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体之力,创特色之路
2022-03-17魏春杰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魏春杰 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我们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创建于1989 年9 月,位于主城区,建筑面积6500 平方米,有22 个专用教室,720 个操作工位,主要承担松江城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松江农村地区初一学生的劳技教育教学任务。
风雨兼程32 年,全校教职工怀着对劳技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坚持“让学生高兴,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办学宗旨,通过不断更新课程设置、研磨课堂教学、打造暑期开放项目、举办劳技竞赛和劳技成果展品等活动,形成了具有松江特色的劳技教育,在全市同行和全国劳技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中心连续四次荣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在2021 年5 月,在上海市教委、市校外联办组织专家对全市中小学(中职校)劳动教育特色校候选单位和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候选单位的评审中,中心被评为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一、过去,艰苦创业
在筹办成立劳技中心时,老一辈老师自己外出筹备桌椅、自创教具,根据已有设备,开出了电工、电子、钳工、木工、缝纫、刺绣、编织、英文打字、四通打字等共9个学习班。中心有计划地组织城区学生到劳技中心接受为期一周的劳技学习,统一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1995年以后,又相继开出摄像、摄影课程。
2002 年7 月,学校全面启动课程改革,由于劳技中心和全日制学校的组织教学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为了充分满足学生课程项目多样化选择的需求,淘汰了刺绣、英文打字,增加了电脑拆装和车工,将木工、缝纫、编织调整为工艺木工、布艺、编结。松江劳技中心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了适合本校实际、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项目,学校教师以统编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了三年的时间开发编写了多门校本教材,并印刷使用。初中开发了电工、木艺、花艺、布艺、编结、微机技术、数码摄影和食品雕刻;高中开发了电子、金属加工、数码摄像、CAXA 实体设计、机电一体、模拟驾驶和可编程控制,共15 个项目、18个教学班,课程项目之多创劳技中心之最。我们完成了15 套校本教材,是对国家教材、上海市统编教材的整合和补充,发挥出最大育人优势。2015 学年,我们提出了结合教学实际,以“课程项目”为基本单元,重新设置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将所有项目的内容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之更加具有相当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挑战性。
二、现在,稳健发展
松江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形成了初、高中学生集中一周来校学习的模式,为所有学生统一专项支付相关的材料费和交通费,及时更新和优化教学设施设备,为中心顺利开展劳技教学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中心定期举办区劳技竞赛、区劳动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教育局将各校成果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为我校顺利开展劳技教学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优化课程设置
“十四五”期间松江新城教育发展拟布局的重点项目劳动教育基地群的建设,旨在通过改扩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形成“1+1+N”教育模式(1个课程中心、1个实践中心、N类实践基地)。教育局将对中心改造升级,形成集课程研发、技术培训、实践操作、职业体验于一体的基地。
我们提出了创办上海领先、全国知名的、能提供优质劳技教育、受学生喜欢、学校欢迎、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力争形成体现国家标准、区域特点和时代特征,适合劳技中心一周集中教学,并能为同类机构和基层学校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的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1年起,劳动(通用)技术新课程新教材在中心开始稳步推进和实施,我们按照“双新”要求,逐步淘汰统编教材外与相对落伍的课程,如摄影、摄像、模拟驾驶、微机技术;对部分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如金工、电子技术、实体设计、布艺、木艺等。
在“双新”背景,结合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中积极推进新教材,《技术与设计1》已在2021 年下半年全面试行,今年开始推进《技术与设计2》与部分选择性必修课。初中课程,我们逐步淘汰新教材不再设置的课程,如摄像、微机技术等,逐步加大新课程的推进力度。同时,我们依旧通过新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打造特色课程
实施对高中通用技术和初中劳动技术课程项目的两级分类管理,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项目分类优化,排出计划表,制定任务表,落实推进表,通过分类管理、按步推进,加强课程领导力,提高课程执行力。高中通用技术立足于“重素养、重设计、重互动,重评价”的课程理念。初中劳技课程立足于“重体验、重观察、重动手、重讨论”的课程理念。
根据中心集中制的教学模式和本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要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整合优化现存课程项目,注重课程项目横向联系,如电子技术与金属加工、实体设计与金属加工、布艺与木艺、布艺与编结的整合,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化合作,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联系。同时我们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术体验,开发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课程,形成综合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统编教材的设置、课程内容和中心的设备、师资等情况,我们打造校本化特色课程遵循三步走策略:第一步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途径和策略;第二步整合、编写国家课程校本化讲义;第三步促进校本课程特色化。中心继续支持二期课改时已形成松江特色的校本课程,如电工、花艺、金工、智能机器人课程,在“双新”背景下,中心将重点推进AR 创客机器人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逐步形成松江劳技中心的特色课程群。
(三)渗透劳动教育
劳技中心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校以“优质高效开放,核心素养育人”为核心理念,把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作为中心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品牌建设和改革创新作为中心发展的目标。中心按照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深挖各学科蕴含的育人价值,探究德育和学科融合的途径和策略,将“知识课堂”转变为“育人课堂”,真正体现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以劳强体、以劳增智的功能。30 多年来,我们传承创新,不断开发丰富新项目,从最初的劳技竞赛单项活动发展到现在的四大活动,将劳动教育落实到一个个载体中,弘扬工匠精神。
劳技竞赛:每年3 月下旬进行,全区所有学校以小学、初中、高中劳技优秀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分学段分项目在规定时间竞技,约有460多人参与。
暑期开放活动:每年7 月上旬进行,劳技中心老师列出开放项目交付全区中小学校,由基层学校组织对劳技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
未来工程师创新实践夏令营:每年7 月进行,面向全区高中学生,选拔出36 名学生,为期十天,营员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团队意识、吃苦耐劳、人际沟通、引导未来等方面均能有所收获。
劳技成果展评:每年11 月上旬进行,全区所有学校以小学、初中学生和劳技教师参与,分现场制作和成品展示,约有480多人参与。
中心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技能比赛等途径,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劳动实践活动中,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氛围,无形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操,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未来,充满挑战
劳技中心没有自己固定的学生,如何吸引全区初、高中学生积极参加劳技学习是我校最大的挑战。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是确保学生参加劳技学习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基层学校是否认可、家长是否乐意、内容是否精彩等,这是我们劳技中心发展壮大的关键。所以,我们紧跟时代,力争课程设置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以满足学生、家长对劳技中心的要求和期望。
“双新”背景下,我们分设四个学习小组,通过研读课标、单元设计要求等资料整合新教材,根据松江地域特色、资源规划教学目标,开展指向劳动技术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从“课时主义”走向“大单元教学”。中心制定了多项推进“双新”“大单元”的举措,旨在帮助教师能立足新教材、新课标,把劳动理念融到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情境教学、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等手段,让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中心在最近两年即将有十多位教师退休,新教师的大量加入,面临着新老教师的更替与传承。我们将陆续推出培养新教师的计划:开展“一专多能”活动,要求青年教师精一门、会两门、通多门课程;开展“双新”课程大单元设计评比,激励青年教师去精读教材课标、敢于实践;开设校级以上公开课、教研活动,指导新教师如何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组建“青蓝工程2.0”队伍,开展一系列讲座,引领青年教师快速、快乐成长。
未来可期,中心将依据《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重点建设与松江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将开发创造性课程,结合AI 及松江地域经济特色,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融到课程中,采用跨学科深度学习,旨在实现有劳动、有教育、有体验、有收获的美好目标,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劳动教育新模式而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