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外自主探究策略的实践探讨
2022-03-17安徽省芜湖市翰文学校星辰分校
高 丹 安徽省芜湖市翰文学校星辰分校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补充课内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并促进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外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相关的教学策略,即转变思想,优化课外自主探究内容;关注目标,凸显课外自主探究要求;优化过程,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空间;重视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优化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评价,巩固课外自主探究结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双减”政策的落实,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活动逐渐受到重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自主发展。
一、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外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中高段小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且产生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数学课程中设计课外探究活动,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相较于课内教学活动而言,课外探究活动的形式更加开放,内容更加多元,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而这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及情感价值的塑造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助于提炼自主探究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状态,也是一种教学指导方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根据教师的灌输获取知识,自主探究的机会很少,这导致许多学生不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更形成了“等”“靠”等思想,失去了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动力。针对此,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外自主探究活动,将知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自我认知的同时,掌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三)有助于开发课外探究学习资源
课外自主探究实践需要教师正视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利,将学生从“服从者”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知识的主人。在数学课外自主探究指导中,教师能够从多渠道获取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资源,为学生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观看、学习中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资源,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实践;教师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自主探究等。由此可见,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
(四)有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门响应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对“双减”工作的督导。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减轻了,与此同时,教师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优化课外探究活动设计,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相较于以前繁重的作业内容,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更加开放、灵活,对学生没有严格的限制,为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主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这自然有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
二、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外自主探究策略
(一)转变思想,优化课外自主探究内容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实践中,教师应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双减”政策精神,以转变传统教育环境中形成的理念,为学生构建创新、开放且充满生活趣味的学习内容,以保证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师首先要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是新时代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小做起。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从应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课后作业,使学生在机械训练中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创新潜力发展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形成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其次,坚持开放性思想。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跳出课内知识的限制,从更加开阔的视角为学生提供探究数学的机会,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从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当然,开放性思想的渗透不是盲目地拓展,而是在课程标准之内,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设计与构建。最后,渗透生活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源,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还能够减轻学习负担,激发学生课外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关注目标,凸显课外自主探究要求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推进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设计活动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对应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活动目标是否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是否能够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是否能够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在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的指向性进行分析,并围绕目标设计活动内容,指导学生有序开展课外探究。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后,教师从巩固知识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并设计课外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目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了解圆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分析为什么一些生活用品要设计成圆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
这样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的是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认识圆形的特征,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拓宽阅读,丰富数学知识积累。这样的目标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更加明确的指引下形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过程,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空间
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是绝对的“主角”,只有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对课外自主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即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活动项目,并选择一些具有丰富数学内涵且迁移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性任务,实现自我发展。例如,在学习了利率相关知识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听说过利率,但是对利率的作用缺乏具体的认知,在计算方面更是缺乏经验。针对此,教师围绕利率的研究设计了课外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自己家某一时期的存款数目、存入的银行、存入方式、存入期限等信息;然后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该银行不同存款方式的利率水平;最后,整理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存款结束后所获得的利息。
在这一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各项任务,整个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且活动内容贴近现实,与学生所学内容相符。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反复推敲,避免活动内容太过复杂,增加学生的负担,更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和交流,避免出现家长替代孩子进行信息收集、解决问题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四)重视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重视,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面对的作业内容是相同的,这样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缺乏自主探究能力的学生无法及时完成任务,影响了学习效果,甚至将探究的任务转移给了家长。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双减”政策精神,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坚持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课外自主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设计层次化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重点。第一,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探究活动。其中先设计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中等难度的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设计难度稍大的探究活动,为数学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最后,设计低于中等难度的探究活动,让学困生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第二,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潜能。教师应围绕数学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避免陷入思维定式的误区,尝试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教师可以从多元领域设计不同学习风格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五)优化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的特点,以及活动目标的要求,设计多元化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小学中高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可以采取如下不同形式:
第一,阅读活动,即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书籍、查找资料、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解决一些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课内知识可能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者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查询等,并在阅读中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第二,操作活动。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胜任比较简单的动手操作类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具、图形、模型等,在操作中强化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提升手脑配合能力。第三,调查活动,即教师可以设计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以数学眼光认识客观世界,并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调查家庭收入情况、调查学校节约用水的情况等。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在体验与思考中获得教育熏陶。
(六)加强评价,巩固课外自主探究结果
完成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容设计后,教师还应做好评价活动,并通过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实践。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评价是指对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进行各个方面的检测和分析,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部分进行反思、分析及修正,从而完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
在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的评价设计中,教师应根据一定的原则设计并运用评价指标。首先,坚持一致性原则,即确保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目标与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活动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其次,坚持选择性的原则,即课外自主探究活动内容应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同时评价目标也有所选择,凸显学生发展的差异。再次,坚持创新性原则。教师应从拓展学生探索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体现创新教育要求。最后,坚持科学性原则。即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点评,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
总之,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课外自主探究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拓展数学知识,掌握、巩固和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数学习惯及数学直觉等素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外自主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其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迸发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情感,实现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体验与领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