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2-03-17黄小群福建省连城县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黄小群 福建省连城县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身体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健康的体魄每个人都期盼拥有,小学生的健康情况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荣辱,因此全社会对学生健康问题都很重视。然而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小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有下降趋势,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
一、小学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体能训练促进学生健康
小学生健康发展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科学有效地对小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教学干预,能较大程度地提升其体能,拥有健康体魄不仅能减少病痛带来的困扰,更能提高文化课知识吸收速度,正确的体能锻炼可以刺激大脑发展,身体与大脑的协调配合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二)体能训练更加系统、科学
将体能训练加入小学体育课程旨在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现代体能训练原运用于专业运动员训练,以理论为基础,灵活使用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达到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的养成。现代体能训练中融入了多元素教学和大量的训练实践,从人体的核心需要出发,将训练上升到功能性,有效锻炼了柔韧性、弹跳力、耐力等。此训练加入小学体育课程可以使课程更实用,不仅能让小学生从多种训练方式中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还能无形中加大学生的运动量,大大促进其身体素质养成。
二、小学体育课加入体能训练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想要拥有较好的柔韧性、身体灵敏度、力量速度、身体协调度等,就需要在5~16岁之间接受适当的体能训练,这就说明小学生在生长发育阶段有对身体机能提升的需求,根据这一前提,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终究会走入社会,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仅能让其在求职时期更具活力,还能增加未来面对职场的竞争力,良好的体能可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室外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有较明显的提升,适量运动也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运动的健康意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增强小学生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体现在多方面,首先,人类生存需要对自然环境有适应能力;其次,在融入社会时需要有较强的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应有相应的规范意识适应力;最后,对于人生不如意之事——文化课成绩的起伏、生活意外、职场难以晋升等,需要抗挫折的适应力。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各种适应能力,从自然环境的适应力来讲,强健的身体可以有效抵御天气变化、环境变化等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体能训练时,教师给予指导和正确动作的规范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建立规范意识;大量的团体体育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可以促进学生拥有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多元素的体能训练能推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其各种适应能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从家庭还是学校都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体能训练的实施,具体问题如下:
(一)家长对体能训练认知不足
现代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由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长在饮食上毫不吝啬、极尽所能地给予,却没有相应的体能锻炼,不仅没有体能锻炼,就连家中室内打扫、日常衣物清洗等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加大了竞争力,学生的课业压力也在逐步上升,家长不约而同地将学生课外时间安排为各种补习,造成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锻炼时间,严重缺乏锻炼的情况下,学生体型出现过胖、过瘦等现象,整体小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二)学校重视度不够
学校日常教学中对文化课教育更为重视,而音乐、美术、体育课程被“主课”教师占用是常态,这样一来,学生室外锻炼的机会和系统体能训练的时间就被剥夺很多,加上文化课课后作业较为繁重,导致课下及周末的休息时间也被大量占用。学生长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日积月累,学生自身也习以为常,丧失锻炼意识。
(三)体育设施配备不全
全国大部分的学校,校园中对于体育教学用地投入不足,学生体育活动范围偏小,且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不健全,很多需要借助设施达到的动作训练都因此而被迫停止。现有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配备大大限制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也影响了学生的分类教学,阻碍其个性化发展。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
长期科学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体魄的养成,还能提升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然而种种现状下,学生接受的体育教学内容单一、无趣,对自身没有过强的针对性,长期没有成体系的体能训练,且日常也没有锻炼身体的意识,造成上体育课时学生积极性不高,时常处于被动状态,在遇到需有耐力的锻炼时很容易选择放弃,这种恶性循环对学生健康成长很不利。
四、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加强教师体能专业化培训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领者,教师优秀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达到体能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要学生获得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达到提高体能、充分发展的目的,就要教师有效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小学体育教师应掌握科学扎实的体能训练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体能。体能训练能提升身体素质,体能训练无疑也是辛苦的,学生怕苦怕累排斥锻炼,教师就更应耐心教导,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体育活动中示范亲力亲为,指导学生规范动作时也要以教师自身的标准动作来对学生动作进行矫正。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与学生近距离相伴的导师,教师专业化体能展现出的身体线条美,可以带动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增强其突破自身的信心。
体育教师提升体能专业化的途径有:不间断地进行理论学习,阅读体育锻炼相关书籍,从文字理论中夯实体能动作的要领及原因;参与所有相关学习,月度的校内体育教研、季度的区内体育教研、年度的市内体育理论研究会议,甚至省内、国内、国际等学术性会议,有机会的情况下都应积极响应,不放弃任何提升自我的学习机会;自我体能训练不放弃,制订长期体能计划并严格实施,达到自身身体素质高水平,建立良好的锻炼意识,做学生的引导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学科学习都应该给予学生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不紧张、不压抑的教学方式才易于被学生接受。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体能训练是教师应着重的创新重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使课堂生动起来,体育课程离不开实际锻炼,而锻炼时动作标准与否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播放教学视频,视频中灵动的画面可提升教学气氛,缩短教学用时,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用来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教师要一一关注、观察其动作的标准性,较长时间的实操练习和教师手把手矫正,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在基本实现动作规范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组员间相互鼓励,组与组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高效教学。
例如,三年级下册“武术基本功”一课,教师在教授初期,可以让学生先观看有关武术传承的精彩影视片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再让学生看奥运武术健儿们的标准动作及获奖时的强烈荣誉感,增加其爱国情怀,在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刻,教师细心示范武术基本功动作,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领会基本动作后,分组进行动作展示,组与组之间不仅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之下,学生还会注重自身动作的标准,提升强效练习效果。
(三)体能训练的有效实施手段
在社会逐渐关注现代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下,过去的体育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今学生体能提升需求,单纯跑跑跳跳、学生快乐嬉闹的传统体育课堂,应转化为拥有多种体能训练方法的实践练习课,使用恰当训练方式能增强体育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在保障学生健康的前提下使学生提升体能。
1.游戏练习法
提起游戏,学生个个都是兴致勃勃,在体育体能训练中加入游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利用游戏动作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
例如,三年级下册《向前抛实心球》一课,由于地心引力作用,想把实心球抛得更远需要有较高起点形成抛物线,这就需要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时有一定的出手高度,加上一定投掷速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投掷距离。实际练习中不难发现,由于小学生身高差距较大,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达到出手高度,在进行投掷时脚后跟离地,虽然这种行为会提高投掷高度,但会导致站立不稳,引起踩线行为,得不偿失。教师可以采用套圈游戏来改善学生的此种行为,将学生感兴趣的物品摆在一定距离处,给学生发放相同数目的套圈工具。要求学生在画线以外朝自己心仪的目标投掷套圈工具,将工具完全覆盖在目标物品上则该物品为学生所获,若没有达到完全覆盖或产生踩线行为,此次套圈成果取消。在有趣的游戏与物品双重诱惑力下,加速学生错误动作的矫正速度,将实心球练习与套圈游戏相互转化,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不仅是体育体能训练中的有效手段,更是众多科目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文化课科目中对同一题型或内容进行反复练习讲解,是为了解决学生记忆曲线中遗忘的部分,加强知识点的掌握。体能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时间稳定承受一定负荷量的锻炼,可以使学生体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对某些标准动作产生肌肉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适宜的锻炼强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目标,让学生良好地适应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给身体素质带来稳定提升,且重复不间断地训练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教师应运用灵活多变的练习方式来调节学生心态。
例如,在加强学生腿部力量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变的练习方式,以往返跑、双人跳绳、踏步跳、蛙跳等方式不同但作用相同的练习来加强训练趣味性,避免枯燥单一,有效将重复训练运用到体能训练中,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3.负重训练法
负重训练是加速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方法,常见的负重训练有哑铃、杠铃、实心球等,或是利用自身体重完成的负重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等。负重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任何部位的体能,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还能对身体协调性有促进作用。
例如,引体向上练习,不仅将自身体重作为“沙包”捆绑在身,以达到手臂力量的提升,还需要协调全身的重心配合完成动作,整个动作完成下来,身体无一处不紧张、不参与,这样可以有效调动每个身体部位,对学生身体体能有全面提升作用。
4.制订成长表,达成体能训练目标
文化课学习中,通过一次次小测试、一张张布满练习题的试卷来考核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学生或取得理想成绩而激发学习信心,或暂时失利,反思过后迎头赶上。阶段考查有利于学生知晓自身学习情况,对下阶段学习有推进作用。体育训练中也应加入适当的考核,教师可以让学生制订自己的预期成长表,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为单位,标明欲达到某种体能标准,阶段性查看是否已达标,这是学生自我激励的方法,也是教师教学成果检验的手段。
例如,学生在成长表中制订本学期要参加一次篮球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期末核查这项没有完成,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是篮球技巧学习过程中太过懒散,没能好好掌握,还是有比赛机会时自信心不足,不敢应战?反思出问题所在后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学生未完成项目进行教学反思:学期内举行比赛次数是否过少?动作教授是否浮于表面?经过深思熟虑,调整下阶段的教学方向,给今后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青少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会制约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青少年体能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全面发展学生体能需要体育教学的帮助。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实施,有赖于社会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这些力量一定可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拥有强健体魄。而随着科学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要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先进方法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