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路径研究

2022-03-17路向峰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立德理想信念政治

路向峰 李 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5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人才。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具有思想引领、塑造价值观的功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对高校教育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政治建设,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法宝。

一、新时代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成效不仅影响着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质量。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高校党建对高校育人教育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

(一)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在培养人才上坚持社会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不断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理想信念薄弱、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的情况。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场所,党建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理性信念和政治认同,体现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工作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党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员培养机制,宣传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吸引更多学生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中要深化理论学习,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才能使高校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

(二)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优化党员结构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党支部的工作。党建工作一部分由学生承担,既有利于学生党员的自我发展,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党员发展流程。大学生党员是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学生中的榜样,大学生党员具有政治意识强、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态度端正等品质,有利于带动及影响周围的学生。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高校还要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需要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青年,这就要求高校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的核心作用,以党的建设引领高校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办好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为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国情,所以我国走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可以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风格”[1]。教育是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所以,高校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提高政治能力,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落到实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究其原因就是坚持了党的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只有办出特色的大学,我国的教育才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才能办好高等教育”[2]。高校应该在党的领导下抓住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的合格接班人。高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把新时代高校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扛在肩上。

二、新时代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把握好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高校的思想引领工作,把立德树人放在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党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3]。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意识形态的灌输十分重要。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培养和提高青年辨别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能力、抵御不良思想的自我觉悟能力,帮助青年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保持思想认识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更应该提高青年的是非辨别能力,抵御不良思想,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先进性的政党,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1]。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青年是世界观塑造的重要群体,青年的思想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道路,对建设国家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更关乎国家的安全,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党的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许多国内外的严峻挑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挑战中保持定力、坚守方向,才能朝着目标稳定前进。

(二)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同国家思想文化相互交融,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国外的教育,了解国外的思想文化观点。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补充知识;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误导学生的思维认知。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到实际教育中,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高校教师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中国的特色,为学生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始终是教育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人民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教育也是如此,高校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性信念,强化高校对政治信仰的引导和教育。

(三)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力。当前高校的教育要紧紧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来开展。高校要把“立德树人”的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课堂,走进学生头脑,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的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在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播美德,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培养一代又一代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新时代提升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路径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紧跟党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高校党建的特点加强政治建设,不断优化党的政治建设的方法,创新发展方式,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一)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想信念和创新教育方式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奋发努力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能够指引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1.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必须要夯实学生的政治基础,向学生宣传好、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加强学生的思维引导,高校教师要担起责任,讲清楚三大问题,打牢学生的政治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创新教育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师生传授的方式,学生印象不深刻,理论不能深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这是所有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通病。高校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突出网络教学课堂,利用社会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可以采用讨论式、访谈式等教学手段进行教育,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听懂、能理解、愿意学。课堂在灌输思想的同时要注重学习实践,加深思想政治进学生头脑,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用好“学习强国”软件、红色网站、网上慕课、微信、微博等媒介进行宣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熏陶,也可以组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参观博物馆,打造实践基地以供学生学习。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高校应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

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1.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与教书育人相融合

坚持“一个中心”,创新教育形式,着力提升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水平。要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质量,必须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教书育人实现融合,要把政治建设落实到育人的全过程,发挥好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为高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的优秀人才[4]。把党的政治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同时把党建与立德树人相融合、互促进、共发展。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到系统化设计课程、多样化的专题党性教育培训,把党建思想融入课堂,打造课堂思政,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学习效果不打折。

2.培养“四有”好老师,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党建工作、思政工作必须重视起来,老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校要大力培养合格的人才,首先要有合格的人民教师。党建工作也需要选取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党务工作能力强、教学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把好带头人的选取关。老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政治生活的“把关人”,学术上的“带头人”,服务师生的“贴心人”,凝聚合力的“引路人”。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德”与“识”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教学如果缺少了情感与道德的支撑,教学是僵化的,在师德建设中,提升教师道德的格调非常重要,提升教师的私德、公德和美德,成为超越学科的道德教师。老师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的政治能力

1.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不断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工作,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议事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规范支部党建工作,切实按照工作要求,落实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支部党员民主管理。高校要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高校党委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落实党建工作的负责制。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不断优化和创新党支部建设,在党建工作中要注重人员的激励机制,不断鼓励党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是推动基层党务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建立健全组织、配齐优秀教师是基础,不断打造一支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团队。

2.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重要职责。要注重组织体系的建设,逐步解决党组织“有没有、优不优、强不强”的问题。重点加强高校党建制度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党务工作力量,配齐配强高校专职组织员,实施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计划,持续加强对优秀高知识群体、优秀学生、优秀青年教师三类重点群体的政治吸纳,健全联系培养工作体系。选优配强支委会,增强支部战斗力,有效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的双发展、双促进。重视党支部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要注意选人用人、项目管理、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方面的风险。高校党委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制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施优秀党员指导新入职教师的计划,加强对新入职党员的政治引领、业务指导,推进党建工作的传承、帮助、带领。党支部始终将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支部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四、结语

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高校要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党建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确保党建工作在高校得到充分的落实。

猜你喜欢

立德理想信念政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