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
2022-03-17曾兰芳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曾兰芳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开展的专项教育,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尤其是在小学时期,体育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及体能的提高,为学生在学习之外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促进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对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计划发展体能,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宝贵动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形势不太明朗,尤其是以下主要问题的出现,使得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落实预定目标,因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一)缺乏对体育课堂的正确认识
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现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提升,使得对当下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自身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依赖信息社会的优势,加之当代多数家庭都属于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对孩子过于宠溺,使得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使用,而忽略在日常对自身体能锻炼和体育训练的要求,这直接导致在短期内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及视力下降,而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
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也是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部分学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充分,使得在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上,尤其是内容的选择上合理性有所偏颇;另一方面,围绕着具体的课堂形式,在选择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使得教学内容上出现了内容重复、手段单一的情况,这些问题会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三)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良好参与,而体育课程从自身的特点来说是一门专业性较高的教学课程,但从目前的一些现状看,由于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水平的提升上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是兼职或代课,小部分教师并不是专业的体育师范类学校毕业,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育专业课程培训,不具备体育教学中所要求的部分条件,导致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方式、方法上缺乏标准性和创新性,在一些专业性的体育动作和体育展示的环节,部分教师满足不了正确的示范要求,更不能做到保证教学质量。
(四)相关硬件设施缺乏
硬件设施的缺乏也会导致体育课堂质量的下降,所以良好的教学开展离不开对场地器材的依赖,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关系到体育课程的质量。从目前的一些情况看,许多小学都面临着体育运动专业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根本没有能够进行训练的器材,达不到体育课程规定的要求,部分学校还会出现多个班级进行集体授课的情况,这极大地约束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也难以达到。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措施
(一)把握科学方法开展体能训练
首先,可以围绕着科学的方法开展体能训练,结合学生的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体能的情况下,减少对学生身体的损伤,例如,日常负重训练的开展,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负重训练开展时,注意自身对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的把握,在保证自身练习的标准达到后控制训练时间,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选择时长为6到9分钟一组,同时在训练内容上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训练内容。
其次,对于训练方法的选择,可以借助重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效果的增强。重复训练指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运用相同强度相同时间的方法开展训练,所以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训练效果。因此对于小学的体能训练,教师可以在把握训练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同时,使用重复训练的方法。但采用重复训练的方法时,要把握好度,不能一直采用这一方法,长期采用,会直接降低学生的训练热情,打消他们对体育课堂及体能训练的兴趣。
最后,借助游戏方法的使用。游戏方法是小学生体能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但是想要发挥这一方法真正的效果,教师就必须选择好游戏的内容及游戏的方式,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在游戏时间上也要把握好,不能一直依赖游戏开展,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会出现玩性较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思想上会觉得体育课堂就是简单的游乐,不是一个真正的课堂。
(二)提升训练环境,丰富学生的体验感
促进学生体能发展,还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训练环境达到丰富他们的体验感的目的,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体能训练。围绕着这点来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来说,完善的体育器材设施能够提升课堂效果,达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塑造,也能丰富他们的运动体验。另一方面是围绕着训练环境的改善,体育教师要做到自身的提升,尤其是结合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体育素质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师要及时开展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方面的自我培养,最终在两者共同的努力下,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
(三)抓住时机增加训练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在其日常的体育训练活动的开展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训练时间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训练强度。对于这一点,基于实际情况说,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使得小学生在日常时间安排上,过多地依赖手机和平板电脑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依赖,使得在生活中留给日常运动的时间被挤压甚至替代,因此学生缺乏日常体能训练。对于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有效地抓住课堂时间弥补学生的体能欠缺,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围绕着课堂环节开展专项的体能教学。例如,在学期的体育教学进度安排上,可以按月份开展体能训练,如第一个月注重学生个人肌肉耐力、身体协调性的专项训练,第二个月就可以注重学生心肺功能和弹跳能力的训练……以此类推,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针对学生的日常体能练习。其次,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对作业的重视,将日常的体能训练变为课后的体育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在完成其他科目作业后,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300到400米跑或者100个跳绳,通过这种作业任务的形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也能强化他们日常的体能训练,同时将家长纳入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有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改善,也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个人体能方面的优缺点,从而做好日常对教师的配合和对孩子的督促。最后,对学校层面来说,学校有关部门在安排日常活动时,可以及时和体育教师沟通,在体能方面,可以围绕着每天大课间开展课间跑操、素质练习等活动,保证学生日常的训练量,从而从多个角度推动小学生个人体能的发展。
(四)借助主题活动开展训练
对小学生体能的训练,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进行活动的安排。例如,今年既有夏季奥运会,又将迎来冬季奥运会,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围绕着奥运开展主题活动,可以先用奥运健儿的夺冠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再用他们背后为了荣誉付出辛勤努力的相关故事和视频向学生讲述运动的意义,最后教师对这些故事和视频进行总结点评,强调学生在日常进行体育运动的意义,再结合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感受,从而不仅让学生从内心对运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为他们埋下了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种子,而这一活动的开展,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学生在运动负荷上的承受能力,从而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围绕着学生体能发展进行策略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更好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达到学生体能发展的目的,从而推动学生在未来个人素质和体育课程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