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2-03-17上海市北蔡中学

教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学期音乐

卢 宁 上海市北蔡中学

一、立足教材,深度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功能

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中学目前使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科书,编者按单元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爱美好生活、对他国音乐作品的了解、对本国音乐作品的理解等,因此教师应从备课环节入手,充分探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亮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一)提亮爱国音乐作品色彩

爱国指向明确的作品有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红旗颂》《在灿烂阳光下》《爱我中华》;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过雪山草地》。这样的作品大多创作于特殊的年代,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作品会有满满的正能量和感染力、如何体现作者的思想性、如何表达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作品的艺术性又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如果要完美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教师备课的时候就要努力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教师备课的时候了解得越多,思考得越多,为学生授课时才能更有说服力。

例如,在欣赏作品管弦乐《红旗颂》时,乐曲开篇的引子部分就以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听到了哪一首熟悉的歌曲旋律?为什么用小号乐器演奏?有什么意义?”等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音乐感受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反复唱几遍旋律后能马上反应过来,学生会很激动地说是来自每天升旗仪式上的素材,激发了他们对乐曲后续聆听的兴趣。第二个问题如果有同学在管弦乐队学习过,也很快能回答出是小号,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边出示军号与小号的图片对比,边聆听、对比两种乐器的音色,感受战士们在战争年代中浴血奋战、奋勇冲杀的场景,明白军号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和号召力。第三个问题如不能及时回答,教师可以提醒国歌中这一段旋律对应的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向学生讲述作品创作的背景,当时老百姓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况,对过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等等,带动学生一起分析理解作品,让学生交流当代的人们为什么还要“万众一心”,并让学生唱一下,告诉学生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岁月,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只有万众一心,外敌才不敢欺辱我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加认真地投入到作品欣赏中,这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激发音乐兴趣、引发情感共鸣的体现。

(二)用好民族文化传承作品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音乐作品是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它是人民精神的最直白体现,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情感和价值、理想和憧憬。

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音乐作品有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民族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民乐小合奏《江南好》、第四单元的民歌和第五单元的戏曲;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管弦乐《春节序曲》、第五单元的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及乐府古曲《木兰辞》;七年级第二学期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广东音乐《旱天雷》等等。

这些作品都很好地呈现了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的审美价值,比如歌曲《木兰辞》选自乐府古曲,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很熟悉,教材中的乐府古曲《花木兰》是我们汉民族的五声调式,旋律清新质朴、歌词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歌唱的时候仿佛在和几千年前的祖先对话,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呢?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地方传统表演形式,我们是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它们传承、发扬呢?以浦东说书为例。浦东说书是我校的特色项目,教师建议学生可以用浦东说书的表演方式对《木兰辞》进行再创作,这样的活动也很受学生欢迎。有的学生喜欢将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加入钹子,用稍快的速度敲击演唱,理由是“这样可以引人入胜”;有的学生认为第二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在表演时要加入队形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花木兰出征的决心和出征前的忙碌准备,等等。通过这样的编创活动,学生会感觉到《木兰辞》与浦东说书传统音乐文化的嫁接,使《木兰辞》呈现新的表现方式和韵味,既传承了浦东说书,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家乡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了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选好外国优秀作品

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会反映其所处时代最宏大的道德理想和那个时代人们最宝贵的道德品质,伟大的音乐作品更是以音乐创作者的高尚道德情操为前提,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音乐是一门承载着人类思想感情、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的艺术。

以欣赏七年级第二学期贝多芬的作品《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为例。本曲选自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第一乐章,作品完成于1808 年,当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可是,学生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愉悦和勃勃生机,仿佛步履轻松地在欣赏乡间的美景。当学生了解到贝多芬一生命运坎坷,在经历了失聪和感情挫折等巨大的悲痛后,他并没有倒下,而是在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下,创作了一部又一部斗志昂扬的音乐作品,他们就更加佩服和喜爱这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作曲家了。于是,教师抓住时机,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收集贝多芬的作品,并在课堂展示、交流、讨论、分享,有的小组推荐《致爱丽丝》,理由是其旋律柔美动人,听了让人心情愉悦;有的小组推荐《命运》,认为听了这部作品会使人斗志昂扬,充满力量,他的音乐和他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有小组推荐《欢乐颂》,因为作品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渴望和赞美。

二、立足课堂,全面渗透教学环节中的德育价值

课堂是音乐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提高音乐素养的摇篮。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各项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一)欣赏教学环节巧设计

崔允漷教授指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一定是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把深度学习设计出来。”

还是以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作品《红旗颂》为例。

导入环节:这是学生进入中学课堂的第一节音乐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完善其人格品质,教师播放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通过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对国旗、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一环节欣赏管弦乐作品《红旗颂》做情感铺垫。

分段欣赏环节:教师为了尽快摸清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分层设计了几道不同问题的答题纸供学生使用,如此作品的作曲家是谁,作品形式是什么,管弦乐包含哪些乐器;又如引子部分出现了哪首歌曲的旋律、有何意义,该旋律分别有哪些乐器先后吹奏、有何效果等等;再如,主题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出现时有何异同,音乐家是如何运用音乐要素表情达意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音乐素养基础,学生也能在聆听和思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和思辨能力。

完整欣赏环节:教师请学生完整欣赏作品时,用绘画形式或者文字描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等。

评价交流环节:让学生对所画所写进行及时交流,既可以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让学生互相学习,带动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分析音乐,获得一个良好的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习惯。

(二)歌唱内容环节善调动

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的理解、认知的基础之上,如此才能使音乐学习有趣味、有深度、有意义。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在不多的休闲时间里听的大多是流行歌曲,还有不少学生偏爱欧美和日韩歌曲,他们的歌曲偏好其实还是比较盲目的,基本上是谁流行就听谁的作品。为此,教师努力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进行整合,选择师生都能接受的歌曲进行学唱。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课题是《音画诗韵》。“诗韵”就是要了解有关诗和音乐的作品,正好这两年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叫《经典咏流传》,学生也爱看,教师就抓住这个时机建议学生观看这个节目,并建议他们将自己喜爱的作品在班级里分享学习。如《明日歌》的学习演唱,主歌部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身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旋律易唱易记,副歌明快亲切,融合说唱音乐风格,符合学生爱时尚的特点,歌词内容也积极向上、节奏动感难易适中。有的学生表示通过歌唱的形式让自己背古诗更轻松了,还有的学生说把这首歌设置成了起床闹铃,用它来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还有一首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歌曲是《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初听作品便被它表达的思想深深打动了。推荐该作品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们进行了分享:“牡丹很完美,就像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苔花很渺小,连阳光都照不到,像极了平凡的多数人。我们总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爱把自己代入进苔花去,难得的就是渺小的苔花也有自己的生长权利,积攒了能量以后,也要努力绽放。”在学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学生眼含泪水。所以好的教学内容,一是凸显学生视角,体现量身定做;二是突出价值导引,体现育人取向。

(三)拓展内容细选择

拓展内容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的途径,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健全人格发展。所以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合理拓展了一些课外的教学内容,以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德育效果。重视学生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丰富学生情感,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并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

2021 年恰逢建党百年,六年级第一单元是《祖国颂歌》,在学唱了教材中的歌曲《爱我中华》以后,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推荐了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少年》,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演爱国主题作品。有的小组创编音乐剧《少年》,有的创编了舞蹈《少年》,有的采用朗诵与小组唱表演《我和我的祖国》,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通过拓展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三、完善自身,持续提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素养

(一)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门外。”学生,特别是年龄层比较低的学生,很容易被他人情绪带动,所以需要教师及时解决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欣赏环节,教师的预设是对比欣赏《梨花又开放》和《父亲》两个作品,说说两个作品的歌唱方法有什么不同及两个作品的风格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唱,被作品传递的温馨、美好的父母情打动,觉得创作者写得太好了。但也发现有的学生反应就大不一样了,有的学生听了歌词以后表示自家父亲只会抱着手机,一点也不艰辛,对自己也不关心,有的学生说母亲只关心分数成绩……老师感觉这些敢表达真实想法的孩子是可爱的,但对事物的判断还较为懵懂,于是先引导他们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父母的有些行为虽然有点过于严厉,但出发点是想让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才;觉得爸爸不够艰辛的同学,就提醒他们是不是自己对爸爸的了解和关心太少而产生误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冲突以后,然后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从而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目的,让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

(二)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

为了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教师要每年列个书单,定个学习计划,收集学生推荐的音乐作品,做好备忘录,珍惜每次听课学习的机会,理解教育本质及课堂教学本质,除了提高技术性还要提高艺术性,追求情真意切的教育境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音乐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大多是重构。那么,教师回到线下课堂应该给学生补充什么内容呢?空中课堂曾经有过“音乐之都维也纳”和“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课题内容,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对作品或作曲家对应的时代背景感到困惑,教师利用自己所学,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派时期和现代派四个时期的基本音乐风格和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音乐作品发展变化做一些简单介绍,把自己学习掌握的有关西方古典音乐的知识按学生的接受能力梳理了一遍,并编制了四个课时的新课件与学生进行分享。学生学习很投入,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让教师充分感受到了一直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快乐和收获。

只有一直保持学习交流和思辨状态,人的精神面貌才会真正积极健康。知识的储存也要靠长期的阅读、学习、交流、反思才能达到。面对新的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满对教育事业之热爱、对学校发展之挚爱、对学生之关爱,能为音乐教学在学校中的育人作用提供策略与方法上的补充,以此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学期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