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析

2022-03-17唐文捷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

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情怀

唐文捷 福建省晋江市新侨中学

为了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师在提高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历史教学改革中仍存在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含义和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历史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正确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含义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素养,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内涵。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掌握生产关系都是由生产力来决定的,但生产关系同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社会发展规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和学习历史,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历史知识内容,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能够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时间感以及历史空间感,帮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掌握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有效地辨析史料,把握历史的真实背景,深刻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四)历史解释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联系史料,帮助他们理性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解释能够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历史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表现形式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人文的追求。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兴旺富强的情感追求,体现了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是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落脚点,对核心素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历史教学模式陈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使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状态

与小学相比较,中学历史知识的广度、深度有很大跨越。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内容越来越多,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处于被动状态。此外,部分教师只是为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而不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建构。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影响他们历史知识的获得,也对其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兴趣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时,应该结合目前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将教材中的文字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指引,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和完善历史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这一课时,可以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搜集更多的史料,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科技以及戏剧等知识的兴趣。在讲到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利用信息技术将杠杆原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实施科学引导,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时空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具体原因、时代背景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全面、客观的理解。因此,初中教师应重视时间和空间的教学,以便给学生提供理解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例如,19 世纪40 年代发生的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由于清政府实行封闭的对外政策,导致我国科学文化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以致政府在战争中无力抵抗外部侵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战争起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影响到英国的利益;而根本原因则是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通过一个明确的时间轴,理清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比较中英两国当时的国情,帮助学生加深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深刻吸取清政府失败的经验教训,增强民族危机感,强化家国情怀。在时空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历程,比如在教学《东汉的兴衰》时,可以用时间轴和地图形式呈现西汉到东汉的演变脉络(时间轴:西汉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莽篡汉—东汉建立。两汉都城地图:①西汉—长安;②东汉—洛阳),有助于学生了解两汉的历史演变过程。

(三)在历史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矫正、管理,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情感培养作用,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和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理解历史。例如,在中国当代史学习中,教师可以讲述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等,讲评他们关注国家建设、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他们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厚植爱国情怀。家国情怀不仅包括主权意识,还包括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师可以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爱国、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培养优良品质、健康情感和高尚人格。

(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家国情怀。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记下视频中出现的路线和地点;其次,让学生针对长征途中经过的地点回答问题;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长征精神,教师可以讲述“金色的鱼钩”“哑巴排长”“半截皮带”等小故事,引导学生感悟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例如在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教师可以借助史料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历史知识和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回答问题。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回答有较大偏差或者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通过开放式提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唯物史观。如针对武则天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无字碑”,讲述武则天遗言设立“无字碑”的史实,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六)重视史料实证,锻炼历史思维

史料实证是我们正确认识历史的根本保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重视史料实证教学,合理用好历史教材,精心打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鉴别史料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历史的教学方向,以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史料的习惯和能力,促进他们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史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营造历史教学情境,把史料实证和问题导学进行深度融合,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如光绪皇帝、谭嗣同、康有为等;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如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在戊戌变法的过程中,顽固派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当时维新派又缺乏一定的实力与其抗衡,无法撼动顽固派的地位,最终导致戊戌变法彻底失败。最后,教师根据史料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和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会走向失败。因此,教师应重视史料实证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七)拓展历史视野,培养家国情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适当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不断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在拓展历史视野时,教师要深刻领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理念,在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昂扬的学习意志,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责任感,培养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激发他们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历史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时,要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可以根据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国家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概括地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历史考试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教师要长期面对、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情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