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
2022-03-17熊代军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熊代军 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
生活化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都能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生活化教学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提升、法治意识加强、人格品质健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本真,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讲解依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案例、现象,原本抽象的知识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下变得生动、具体、形象,让学生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因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教师依托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让学生思考和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能够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技能层面的教学目标,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要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用理性、法治的思维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况,合理、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形成初步的了解,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具备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核心素养,可以运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强化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践行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教学图片和视频,率先抓住学生的眼球。图像化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多重学习感官,吸引学生步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中,主动学习和探究。情境的创设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趣味,顺应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心理。
举例而言,在学到“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搜集身边发生的故事,并要求学生以父母之爱、同学之间的友情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情谊为核心,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身边的爱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对他人抱有感恩之心,使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展示,让学生对教学重点与要点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引入生活化案例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内容的拓展,“干巴巴”的道德与法治理论很难让学生心领神会,教师如果此时给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只要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有益处的教学案例,教师都可以运用,教师要根据讲解的内容灵活地选择课内外的案例,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辅助教学,让道德与法治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例如,教师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课时,给学生举两个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第一个是学校开展运动会前期,各班级按照要求训练走方队,以便在运动会入场仪式阶段有良好的表现,小王老师与班级同学约定运动会前期每天下午放学前的一节课开展方队训练,但第一次训练时,小方因为上节课后去操场投篮,在正式上课铃响后跑回教室送球,导致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等他5 分钟,为保证训练时长,全体同学延时放学5 分钟。第二个教学案例是小张老师对班级英语成绩两极分化问题很苦恼,考试中既有考满分的同学,也有不及格的同学,为此小张老师制定学生帮扶计划,将学优生与英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并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如果下次考试测评中双方均实现了目标,小张老师则向上级申请,奖励小组成员一节活动课。结果在下次考试测评中,班级大部分学生实现了成绩达标,小张老师也针对这些学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教师让学生对这两个案例做出自己的评判,说一说自己认为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这两个案例告诉自己什么道理。在生活化的案例辅助教学下,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规范,在不同的场景下,诚实守信可以带来别人的信任,进而才能让社会按照一定的规则顺利运转,因此,一个人真诚守信、笃定诺言,到哪里都将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三)引入生活化热点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离不开讨论与分析,教师引入生活化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收获思想上的启发,强化思维能力。生活化的热点问题讨论有利于挖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潜能,让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举例而言,在学到《公民基本义务》《公民基本权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辩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提出实际生活中相应的案例,并要求学生判断其属于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义务,如果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在学生辩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表现,使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指出学生改进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四)设计生活化活动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践行能力是教师教学不变的追求。“实践出真知”表明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知识是理论,文字在课本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如何让文字发挥现实的价值与意义,还需要学生用行动展现。教师给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教师设置考试成绩下发时的情境短剧,小丽扮演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小刚扮演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则扮演宣读成绩的本职角色。教师在情境中宣读考试成绩及排名,并说明考试成绩靠后的学生要“约谈”家长,随着成绩的宣读完毕,小丽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兴奋得手舞足蹈,开心地说自己这一次又考了班级前三名;小刚则是考试成绩倒数,位列“叫家长”之列。当小刚看到小丽在炫耀成绩时,气得想要将小丽的卷子抢来撕掉。在情境教学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思考是否现实生活中出现过这种情况,自己没有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身边的朋友在无形之中受到了伤害,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教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绪管理不当的现象,在学生列举完一种现象之后,教师会让举例的学生找同伴和自己再次还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如何控制情绪的行为是正确的。有学生举例生活中有时上学前会被父母责怪,导致心情不好,上学时对身边的人发泄情绪或无法投入到学习中,学生表示以后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学习和生活中。必要的情况下,自己也会友好地劝说有类似无法控制行为的同学提升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在课堂生活化短剧演练的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体现着道德与法治精神,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来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中,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情境、案例、问题、现象能够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便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