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实践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幼儿园李海霞

天津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开放性幼儿教师区域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幼儿园 李海霞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为幼儿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这是幼儿经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同时幼儿的心理认知还并未定型,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广阔的创造潜力,这表现在幼儿的许多行为特征方面,在许多的教育性活动中,幼儿总是会经历一些与既定规则背道而驰的创新性举动。所以幼儿园应切实结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加具备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空间。

一、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放式区域活动中,要想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首要的任务便是提高幼儿的兴趣。

(一)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加以了解,引导幼儿参与其中

对幼儿教师而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尤其要对幼儿的成长水平、成长差异进行了解,并以积极的引导带动幼儿参与其中。比如,在开展“给星星涂色”的游戏时,幼儿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观察,有的幼儿非常兴奋,有的幼儿却非常抵触。有的幼儿认为星星是金黄色的,有的幼儿认为星星不只是金黄色,还有其他颜色,对此,幼儿教师要指出建议,发散他们的想象思维,告诉他们,心目中的星星是什么颜色的便可以涂什么颜色,可以涂红色,也可以涂蓝色,还要借助开放式区域活动的优势,对幼儿的外部情感表现进行全面的展现,以平稳的心态引导他们参与游戏,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能提高兴趣,当然,幼儿教师与幼儿要进行一定的身体接触,以鼓励幼儿,比如摸头等。

(二)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全面解读

幼儿个体差异十分明显,但从共性上分析,幼儿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表现出真诚的情感,也能深入地进行探索与学习,在开放式区域活动区中幼儿可以与材料互动,独立玩耍,当然幼儿教师依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指引,在“积木城堡”游戏中,可用不同的形状搭建出城堡,但是幼儿在搭建城堡过程中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对此,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幼儿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重新搭建,能够启发幼儿,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所以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则的同时,要进一步捕捉儿童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并加以挖掘与拓展,实现深度学习,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思维锻炼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在开放式区域活动中探索新的材料,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二、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

(一)鼓励幼儿以主人翁的姿态加以探索

在“有趣的图形”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自主空间,同时在图形拼接活动的表现中,实现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幼儿完成基本的工作,让幼儿能够得到启发。一般而言,在该项活动开展时,如果幼儿教师单单地为其提供活动主题区域,让幼儿进行拼接,那么幼儿往往会产生抵触心理。为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将几何图形进行展现,并做出动物的图形,为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考与动手实践,其中,有的幼儿会拼兔子的图形,也有的幼儿会拼接城堡的图形,这种讲解图形的方式能让幼儿对几何图形有全面的了解,也能加深幼儿的印象。

(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教师要明确定位,幼儿教师不仅是开放区域活动的创造者,也是引导者,在开放社区活动中,要解放幼儿的双手,提高幼儿的自主性,比如,在拼接图形中,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分析,探索完成图形的拼接,解决相应的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拼接具有挑战性的图形,幼儿要对图形加以思考,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准确的指导,让幼儿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拼接,对图形拼接进行思考,然后展开讨论与操作,根据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下幼儿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也能发散思维,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三)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快乐

开放式区域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认知能力需求、探索需求、社交需求、互动需求以及愉悦感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之上,便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科学小游戏,如“浮与沉”的小实验,当孩子发现有些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东西能够沉底时,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将物体打乱,让幼儿猜测这个物体放入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并且分成两队,一个个地展开实验,让幼儿去观察,在不断的观察中便可以逐渐判断该物体落入水中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在幼儿得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和质量有关时,教师可以再进行扩展实验,将有关橡皮泥捏成团放进水中会看到它沉下去,如果把橡皮泥捏成碗装便会浮起来,进而得出物体浮沉和形状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类似的实验,利用纸团、塑料瓶等去探索沉浮的特点,这种实验能充分激发幼儿的乐趣,并且能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和创造兴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调动幼儿创新性思维

幼儿对于世界还处于懵懂的探索阶段,所以他们会对很多未曾了解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将是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的一个关键基础。所以幼儿园应更加重视这一关键性阶段,构建出一个合适的活动性环境,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观察世界、与世界互动。同时教师也同样应利用开放式户外活动这一积极展现幼儿自我的平台进而构建出更加多元化的活动环境,给予幼儿更多的户外活动指导,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构建开放性物质环境

通过构建开放性的物质环境来让幼儿拥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可以设置超市情境,投放相关的活动材料,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选择和取放。在实际构建开放性物质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如下方式:首先,要设置足够多样化的主体内容,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将运动区域设置在户外的做法,将更多的室内区域活动向外拓展,同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格局重新布置活动区域的分布,例如,在保证原有的户外运动区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将角色扮演区域设置在器械仓库的旁边,将DIY区域设置在靠近水源区域等。这种方式进行户外活动内容的拓展,帮助幼儿增添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以及想象空间,加强了与活动开展主题的联系。其次,幼儿园应合理投放超市化的活动材料,教师通过改变不同区域的功能来讲各个区域之间进行合理划分,同时根据活动材料的差异性来将户外区域相应设置为DIY区、综合游乐区、服饰区等。教师应在每一个区域都投放一个相应的主材料;对一些合理科学的边角材料以及自然材料进行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进以实现活动材料的多样化,来让每个区域都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材料超市。如此利用超市化的方式来积极打破区域壁垒,满足了幼儿追求创造以及探究的天性。另外幼儿也同样可以根据活动进程来选择相应的材料,这样的方式也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创造性,进一步体现出开放性活动的多样化玩法。

(二)营造心理环境氛围

要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户外活动中,除满足幼儿的物质探索需求外,教师也同样应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氛围。这有助于促使幼儿心情愉悦、激发灵感,营造更加关爱、自主的和谐环境。想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更多地以好朋友的身份来与幼儿进行积极交流,通过利用生活中的鼓励和引导来积极引导幼儿;同时在开展区域式开放活动中,教师要规避消极环境气氛以及心理压力带来的问题,了解幼儿和相信幼儿,积极引导幼儿展现自我,发挥出自身的闪光点,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同伴式关系,拉近师幼距离,和谐师幼关系,使幼儿在教师引领下感受到活动中的乐趣。其次应持续地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观察以及评估,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分析幼儿心理,运用辩证的角度来认真对待幼儿,并观察其是否愿意接受意见和指导。应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的心境更加积极,更好地融入户外活动中。

四、开放性指导策略

(一)开放性观察解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幼儿的解读和观察上。认识到不同幼儿的实际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切实促进幼儿发展。在进行开放性的户外活动过程中,面对拥有差异化认知和不同心理需求的幼儿,教师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笔记本记录,可以用相机、手机等更多信息化设备录制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这样在面对幼儿提出的质疑和问题时,教师才可以更加胸有成竹。例如,在实践活动中,许多幼儿的困难都来自于无法正确使用操作材料,还有一些幼儿的困难是因为主观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从而导致出现过于急躁的心情。这些困难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更加细致地观察才可以切实认识到幼儿最为困惑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帮助幼儿突破自我存在的局限性,获得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开放性的设疑回答

教师应设置引导性的、有效的疑问,进而引发幼儿持续性产生疑问,以此进行开放性区域活动当中的实际探索。例如,幼儿在利用椅子进行创意活动的过程中想要尝试一下与过去不同的玩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怎么才能确保大小椅子的连接部位足够牢固呢?”通过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通过寻找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幼儿破解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引导幼儿审视自身的观点,确保最终寻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实现开放性推进

毋庸置疑,对于幼儿而言,其学习方式是借助在直接经验之上的,是与游戏、日常生活相互整合的,对于开放式的户外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获得发展,其中可以针对性地做到开放性推进,可遵循鹰架理论,以此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外部支持。从理论上分析,鹰架理论是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创设的,帮助幼儿的学习达到更高的水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因为每个不同的户外区域内容不同,对此,幼儿教师需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基本的需求进行引导,使其体验创意的乐趣,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某区域活动为建筑材料的区域活动,对此,幼儿教师便可以设计“小小建筑师”的模式,制定主题,引导幼儿对主题加以讨论,并确定内容与图纸,在计划安排与分工合作中呈现出自己的亮点。在每一次的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从原有的经验基础出发,不断构建新的经验,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得淋漓尽致。

五、构建积极评价体系

不同幼儿具备不同的能力、经验、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所以教师应尊重每名幼儿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和满足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开发式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应利用更加细致的眼光积极捕捉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对于活动结束过后的评价,教师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最终游戏结果的评价上,应更注重每一个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拓展等方面。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获得自主实践过程中的积极自豪感和成功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鼓励,促进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的思维能得到充分扩展。而且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看法,不要总是将自己的认知强加于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感到欣喜和鼓励,给幼儿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介绍世界各国人种和世界人文地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黑人主要生活在非洲、白人主要生活在欧洲和美洲、黄种人生活在亚洲等,这属于简单的地理常识。教师可以开展人种和地区配对活动,而在实际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会故意放错,如将黑人放到了欧洲、白人放到了非洲等,此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错误,而是问幼儿“为什么黑人住在了欧洲,而白人住到了非洲呢?”幼儿会回答“因为黑人在欧洲学习和工作,白人可以去非洲旅游啊。”这种行为充分体现出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应予以鼓励,并不可以将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此时教师可以说到“没错,虽然我们知道黑人大多数居住在非洲、白人大多数居住在欧洲,但是我们也需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在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也在拉近,因此黑人也可以去欧洲学习和工作,而白人也可以去非洲去旅游。而且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我们国家也在努力支援非洲,让非洲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争取长大后能去世界各地看看,让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加宽广。”这种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眼界和自信,还能起到思想教育的功效,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总而言之,幼儿园在举办开放性区域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应通过积极开发户外环境、应用开放性指导策略以及构建积极评价体系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幼儿创造力。

猜你喜欢

开放性幼儿教师区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