特定和影响;锻炼主动参与、思考、讨论、比较、梳理和概括的能力,感受在特定时空框架下去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升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三)借助“三程·三单”式
课中:设计学习单《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判断与影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提炼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式
课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料、教师设计的问题、预设的归纳小结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提高学习效果。
(五)随机激励式
课堂全程学习中:对学生独立思考后能准确回答问题的、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学生,以及表述完整逻辑清晰的、观点角度新颖独到的学生等,以多元方式及时给予激励,让学生积累成就感,保持学习兴趣。
三、实施方法——“六法”
(一)预习反馈法
课始,组织学生小组代表交流“从繁荣到危机”探究成果,听取教师随机激励与引导,增进学生主动预习意识、培养良好预习习惯、锻炼交流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
(二)讲授法
课中,教师借助学习单、多媒体,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向学生描述“从繁荣到危机”的现象,叙述罗斯福实行新政等史实,解释“以工代赈”、“国家干预经济”等概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内化历史解释素养。
(三)情境创设法
课中:播放“罗斯福就职演说”录像片段、“炉边谈话”录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罗斯福坚强自信、勇于改革的精神,体会美国人民在近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心理转折,增进学生学习历史应融入特定的历史情境,用时空观念去体会历史人物、理解历史事件的史学思维。
(四)史料分析法
课中,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文献来帮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更客观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增进随之带来的学习成功感。
(五)梳理→归纳法
课前:根据学习单的任务,小组合作梳理当时美国经济“从繁荣到危机”的表现和过程,归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锻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现象中推理原因的能力。
(六)激励→引导法
课中,教师对能积极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学习单填写准确率高的学生和小组,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和小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精神上被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增进学习成功感。
四、实践过程
2021 年3 月23 日第一节,在初二(1)班,进行了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一)组织观察历史场景图、答问和小组代表交流预习结果导入,锻炼独立观察和思考、小组收集和交流预习结果能力和培养良好预习习惯与历史时空观念
1.师:借助PPT 出示两幅图片——20 世纪20 年代美国街头宣传画《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活》和《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并作简要说明;提问:“美国发生了什么?”→生:独立观、听;散答出:“美国经济从繁荣转为危机。”
2.师:借助课前学习单,抽取学生交流“从繁荣转为危机的过程”,注意倾听,并作随机激励和引导。→被叫小组学生回答;其他组学生:听、思,对照本组预习答案进行补充或修正。
3.提问:“你们组,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些信息的?”→被叫学生:回答。→师:注意倾听;并作随机激励与引导。→全体生:听、思,内化。
(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课前“独合结合”预习、课中独立观察、回答问题、交流表达的能力;激发主动参学兴趣;在融入特定的时空情境中,感受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二)学生探究和听授相结合,完成课中学习单任务,锻炼阅读、思考、讨论、分析、梳理、归纳和交流探究成果能力,增进课中主动学习“三素养”,培养时空观念为主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为辅的学科核心素养
1.学生梳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其造成的破坏性表现,了解罗斯福就职演说,感受罗斯福的积极进取的改革勇气;锻炼读图能力、史料分析能力以及从事件表象中提炼深层原因的能力。
(1)师:提问:“你认为危机为什么会爆发?”→被叫学生:回答;→师:注意倾听并作随机激励与引导→全体生:独立听、思,内化。
(2)师:梳理小组代表的交流内容,归纳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借助PPT出示《纽约股票交易所前》《危机中的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 年美国失业率》等图、表,提问:“危机主要是哪个行业的问题引发的?”→生:独立听、思,回答出:“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问题。”
(3)师:讲述危机造成的破坏性表现,设问:“面对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绝望和困境,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讲述胡佛政府的做法,点出“自由放任主义”的后果。→生:独立听、思,内化“自由放任主义”。
(4)师:提问:“哪位同学对罗斯福总统有所了解和关注?”→生:介绍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师:注意倾听并作随机激励与补充。
(5)师:展示文字和图片材料“罗斯福就职演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提问:“这番演说,向美国人民传达了怎样的信号?”,“他将怎么做?”→生:感受到了罗斯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人格魅力。
2.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相关目的内容和补充史料→各小组合作探究选派代表逐条交流“罗斯福的新政”的措施内容,归纳新政特点和性质,锻炼独立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梳理、概括、归纳等能力,提升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1)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中学习单任务→生:独立阅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单填写,选派小组代表做好交流准备。
(2)师:抽取学生回答并作随机激励;讲述《紧急银行法案》所体现的“整顿金融,恢复信用”做法;展示“炉边谈话”材料,讲述史事。→生:小组代表交流,其他学生听、思、内化。
(3)师:抽取学生回答并作随机激励;讲述《全国工业复兴法》所体现的“平衡生产,缓和劳资关系”做法;展示“蓝鹰运动”材料,提问:“为什么刚开始许多企业家、资本家会抵制蓝鹰运动?美国人民为什么会支持?”→被叫生:回答;其余生:独立听、思,内化“我们(每个人)应尽自己的责任”意识。
(4)师问:“大危机时期,美国农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讲述《农业调整法》所体现的“缩减耕地,限制产量”的做法。→被叫生:回答;其余生:独立听、思,最终回答出:“农产品数量过多、价格过低。”(得到教师肯定。)
(5)师:讲述《紧急救济法案》和“以工代赈”措施;提问:“与直接发放救济款相比,以工代赈有什么好处?”;讲述“以工代赈”的代表性项目,提问:“你是如何理解罗斯福曾宣称:在我执政的成就里,没有比这件事更使我自豪的了?”→被叫生:回答;其余生:独立听、思,最终答出:“以工代赈,更能保护民众自尊心,激励民众参与国家工程建设。”;参与交流并认识:“以田纳西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国家工程,既增加了民众就业岗位,又促进了国家基础建设。”
(6)师:讲述《社会保险法》的措施;提问:“罗斯福政府为什么要为人们建立社会保障?”→被叫生:回答;其余生:独立听、思,内化“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是其应有职责,也促进了民众对建立稳定的未来的预期”的认识。
(7)师问:“与之前胡佛政府的做法相比,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哪里?”并归纳新政特点。→生:独立听、思,参与回答,内化“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
(课题研究: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课中学习单的任务,得到同伴的鼓励、肯定与老师的表扬,获得积极学习的主观幸福感,增进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创设时空情境,锻炼学生在时空框架中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提升时空观念;学生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教材图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当时美国经济变化的原因,进行课尾集中小结,锻炼小组合作进行阶段判断与特征分析、概括当时美国经济变化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能力,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罗斯福新政”,提升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增进课尾集中小结意识
1.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922—1939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表,提问:“这时期,美国经济的变化划分成几个阶段?简要概括每个阶段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抽取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生:独立读图,小组合作分析和交流,得出当时美国经济呈现“阶梯式上升—断崖式下跌—V 字形反弹”的阶段变化情况和“一战后世界新秩序促进美国经济繁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变化原因。
2.师:出示材料:“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罗斯福”,提问:“材料中提到的严重缺点是什么?新应用指什么?新政是否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否能解决美国经济的根本矛盾?”→生:独立思考,参与小组交流,最终得出“新政只是救急的良方,我们要客观、辩证地看待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课题研究:锻炼小组合作分析、概括、客观评价的能力;提升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增进课尾集中小结意识和总结成功的积极情绪体验。)
(四)借助课后学习单和多媒体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书面和思考作业,下次课始交流思考结果,提高继续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
1.师:出示图表《1929—1933 经济大危机对英法德日等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设问:“这些国家会采用怎样的方式走出危机?他们的做法会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学习单。
2.师:下次课始,组织交流反馈思考题并作随机激励和引导。→生:参与交流思考题答案;内化。
(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课后及时、独立、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的良好作业习惯,积累学习本课的成功感;锻炼模仿—迁移能力;增进历史时空观念,增进加强学习内容的前后勾连思考的价值意识。)
五、研究实效
(一)学生方面
根据对前三大教学环节教学的现场观察、课后访谈学生和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反馈,可知:一是学生在独立收集材料并参与小组交流预习结果中,锻炼了相应的能力,增进了预习的成功感。二是学生合作阅读、梳理“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锻炼了小组合作梳理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是学生根据课中学习单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罗斯福新政”内容,增进了探究学习的成功感。四是课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图表数据和史料,得出经济变化的特征和原因,锻炼了运用推理和分析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五是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机的培养。
(二)教师方面
在本课实践中,教师围绕如何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三素养’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和实施“五式”“六法”,有效达成了课题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双重目标,提升了教师的课例研究素养和学科教学专业素养。比如教师利用课前和课中两份学习任务单,前者帮助学生探究经济大危机爆发的表现和原因,后者帮助学生认识罗斯福政府根据危机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步走出危机困境,两者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有效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重点,聚焦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建立起时空框架,引导学生作出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解释,激发学生“同情之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