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研究的新视域
——兼评《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管理研究》

2022-03-17万东升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矫正犯罪青少年

万东升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急剧调整和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违法犯罪频发。于此背景下,青少年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心智尚未定型,是非观念尚未健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向引导,很可能将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暴力化和团伙化日趋严重,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南京晓庄学院张济洲教授所著《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管理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社会学视野,将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管理研究置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剖析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结构因素,并从教育矫正管理视角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该书获得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一、 该书基于多学科整合视角,凝练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业槽

青少年具有复杂性和未定性,只有从多学科复合视角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才能解释这一复杂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在跨学科研究中,社会学和法学视角占据较大比重,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角相对较少。大多数学者看到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性,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但是缺少从心理学视角来挖掘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机制,更缺乏从教育学视角来审视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根源及其教育矫正机制。

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业槽尚未完全形成,研究成果的学科专业化水平亟须提高,研究视角尚需摆脱学科之间的割裂与隔阂,必须加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科际整合,倡导以实证研究为主导的研究范式,重视未成年人立法和司法制度研究,推动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二、 该书基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创新,拓展学术研究深度

目前研究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以及犯罪形成路径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研究内容深度仍然需要提高,亟须重构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理论框架和问题域。有学者关注青少年犯罪归因,但是主要聚焦于家庭和社会因素,侧重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亚文化和大众传媒等归因,应该看到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同样的社会环境,甚至是同样的家庭也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性格命运的人,这不仅仅是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青少年内心情感和心理的因素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青少年犯罪研究仅仅停留于现象描述,缺乏进一步追根溯源式的剖析,那么相关研究无法对青少年犯罪矫正实践产生针对性指导。对于国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相关研究,虽有中外比较或者借鉴国外经验寻求解决途径,但多数看到了表面的差异,缺乏探求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而这却是解决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青少年犯罪问题不能盲目地去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应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路径。

该书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过程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维度,并基于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视角重构青少年犯罪矫正的理论框架,对“二代”犯罪现象、农村流动青少年犯罪、“法律孤儿”教育帮扶等问题域进行深入探讨,探讨犯罪青少年的社区教育矫正,拓宽了学术研究深度。

三、 该书基于方法论创新,将教育矫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有机融合,实现问题域的拓展

该书强调多元方法综合运用,方法论创新是该书研究的亮点。当前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的理论思辨和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实证范式的定量研究少。从定性研究方面,描述青少年犯罪现象本身,关注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以及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数量变化趋势和分类特点等等,并不完全能揭示青少年犯罪机制以及矫正矫治规律。从某一理论视角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虽有实证数据分析,但是较少有学者通过大规模的实证数据分析,揭示青少年犯罪背后之深层次根源及其预防机制,亟须通过大数据挖掘,增加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治和青少年犯罪预防。

该书通过对青少年犯罪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流动青少年犯罪以及“法律孤儿”等大数据分析,并以个案为分析工具剖析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具体案例,深化丰富了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矫正研究的新问题域。

猜你喜欢

矫正犯罪青少年
公园里的犯罪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环境犯罪的崛起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