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化工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探究

2022-03-17邢锦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究生校企培训

邢锦娟,卢 爽,刘 琳

(渤海大学 辽宁省二氧化钛粉体表面功能化重点实验室,辽宁 锦州121013)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下,创新与创业培训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1]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一种新的培养方式,研究生不仅会成为商业的新生力量,而且会变得富有创造力,成为高端科技的领军人才。[2]-[3]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注重理念,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利用大学科技院校发展中心”开展创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正视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进而探索解决这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知识丰富,难度高,学校倾向于集中专业知识授课,创新创业培训难以集中,效率也难以提高。创新创业培训必须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特点。学校应该优化教育资源组合,帮助研究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了解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4]-[6]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创新创业培训就是创业。但是创新创业培训主要是培养创业者基本创业文化和创业人格。它可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技能,满足社会生产力需求。目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作为指导教师,主要以培养研究生学术思维作为基本要求。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传统是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教育,忽视对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大学教育规划、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对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训内容的要求。创业培训作为选修课程,定位不清,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一些教师认为,推动创新创业就是让研究生无所事事,创新创业培训应该针对企业家。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培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教育水平。[7]-[8]

2.研究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研究生每天把心思都用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实验,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能够出去企业和工厂实地考察的机会很少。再加上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上很少有去企业实习的课程,因此研究生没有机会接触创新创业。此外,一些研究生缺乏充分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缺乏对创业教育的了解。这最终导致研究生不能将自己在实验室做的研究与工厂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研究生毕业后,无法从容地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创新创业教育归分类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9]-[10]虽然有些大学已经建立了许多校企合作基地,但对研究生来说,校企合作只是实习或就业机会的场所,他们存在一种实习就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的理念。而且有的实习基地会将研究生当作免费的劳动力,研究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实际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宝贵平台和机会。如果没有好的合作机制和具体的教育课程,很难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技能。

创新要促进实践,实践必须支持创新,从而创造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生应该珍惜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企业中的各种仪器,学习企业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学校在筛选合作企业的时候,应从研究生的角度衡量合作企业,尽可能体现研究生的价值,确保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能够真正提升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双赢的结果。

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校企可采取多种联合模式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建立研究生实习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习让研究生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了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培训的不足之处。

研究生就业情况也是检验高校办学成果的一种手段,校企合作能够为研究生提供资源和技术指导。企业能够有效地与高校合力,完成社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校和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创业类人才,而且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率,解决研究生们就业困难的问题。

21世纪,尖端技术在全球的竞争和进步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由于尖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传统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工业引进了新材料、新能源、微型化工、特殊化工,以生物技术推进新资源的开发,因此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化学人才。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创新引导,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以及生存发展能力。

三、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的构建

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研究生的根本和生存的根本。化工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如下:

1.虚拟公司设计实训。大学与高科技公司合作,从高科技公司中选择具有适宜的工艺难度、廉价的原材料的课题,开展针对研究生的设计培训计划。该实训项目主要以合理的资源、科学的工艺原理、安全的工艺操作、清洁的设计为理念。

2.校内仿真实训。仿真技术是一项以仿真机为工具,以动态模型代替工厂教学的新技术,化学机械是其重要分支。化工生产操作培训具有风险高、环境污染大、生产连续性强的特点,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训练方法已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仿真训练是最佳选择。通过仿真训练中化工单元项目在线动态演示,研究生能够直观化工生产过程,加强研究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的了解。

3.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研究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中。根据研究方向和兴趣,研究生进入相应生产实习基地,在校外学习研究,接受为期8-12个月的实习培训。通过课外学习和实践,体验创新创业过程,学习企业主动性理念,培养新的民主经验意识,为建设经济生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依托校园创新创业建设、科研项目,积极引导研究生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建设,积极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针对研究生在创新创业项目和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从生产实习基地出发指导研究生研究性学习。

四、合作模式下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相关举措

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创新的培养,研究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研究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引导,使研究生充分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应引进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来指导研究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将高等教育与创业培训有效结合,充分考虑研究生的需求和兴趣,让研究生主动学习,提高研究生的创业意识。

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大学可以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创新创业协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在校外指导研究生创新,大学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创新活动,同时邀请有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创新创业讲座或培训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在满足研究生的兴趣的同时,让研究生感受到职业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校企共同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完善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理论与实践相关的过程系统,以通过合作创业平台完成创业项目为课程目标,让研究生逐步完成创业计划。通过模拟创业让研究生认识到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完善学校企业的合作机制,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通过人才共同培养模式,将大学的专业特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共同实施相关科研项目。通过师生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企业利润增长,深化学校企业交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研究生的综合性培训项目,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深入研究,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应该到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工作。目标在于了解当下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和学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便于学校进一步将培养研究生素质、认知与能力等优秀的品质融合到学校教育课程中。

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下,学校需要结合目前企业岗位和行业特点等进行质量标准的划分。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与企业达成共识,制定具体的培养标准,积极动员和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型创新创业竞赛。与此同时,学校要明确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在参加竞赛的过程结合专业教学质量要求,对教育目标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研究生校企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