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小学德育的教学策略
2022-03-17何忠云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何忠云 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教育与生活分不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是一种新时代发展规则之下的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需要在生活当中迸发出力量,德育也同样如此。当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实际生活入手,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是为了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所需。纯道德教育是不能与生活进行分离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中,生活是他们对事物感知、道德感悟的参考对象。当前的小学德育,缺乏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结合的举措,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让教育归于生活本质。
德育不能只是口头上去进行叙述,而需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它能帮你完成心灵的塑造,培养出健康和积极的品格素养,使你的行为意识变得更加正确。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时刻融入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出儿童的创新精神,达到生活育人的效果,从而凸显德育的真实意义所在。
一、小学德育与日常生活融合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
充分地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天性,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小学德育中,学生是受教育对象的主体,任何教育事业的开展都需要围绕学生来做转变。基于当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相关因素,去合理地制定相应的德育方式,适当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和明确的参考对象,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当中细细体会,认识到生活与自身成长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从而形成较为积极的思考意识。从日常生活当中去反复观察、感受、品味生活百态,无形之中锻炼了自身对人生的思考体验。将德育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维的角度去吸收和理解知识,拥有更加全面的参考价值。从不同的事物当中去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内涵,这样的全新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小学生从生活当中解放自己的天性,通过实践学习的方法来达到快速提升自我素养的能力,让小学生健康且快乐地成长,形成正确的“三观”,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和世界。
(二)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健全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升学概率,因此所讲的知识更多的是围绕课本,强调小学生对知识的基础运用能力,从课本教学素材出发,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基础。在实践过程当中,忽略了小学生的个体情况,没有强化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导地位,完全没有在乎学生自身的真实感受。课堂当中缺少有效的互动,学生学知识也只是处于被动形式,没有延伸出自我思考以及创新意识的发散,缺少了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有效感悟和理解,因此也会导致小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阻碍小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的进程。这样的教学环境背景,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而基于生活化视角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就变得更加高效和可行。这种全新的交际方式,重新把小学生拉回到课堂的主导地位,更加注重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注重培养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更多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完善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使自己的品格素质快速提高。
二、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
在新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当代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更多的意见。其中有关德育的内容成为教学主体,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有效地贯彻和进行实践,在课堂中增加一些特殊教学内容,例如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等,但唯独德育还处在探索和想象的阶段,在课堂当中只是进行最基本的教学,与形成较为科学和具有体系化的教育模式还存有一定差距,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环境过于枯燥
受生活环境和传统教育的双重影响,小学生在学校也是注重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重在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许多小学教师注重学生文化成绩以及学识水平,根本没有在德育方面下功夫,更别谈如何在课堂当中展开相应的思想品德和德育教学的内容。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对着课本素材进行还原式说教,拿着课本读给学生听,并讲着各种大道理,教学生如何去与他人打交道,学做一个正直的人。然而全凭口头式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当代小学教师无法掌握更多科学和全面化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在课堂上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不出较为积极和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教师的思维也停留在原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当代小学生很难有通过实践去提升德育素养的机会,过多的时间放在课堂学习当中,没有将德育教学充分地融入实际生活当中,导致小学生对相关的品德教学课程缺乏兴趣。另外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当中,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没有把品德素养的培养提上日程,更没有充分重视提升品德素养的价值意义。受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双重影响,当代小学生无法更好地展开德育学习。
(二)教学评价体制过于单一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当前学生的影响和价值体现,可以与其他主科相提并论。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较为全面的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可以展开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后者是基于前者的发展基础来进行的。然而当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教师非常不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甚至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更多的是通过笔试来完成,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在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及实践性上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要求以及行为举措没有明确约束和规定,完全通过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来予以评价,认为教学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将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答题,去更好地应对考试,而忽略了将德育与生活进行结合的重要性,没有站在当代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当中无法得到有效的知识体验。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当中运用起来非常别扭,缺少沉浸式的体验。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变得不合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给真正的德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难题,无法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功能性,对小学生的健康生活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生活化视角下小学德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有效结合,应强化两者之间的共同价值。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价值,将课堂的主动性留给学生自己,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储存对象或者被动的学习机器,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个谋划,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开展德育教学的重要前提。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对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考虑得不全面。小学生的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显示,小学生非常渴望受到外界的关注和肯定,学生在学校当中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意识去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与有效肯定,然而回到生活层面,现实生活中没有较为积极的评价形态,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生活当中缺乏关注与评价,导致学生把主要关注点放在有评价机制的学校,成为课堂当中的学习机器。这个时候小学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价值,从改变学生的思维意识开始,在课堂当中多去讲授一些有趣味的和全面化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教学变得更加活跃,以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对自己所热爱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这是能对学生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正面效应的事情。
例如多加强一些线下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同时还可以去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培养自己的心性和道德情操,以保证学生对生活充满积极和热爱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有效地与实践生活进行融合,小学生也就不再把学习看成一件较为枯燥的事。要让学生重新拾回对学习的热爱,把学习当作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事情,如此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掌握更多的德育素养知识。例如校方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校园写作大赛、校园运动会等多种类型的充满生活色彩的校园活动。就好比校园运动会,学生可以在参加的过程中,去强化自己的运动体质和身体能力,养成一定的竞争意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懂得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才能有更好的收获的道理。在校园运动会的开幕式环节和闭幕式环节,可以增加升国旗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国旗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学会行注目礼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去强化学生对国家的热爱情怀,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入一些爱国教育,使当代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深化,从而去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让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价值,自始至终保持一颗积极乐观且具有上进心的心态来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强化学生的课后生活内容
适当地在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去设置一些有关的课后作业,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去了解学生更多的真实情况,如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吸收和掌握程度,同样还需要去检测学生能否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达成一致意见,让家长去监督学生是否在课后强化自身的能力。德育素养的培养环节当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有效手段,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当中,人的行为意识和言谈举止都将成为双方沟通过程当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让学生家长更多地将学生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生活当中的各方面交流内容,去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比如时常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以及同邻居家的孩子进行沟通,看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有利于孩子提升对生活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品质。另外教师需要学生做好每天的生活记录,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与同学们有效分享,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去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渐渐地会形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从日常生活当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开始重视自身对家庭的责任感,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家务以及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
课堂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场所,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去强化课堂教学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德育综合素养的前提下,有效地将生活化理念引入课堂实践当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价值。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建议和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讲授良好的生活品质方面的内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养成自我学习和动手的良好习惯。同时教会学生如何遵守学校的规则、制度,将教学内容深层次化,告诉学生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例如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家务,自己的衣服、袜子和垃圾自己主动去处理,而不是交给爸爸妈妈;在班集体当中,自己课桌下的垃圾自己主动清理,保持一个较为干净的卫生状态。同时告诉学生,教室是大家共同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地点,属于公共场所,那么在公共场所当中,大家要怎么去更好地做好自身的职责呢?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行为表现会对集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让自己形成较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做一个真正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去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需要结合当代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状况,去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充分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将教学引入实际生活当中,强化其生活属性,使学生在生活当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并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从而形成较为全面和健康的道德品质,进一步达到德育的推广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