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思考
——以《桃花源记》为例
2022-03-17王梅玲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三中学
王梅玲 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三中学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背。教师可以开展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剧本创编,在编写台词、表演的过程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能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本剧教学概述
(一)课本剧教学的概念
何为课本剧教学?课本剧是将文章内容以剧本创编的方式呈现,通过创设文中环境、背景等,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形象,以便将文章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地传达给学生,集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实施课本剧教学,能够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助于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通过将语文教学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课本剧表演中进一步发展交际能力、综合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除此之外,课本剧教学还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沉闷。
(二)课本剧教学的特点
课本剧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教育性和戏剧性的。其一,教育性。课本剧从教育角度分析,其教育性特点是较为突出的。实施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使课堂“活”起来。对于教师而言,课本剧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对于学生而言,课本剧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具体的课本剧创编实践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课本剧教学环节的多样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提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随着剧情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并深化理解知识。其二,戏剧性。课本剧教学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传统的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创编,把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汇聚于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便可以全部呈现文章内容,一个场景或人物发生变化就能说明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或者是相隔多年之后,所以课本剧教学具有突出的戏剧性特点,相较于单一、枯燥的照本宣科,课本剧教学更加有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知文本,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鲜活。
二、初中语文开展课本剧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桃花源记》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陶渊明虚构了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与讲解,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以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桃花源记》教学,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并在不改变文章主旨的前提下编创剧本。修改台词的过程就是学生反复熟悉文章内容的过程,随着学生反复阅读、修改,他们会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课本剧最终以剧本表演的方式呈现,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在表演环节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本剧的改编以课文为基础,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文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把握,而且课本剧排演对学生来说是锻炼与学习的机会。针对本课,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进行剧本创编,这样表演时呈现的是五个不同的剧本,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了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开展课本剧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戏剧化的课堂以及良好课堂氛围必定让语文课充满趣味性。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传统的语文课要想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是有一定难度的。课本剧表演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窠臼,为学生搭建了舞台。在《桃花源记》课本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不改变剧本主旨的前提下可以自己设计对话、动作等,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头饰、道具等。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发表见解。由于受演员人数的限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表演,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全班25名学生都担任不同的角色,全部参与了演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桃花源记》课本剧的编排需要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确保剧本的完整。在剧本排练的过程中,每组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主动参与到剧本修改与排练中。学生由最初表演时的害羞、不自信,到后期都能认真地给别人提建议,再到最后的自信大方,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课本剧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开展课本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与语文教学德育目标相符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或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了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了生命意义……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学习文言文是当代中学生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需要,而《桃花源记》描绘的理想生活在如今新农村建设中早已实现,因此为深化主题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最终在结尾处设计了一段旁白,目的是为了起到点睛之笔,同时贴合语文德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剧本的创编与表演中既可以掌握知识,深化理解文章内容,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进一步促进师生通力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课本剧的开展需要学生之间通力合作,还可以为师生之间的合作提供机会。在《桃花源记》课本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师生通力合作让我们在展演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学生需要在表演中穿古装,而县令的服装和帽子没有租到,场景中一些必备的小道具也没有。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实习教师、学生都参与到道具与服装的设计中。班主任利用绸缎被面,自己裁剪、缝制,做出了县令的服装;实习老师在网上查找资料,用卡纸制作了一顶县令帽;没有桃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皱纹纸制作了半篮子桃花……在整个课本剧创编、展演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力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初中课堂开展课本剧教学实践
(一)划分小组,查找资料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而合作探究则是新课程理念下衍生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大胆尝试采用文言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怕学文言文的局面,鼓励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理解字词,读懂内容,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多种能力。《礼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桃花源记》课本剧教学,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能够让学生在创编中分享学习经验,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在《桃花源记》课本剧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剧本的创编,还是彩排表演等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所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课本剧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针对《桃花源记》课本剧的教学,我们按照八年级学生人数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各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促使学生更好地准备与发挥。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当小组成员在熟悉文本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当给予及时的指导,让每个小组都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为本组的改编提供参考。
(二)细分角色,表演排练
《桃花源记》中涉及的人物比较多,如旁白、武陵渔人、老者、妇人、孩童、县令、衙役等,所以教师需要指导每一个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喜好、兴趣等选择角色。最终,全班25 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角色,便着手对自己表演部分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与改编,并在小组分享与交流过程中改进各自的台词、表情、肢体动作等,进行表演排练,并请教师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再进行修改与完善。
例如,在第一幕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有学生将渔人的台词改为:“老汉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武陵源,为了生计只能靠打鱼为生,但是现在连年战争,河里的鱼都几乎没有了。唉!”(低头叹气,划船转两三圈;猛然抬头,惊奇状)“咦,这是什么地方?好多桃树啊!”(弃船,步行)。学生表演后,教师指出在开头部分直接出现角色的话太过于直白,可以在开始时加入舞蹈,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课本剧内容更加丰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本剧表演中,让全体学生体会到表演课本剧的乐趣。
(三)班内展演,评出最优
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人物角色,在课本剧排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等都应确保到位。舞台布景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还可以向观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例如,桃林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女同学相互合作,用皱纹纸制作了半篮子的桃花;而县令服装和帽子没有租到,在教师的帮助下也得以完成;接下来便是在各组排练好的基础上,在班内进行逐一展演,并结合每组展演的情况评出最佳剧本、最佳小组、最佳演员。班内展演方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激发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调动各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让课本剧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四)教师润色,重新编排
在评出最佳剧本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润色,并借鉴其他小组剧本中的优点,使其更加完善。例如,有的小组借助AR 技术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见识了何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可以将AR 技术用到最佳剧本中,让剧本创设的情境更加真实。定稿后,从最佳小组和演员中选出表演水平较高的演员,对人物角色进行重新编排,最终使本剧作为一个文艺汇演的节目在全校演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又能助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开展课本剧教学能让学生在改编与展演的过程中,深入文章中心,走进文中所处时代,走到人物身边,感受各个人物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跌宕起伏的剧情,进而引发思考。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有助于学生通过改编与展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单一的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课本剧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呈现显著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