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铜陵学院为例
2022-05-06张美玲张三宝
张美玲 张三宝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一、引言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行,这对于金融投资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时代必然。“新商科”是在传统商科的基础上,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为经济管理类学生提供跨学科综合性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1]。《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要主动适应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构建创新性、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新商业时代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推动我国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商科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独立思考社会经济问题,具备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创新进取等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投资者素质和风险意识。本文以铜陵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探索新商科背景下教学改革新路径。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学者们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创新教学形式。姚登宝[2]提出将案例分析和实验训练融入教学过程,并通过学科竞赛检验教学成果;吴成浩[3]采用P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财经资讯解读、行业分析报告等实践环节;王资燕[4]和杨南南[5]认为让学生对证券市场进行问卷调研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朱润蕾[6]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闻分享环节,提高学生搜集问题的能力;陆桂贤[7]、李先科[8]等都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举办专题讲座可以强化学生职业意识。此外,汪琴[9]还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混合式教学,采用智慧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参与度。第二,优化过程考核。吴成浩[3]、王翠娥[10]等都提出改革考核机制,将期末成绩比重设置为50%,增加平时成绩尤其是实践成绩的比重。几位学者提出将学科竞赛、市场调查报告和行业分析报告、新闻分享等实践环节量化纳入考核体系中,增加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更新教学内容。黄春华[11]和姚登宝[2]提出要将金融市场中最新的改革实践增加到课程内容中;康晓虹[12]提到新时期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课程思政,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学者们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研究较多,但鲜有学者从新商科视角出发,且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本学院教师、校企合作对象、优秀校友等资源并没有充分挖掘,此外课程思政融入较少,本教学团队汲取前人的优秀经验,以新商科为背景,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研究与改革。
(二)我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师生互动不足
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及研究发现,在我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师生互动不足的现象,教学团队设计了“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问卷,向我校相关专业14个班级发放550份,回收507份。结果显示:占比67.3%的学生渴望学习证券投资知识、提升能力,然而很多学生课堂参与性、学习主动性不够;占比64.3%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与其互动交流不足,约51.1%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没有及时吸收,不好意思问老师淡忘了。此外,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差异化设计。
2.教学资源未充分发掘
我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专职授课教师有10多名,其中不乏教授、副教授以及教学名师等,然而并没有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教师们各自备课、上课,很少集中研讨、共同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校企合作资源未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我院具有校外实习基地10多个,但是平时学生与合作企业接触较少,尽管尝试过聘请校外专家作为授课老师,但是他们对于准备教学日历、教案、出试卷等教学环节表示头疼,且学校提高了外聘专家门槛,学生课堂中接触校外专家机会少,很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不清晰,临毕业找工作才去了解就业信息。
3.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我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模拟实训为辅,授课内容主要取决于教材,部分教师会结合相关案例,但是往往缺乏时效性。模拟实训主要是学生模拟交易并完成实验报告,无法准确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所需知识点。通过随机问卷了解到,学生对于时政热点关注甚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此外,尽管近几年有些教师采用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但主要用于签到、课堂提问、布置作业等环节,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4.课程考试方式单一
我校大部分《证券投资学》课程都是采取“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70%”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主要是点名+提问+随堂练习+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对过程性考核重视不够,且评价体系往往单一;由于期末卷面分占比较高,很多学生上课积极性不足,选择期末突击学习,学生考完后就会忘记知识点,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改革理念与创新设计
(一)教学理念
以上教学痛点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本课程改革以新商科为背景,把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正确投资观及价值观的应用型投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OBE导向”)[13],将学生作为课程中心,坚持“高等教育改革,课堂是根,是主阵地”,推行“课堂革命”,不断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程教学。
(二)创新设计
结合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设计更新优化,课程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专题讨论、投资组合理论五大板块,安排理论教学36课时,实验实践12课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基础知识篇:概念较多相对枯燥,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启发式教学手段,通过增加课堂新元素提升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基本分析篇:通过财经资讯解读、安排学生模拟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应用能力。技术分析篇:通过教师个人投资实战“演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参加股票虚拟仿真交易类比赛增进体验,以赛促学。专题讨论:结合时政热点开展话题讨论,并邀请校内外专家联袂助阵,适时开设投资者教育讲座。组合管理篇:难点较多,引入优质MOOC教学资源,让学生课前学习,课堂上通过学习通随堂检验,有针对性的巩固知识点。具体创新设计如下图1所示。
图1 《证券投资学》创新教学设计
四、新商科背景下《证券投资学》教学实施举措
(一)问卷调研,因材施教
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而以学生为中心,落到根本上就是因材施教,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有一定选择权。
第一,通过开课前问卷,了解学生先修课程、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点,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通过问卷了解到低年级学生喜欢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而高年级学生倾向于理论讲授+课堂穿插提问;对于喜欢的课堂激励形式有些班级对于增加平时分、作业免写券等感兴趣,有些班级认为课堂内容丰富,能学到知识最重要;而学生喜爱的老师普遍表现为:用心教学、关爱学生、课堂与学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第二,每节课课上预留2-3分钟发放教学反馈问卷,如课堂内容是否理解,希望课堂上可以增加的教学环节、对于老师的建议等,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三,举办话题讨论或者大赛讲座前,问卷调研学生喜欢的话题或参与嘉宾,例如第二次“师生面对面”话题讨论问卷中,超过90%的学生对教学团队参与课堂讨论表示感兴趣;对于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互动,约95%的学生表示认可。
(二)组建教学团队,服务课堂教学
新商科模式下,应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使得各学科交叉融合。我院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团队,其中5名专职教师,校外专家若干,共同设计课程大纲,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内容。同时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时政热点、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进行知识延伸。教学团队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具体列举如下:
1.开展“师生面对面”话题讨论
每学期围绕教材内容,结合时政热点,举办2-3期“师生面对面”专题讨论活动,让教学团队参与话题讨论。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首先,参与嘉宾要适当结合学生喜爱度(资深教师,校外专家、退休老教师均可);其次,热点话题要切合课本知识点,如近两年证券市场的典型案例、金融事件及市场规则变化等。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督促学生提前自学(教师在学习通发送预习资料),在话题讨论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举办金融投资大赛讲座、投资者教育报告会
第一,教学团队组织金融投资大赛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多方位解读,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掌握更多股票投资经验技巧;第二,组织“投资者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了解证券投资法规、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助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第三,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实地感受资本市场,亲身体会相关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
3.共同研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团队积极关注学科前沿成果,依托校外专家实践经验,关注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2018-2020年团队共同修订、完善《证券投资学》教材;2019年,团队成员成功申报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线下开放课程《证券投资学》;同时,挖掘社会财经热点事件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另外,设计《证券投资学》学习效果评价表,期末教学团队对于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教学不足部分进行反思与改进。
(三)创新课堂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照本宣科已成为过去式。教师要以新商科为契机,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新元素,创造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课堂与业界校友“云互动”
教学团队通过QQ视频或腾讯会议,在课堂现场连线业界校友,实行“云互动”,谈谈对热点话题的看法,例如在“投资工具”章节谈谈当下投资者偏好;在“基本分析”章节谈谈如何查找、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在“技术分析”章节谈谈不同技术指标的实用性等,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而通过“问卷网”向我校毕业校友抽样发放问卷:是否愿意参与母校课堂讨论?共回收202份,问卷结果显示:占比86.6%的校友表示愿意参与,能对学弟学妹有所帮助,回馈母校,表示荣幸。
2.灵活运用超星学习通、MOOC等教学工具
一方面,利用学习通“抢答”、“选人”等增加课堂趣味性;利用随堂测试、课堂讨论等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引入MOOC资源,借鉴线上优秀教学方法,例如投资组合管理难点较多,让学生提前利用MOOC预习,课堂再对知识点加以巩固。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全过程记录。
3.精心设计“视觉教具”
自制装有安集科技、华兴源创、心脉医疗等股票纸片的“纸篮子”用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科创50ETE”的理解;在网络寻找视频素材并通过“爱剪辑”处理好用于课前知识点预习,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作业免写劵”、“笔记本”等激励学生参与课堂。
(四)鼓励从做中学,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教学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参加比赛,提升团队协作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证券发行市场”章节,组织学生分组模拟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课堂展示公司创意及创业可行性并挑选优秀作品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计划书设计大赛等,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此外,课堂上进行财经资讯解读(课前3-5分钟),前8周由教师解读,后8周安排学生小组上台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财经时事、金融市场形势,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且鼓励学生参加股票虚拟仿真交易类比赛,并请往届获奖选手进课堂分享参赛心得体会,学生参赛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例如指导孙大伟《金融投资策略设计之风险对冲》获安徽省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二等奖、指导朱宁宁《阜阳大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获安徽省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朱雨婷、闫晨晨等人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并顺利结项,指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能较大促进实际教学效果。
(五)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教学效果
为改变“考前突击、六十及格”的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教学团队制定了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依托学习通平台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采集,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团队评价、平台打分、组间互评、自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证券投资学》过程性考核方案
(六)注重德育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新商科人才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4]。例如:对刑法修正案加大证券犯罪惩处力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股票交易内幕操纵等现实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坚守法律底线;通过个人投资实战分享,揭示证券市场的风险因素,引导学生理性投资,做价值投资者。此外,教学过程中以热点事件为融入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操;并将中国自主创新理论融入课程教学,解读中国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五、教学改革成效
(一)拉近了距离
通过上述教学创新活动,拉近了学院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促进了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力与思辨能力;而教学团队共同研讨,提高了教研及科研能力,如下图2所示。
图2 拉近师生、生生、师师距离
(二)提升了学习效果
1.期末综合成绩明显提高
结合学情分析及问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过程考核后学生不再“寄希望于靠前突击”,平时学习积极性更足。如下图3所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期末均分超过课改前19.1分。
图3 课改前后学生期末成绩对比
2.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加强
近年来,学生申报大创项目、科研项目及参加模拟交易大赛等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团队2018-2020年度指导学生科研、参赛情况如下图4所示:
表2 教学团队2018-2020年度指导学生参赛、科研等情况
3.学习效果提高,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团队对课改班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实训情况、应用分析能力、职业素质等角度进行衡量,结果显示:综合得分为91.1%,明显高于课改前的84.4%,具体评价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证券投资学》学习效果评价表
六、结论
本教学团队以新商科为契机,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通过一系列教学创新举措,使得该课程体系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融合创新能力较强的财经类专业应用人才。教学创新永远在路上,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不同年级过程考核如何进一步区分、“师面对面”话题讨论大班与小班教学的效果对比等。教学团队会通过学生问卷、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收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