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蒋卫军

天津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本阅读教学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中心学校 蒋卫军

合作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根据合作学习要求,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并从问题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辩论教学、竞赛教学以及课后拓展、教学评价等角度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新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奠定学生的表达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探究不同的实践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合作中积极参与阅读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阅读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教学元素。学生在问题中产生思考的动力,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会产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欲望,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究问题建立合作关系,进而达到共同阅读、共同提升的目的。具体来讲,在问题情境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组织合作阅读:第一,鼓励学生自疑,引导其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选择精彩又贴合文本内容的问题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然后利用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然后共同进入阅读环节。第二,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探究释疑、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共同阅读中,小组成员之间的观点难免会有碰撞,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回归文本去探寻答案,可以深化对文本的解读。例如,在《独坐敬亭山》的赏析中,教师提问:诗句中“众”与“孤”中蕴含怎样的情感,你能说一说这种表达方法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的心情吗?小组内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感知作者孤独与寂寞的情感。第三,启发学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阅读体会。学生在共同阅读过程中会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思考。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并设计问题,引导各小组对文本阅读结果进行反思,并总结合作学习经验,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二、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合作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走入文本、体验文本背后的深刻含义,而这就需要学生处理好与作者、与文本的关系,深入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与角色形成共鸣。具体而言,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作者自身的履历,这样学生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才能真正意义上读懂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并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揣摩某一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全面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首先要确定角色扮演的内容,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基本的了解,熟悉文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样学生才能有代入感,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明确扮演的目的,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其次,辅导学生选择角色,并进行分组练习,各个角色之间对如何表演进行讨论,相互启发,不断增强表现力。最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评价,引导学生回归角色,通过角色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在合作学习的要求下,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学生互相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角色心理,了解人物形象,并通过角色说的话、做的动作、面部表情加以呈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表达自己的个性,激发彼此的创造力;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通过组内的互帮互助,引导学生通过角色进行语言输出,强化表现力。

三、组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合作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间围绕特定的论题质疑问难,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文本探究,加深阅读理解。采用辩论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各小组在辩护、阐述观点,小组成员在听取、记录反方观点并进行辩驳的一系列的过程就是训练听、说、写的过程,辩论的过程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根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具有争辩性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考、辩驳、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应从某一篇具体的文章出发,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以文本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教学讲解中,教师针对“海力布到底应不应该向村民说出实情?”这一问题设计辩论,组织正反双方了解自己的观点、立场,并为辩论做好积极准备。其次,教师应控制辩论的时间。通常在课堂上,教师应将辩论合作学习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观点,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和评价,及时纠正双方的错误或者不恰当的观点,避免偏离主题,让学生始终围绕主题进行辩论。此外,教师还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反馈,提高合作阅读效果。

四、组织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合作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利用竞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组织竞争拓宽学生的探究学习思路,在保证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学习中,教师设计竞赛活动,结合成语接龙、古诗词的背诵、文言文的翻译等设计必答题,结合其他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抢答题,在这些形式多样且充满趣味性的竞赛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学生能以较高的热情参与竞赛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除此之外,这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自身的知识基础,又能学习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并且在教师与同学的鼓励下,不断提高自信心,教师做好教学监督工作,保证竞赛活动有序进行,为优胜小组发放奖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采取赏识教育的策略,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就能以更高的热情参与语文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阅读活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好胜心的激励下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五、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共同阅读探究

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不仅要融入课堂环节,还应融入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进行课后合作阅读的条件并不充分。但是,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可在课后阅读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在虚拟空间内合作阅读,以激发学生课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督促中共同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后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深入研究学情,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课后阅读是学生开阔阅读视野,丰富阅读量,发展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脱离了学情研究课后阅读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课后阅读指导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合作阅读任务,确保课后阅读指导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完成合作阅读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教师为学生推荐了相似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共同阅读、分享,同时要求学生回家观察一株植物,观察它的生长环境,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在线进行分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读写结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教师应关注过程,不断优化课后阅读的指导。教师要注重课后阅读任务设计的质量,坚持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取向,减“量”提“质”,加强对学生的层次化、梯度化训练。例如,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后阅读任务,保证诗词内容由易到难,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差异化的要求,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阅读,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各有所获,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在课后合作阅读中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提升共同阅读效果。

六、教师适当参与,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而且在小组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也很容易遇见一些问题和矛盾,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也很难透彻、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也很容易出现合作效率低、质量差的情况。虽然在阅读合作学习活动中不提倡教师的干预,但适当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干预主要指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寻找到小组合作的目标,解决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在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的融入一定要自然、平等,确保不会引起学生的压力甚至反感,要以一个协助者或者调解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并且对小组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以便协助学生能够统一意见,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景阳冈》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对筛酒等词汇不太理解,甚至会在讨论中出现一定的矛盾,此时教师便可以融入进去,并且向所有学生解释:“我发现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章中要说筛酒而不是倒酒呢?就让我来帮同学们解决问题吧,其实古代的酒和现代不一样,古代技术不高,因此酒就如同现在我们家里用榨汁机榨的果汁一样,同学们想想,是不是榨汁机榨的果汁里面有杂质,必须要过滤后才能喝呢?没错,那个时候的酒也是如此,必须要经过筛子过滤后才能清澈,因此文章中也会提到筛酒这一词汇。不过同学们要注意现代的酒又苦又辣,而且对身体有害,可不要接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教育,让学生能带着思考去阅读并且讨论,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教师还需要多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小组合作的进度,对进度慢的小组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能够明确活动目标和思路,从而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

七、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师生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中能得到共同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小学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根据合作学习的实际过程,积极探索设计多元化、客观化、合理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活动的不断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合作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并采取激励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减轻评价对学生个体探究与合作学习带来的压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语文阅读的自信心。

在小学阅读教学评价中,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教师应把握以下要点:第一,重视学生个体在阅读中的表现。合作学习虽然营造了学生共同探究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需要根据集体的需要进行实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忽视个体的价值,相反,教师在合作阅读评价中,应重视差异性教学,对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积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自我发展。第二,将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各个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个人阅读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集体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各组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扁鹊治病》《纪昌学箭》这两则寓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评价内容设计多元方法。在评价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测验,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学习状态等进行过程评价,同时利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并将过程评价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中,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八、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总结实践经验,探究多元化的实践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合作,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本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