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元化结构游戏的隐性价值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幼儿园马建花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幼儿园 马建花
多元化建构游戏的开展可以促进幼儿动手、观察与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但是多元化建构游戏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明确这些问题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如操作技能类,培养造型能力;模拟建构类,指导观察重组;主题合作类,学习协商配合。
结构游戏也叫建构游戏,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使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开展排列、拼搭、接插、黏合等活动。结构游戏的材料品种多样,包括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沙土、雪、石子等。结构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不少教师在指导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时候主要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但是对其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则不够。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多元化结构游戏的隐性价值,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一、开展多元化结构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游戏化教学在落实的过程中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毕竟游戏化教学需要随时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选择不同的游戏方法。不同的游戏应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需求,确保游戏和教学能得到有机结合,并且利用最合理的方法设计游戏,进而展现出游戏教学的核心价值。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游戏设计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游戏目的不明确
幼儿十分乐于参与结构游戏活动,这是由幼儿喜爱动手与游戏活动的特性决定的,但是幼儿的热情只是局限于能满足自身游戏的要求,而在开始游戏时,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往往会举棋不定,表面上幼儿玩得十分开心,繁忙地与材料互动,但是幼儿游戏的目的不明确,通常是玩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
(二)由旧经验向新知识的过渡能力不足
幼儿需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积累,过渡到新的经验与能力,从而完成结构游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幼儿不能明确自身的旧经验,自身具备了哪些结构游戏的知识,幼儿只能模糊地说出自己的经历,没有鲜明的认知。因此,幼儿的新旧经验互通需要教师的特别指导或提示下才能运行,幼儿不能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游戏,并且在结构游戏中获取新的经验。
(三)游戏中缺乏元认知参与
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不能有效调节与控制自身的认知行为,元认知能力依然呈现乐观主义倾向,而发展不理想。幼儿不能有效监控自身不正确的建构行为,当建构过程出现问题时,不能进行修正。并且不能灵活地调节运用游戏时间,缺乏对时间进行合理优化的能力,存在盲目性。不能正确反思自身的建构结果,建构完成后沉浸在乐观状态,不能明确自己建构的成功与欠缺处。
(四)游戏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关联少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学习内容,因此游戏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玩耍和娱乐,更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不过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游戏设计中并没有加入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能满足教学需求,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以有趣和具有互动性的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确保教学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
(五)游戏化教学缺乏操作性
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游戏过于简单,缺乏操作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开展的模式,制定简单且容易操作的游戏规则,确保幼儿了解游戏规则,进而快速开展游戏活动,积极参与游戏。
二、多元化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多元化结构游戏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是幼儿建构事物的有效途径与手段。无论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是从教育的功能来衡量,结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专家对幼儿建构游戏都进行了较为深入与广泛的研究,也深刻认识了对结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认为结构游戏在对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一)在健康方面,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结构游戏需要幼儿根据相关造型及自身的想象,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对物体进行排列组织与安插等拼搭活动,幼儿可以在操作中感知,感受运动技能的发展,提升操作能力。如搭建中小型积木、积塑等结构游戏材料,幼儿可以在操作中观察,手眼需要配合协调,幼儿用手进行精细操作的能力得以培养,使手部小肌肉群得以活动与锻炼,而小肌肉群的协调,可以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幼儿以后学习书法,用手进行写作,这些都离不开手部小肌肉群的锻炼与发育。不仅如此,幼儿的游戏建构活动还会涉及大肌肉的运动,如大型的结构游戏,幼儿需要进行搬运等操作,可以感受身体重心的变化,形成拿着物体行走的能力。同时,在户外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玩沙、水、雪等游戏,可以让幼儿走进自然,与大自然空气接触,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幼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与灵活协调起到锻炼提高的作用。
(二)在语言方面,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结构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构游戏甚至比其他幼儿游戏都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幼儿在结构游戏中,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评价环节,幼儿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整理,才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需要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这样才能使小伙伴对自己的作品更熟悉了解和欣赏。并且,幼儿还要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幼儿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在幼儿理解他人的表述后进行评价,这对表达准确性的锻炼是具有明显作用的。
(三)在社会方面,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提高
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对周围社会的观察,用建构活动表达对社会的认识,并且通过自己建构创造出的物体,也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使游戏情节得以丰富与拓展,促进了幼儿对周围社会的深入认知。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共同运用结构材料,合作建构作品,可以在交往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行为学会适当控制,掌握社会规则,幼儿在分享、合作、协商中,能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创造出满意的作品,可以促进其产生成功感,促进其学习自信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在科学方面,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学习
从结构游戏的材料来看,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大小、形状、长度高度等不尽相同,这些特点与幼儿的学习紧密联系。结构游戏,可以使幼儿更好地认知物体的特点,如可能建立大小、高度、长度等概念,以及对称不对称、相同不相同的概念。在游戏中,幼儿要根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建构,通过对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对比或分类,需要了解物体间的关系,认识力的相互作用等,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五)在艺术方面,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类艺术活动,幼儿像一位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幼儿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其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美好事物的再现与憧憬,是将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创造呈现出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与体验,表达自己内心的审美观点。在幼儿结构游戏中,从单个物体的造型到物体的整体设计,要考虑造型的美观,要考虑色彩的搭配,要考虑物体之间的搭配关系与搭配比例等,注重造型的美观与协调,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这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形成,学会观察事物及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挖掘幼儿多元化结构游戏的隐性价值的策略
(一)操作技能类,培养造型能力
操作技能类游戏是多元化结构游戏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竹、木、布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展开编织、粘贴、排列等各种活动。幼儿要思考如何能将各种不同形状、材质的材料有效整合在一起,制造出别出心裁的作品。在这种类型的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操作技能这个显性价值,还要引导幼儿展现出创意,挖掘造型能力这个隐性价值。
在参与“我造的房子”这个结构游戏时,教师先给幼儿分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积木和积塑,并指导他们掌握其拼接方法。在此过程中,幼儿掌握了平铺、延长、围合等基本技能,同时也探索了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建构“房屋”。在此过程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材料,如黏土,并引导其思考如何能创意利用这些材料。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黏土捏出人物造型,放在房子里,展现出人类居住的状态。还有的幼儿则更具有创意,将黏土放在屋顶上,用来代表积雪,这样就使房屋的造型变得更生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其深入思考:“屋顶上有雪花,这是冬天的造型,那么,如果是春天、夏天和秋天,小房子又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呢?”此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展现出四季的不同状态。例如,有幼儿便在黏土上插上了树叶,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体现出了自己对美的感悟,设计的造型也变得更复杂、精细。在幼儿展开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并试着将它们拼合起来,还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材料的新玩法,进而促使他们提升发散性思维,挖掘他们的审美潜能。
(二)模拟建构类,指导观察重组
模拟建构类游戏指的是教师给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构造物,要求他们进行观察,从中总结出结构技能,然后展开模仿创造的活动。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要挖掘的隐性价值就是提升幼儿的观察和重组能力,要促使他们有序观察,学会分类,并尝试展开创造。教师给幼儿展示了若干张图片,上面画着各种漂亮的衣服,此后再提供布料、金属片、小珠子等各种材料,引导幼儿尝试根据图纸再现这些服装,并试着给玩具娃娃穿上这些衣服。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图纸,思考该服装分为哪几个部分,如上衣、裙子、发饰等,其次再围绕各个部分展开深入观察,从形状、颜色、材质等角度进行思考。如有幼儿观察到:“上衣是没有袖子的,而且看上去四四方方,好像一个正方形,白色的底子,上面有一些花朵的图案。”在幼儿仔细观察后,教师又引导大家选择材料,展开重组。幼儿发现白手帕在材质、形状、颜色上都符合要求,他们将其裁剪成适合娃娃身材的正方形,此时教师又引导其思考如何完成重组工作:“大家已经裁剪出了前后两片上衣,可是我们没有针线,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呢?”幼儿决定用别针来代替,将其组合起来。“衣服上还有一些花纹,但是手帕上是白色的,该怎么办呢?”幼儿决定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幼儿顺利地重现了图纸上的服装。
在展开模拟建构类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平面图纸上的事物,然后将其转变为立体的结构造型。这样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展开空间想象,进而在充分分析结构部件的基础上展开整合活动。
(三)主题合作类,学习协商配合
主题合作类结构游戏指的是预先设定一些主题,要求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同伴一起展开合作创作。在此活动中,教师要挖掘的隐性价值就是提升幼儿的协商和配合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这些生成资源,对其进行引导,促使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热闹的马路”这个结构游戏中,教师先要引导幼儿学习如何用积木搭小桥,然后组织大家展开讨论,说说在马路上除了有立交桥以外,还会有什么东西,然后尝试利用各种积木进行自主建构。教师观察幼儿的讨论结果,发现很多小组都围绕“如何展现马路两侧的小商店”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因此便组织大家结合这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围绕“如何展现不同主题的商店”“商店、行人、车辆之间要有多大的距离才更合适”等主题展开了讨论。如有的小组成员头脑灵活,提出可以在方积木上贴上“水果、衣服”之类的粘纸,表示这是卖什么物品的商店。这个建议一下子让幼儿打开思路,还有幼儿提出了补充意见:“如果没有这样的粘纸,我们可以自己画一些,贴在上面。”幼儿发现,在合作讨论后,原本认为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活动效率有明显提高。在幼儿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共性以及一定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导大家展开小组集体讨论,这样能让幼儿加深认识。在活动中,幼儿深切地认识到彼此是一个团队,只有合作交流才能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结构和技能设计多元化的游戏种类,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会操作性技能,还要指导他们展开模拟建构和主题合作。多元化的结构游戏具有不同的隐性价值,若能结合幼儿的学情合理选择,则能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