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与整合利用探析
2022-03-17王燕飞
王燕飞,闫 静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山西 晋城 04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他在多个场合指出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并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1]红色文化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形式,贯穿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2]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保存下来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遗址踪迹类红色文化资源、建筑与设施类红色文化资源、重要革命历史文物、重要文艺作品等等。本文所涉及的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的晋城红色文化资源调研范围主要界定于晋城范围内现存的红色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历史性。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等发展的脉络,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益于我们进一步客观的还原曾经的历史。二是载体性。它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中留存下来的宝贵物质、精神财富。三是教育性。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更好助力党员干部培训。四是独特性。在某一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该地区的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因此它的史学价值就会更加凸显。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属于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是太行太岳精神和太行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极具价值。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红色文化血脉的赓续和传承。
一、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状况
晋城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在党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全国较早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是华北敌后抗战主战场之一。晋城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和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晋城本地的红色资源不但丰富,而且极具价值。
(一)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
2019年3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中确定了15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0个市、645个县。其中,晋城市及所属6个县区均被列入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名单,这既是国家对晋城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也从侧面证明了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宝贵价值。
截至2010年底,晋城市共有革命遗址279处,相关其他遗址29处,总计308处。按照遗址类别分,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0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50.2%;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61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21.9%;革命领导人故居11处、烈士墓7处,纪念设施60处,分别占革命遗址总数的3.9%、2.5%、21.5%。按照保护级别分,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7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2.5%;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5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1.8%;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12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4.3%;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21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7.5%;未定保护级别的革命遗址240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86%。按照利用级别分,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共有44处。其中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6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2.2%;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6.1%;市级党史教育基地4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1.4%;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7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6.1%;未定级别240个,占革命遗址总数的86%。[3]
晋城不但革命遗址丰富,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口不过百万的晋城就有10余万人参军,40万人参战支前,11668名英雄儿女血洒疆场,数以千计的优秀干部外援新解放区建设,成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兵源补给基地、战争前进阵地和干部输出基地。[4]
(二)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其内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遗传密码”。[5]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更有现实价值。通过调研走访,我们了解到,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情况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随着人们保护意识和开发利用意识的增强,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整体稳中有进、良性发展状态,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各级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地区。但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毁损和闲置状态,保护和利用情况并不太理想。本文将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梳理总结如下:一是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较好。主要包括几个市、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设施和重大战争遗址等。如晋城市烈士陵园、“红色三杰”纪念馆、长江支队纪念园、抗日战争高平纪念馆、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町店战斗纪念园等,这些园区和纪念馆经过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了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作用。二是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一般。主要包括部分乡镇村庄的烈士陵园、纪念碑塔及位于偏远山区、经济较落后的地方性遗址。此类革命遗址由于保护经费等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积极的开发利用。三是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较差。如一些重要战斗事件,惨案发生地没有任何纪念标志,由于历史、规划、管理等原因,损坏严重,没有界定保护级别,此类革命遗址比较多。总体情况来看,保护级别和利用价值越高,保护和开发利用越好,反之越差。
(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晋城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独特的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本应积极深入挖掘其历史、精神内涵,党史教育价值,通过科学的开发利用、系统整合,更加充分、全面的发挥它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情况并不乐观,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力度不足,导致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边缘化、空虚化、损毁化比较严重。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独特性和历史性,造就了其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尽管现存的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位置较散、零落不集中和经费有限的客观问题,但是对于现存的红色资源,首要任务还是应该真正保护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6]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因未及时开发而导致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处于边缘化状态;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只有简单的文物标识,内部空虚化,鲜有人员到访;还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损毁较为严重,有些重要革命文化遗址荒芜性坍塌,部分红色文化遗址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二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力度不够,弱化了红色文化资源厚重的理论传播力和独特的党性承载力。在对红色资源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整理和深入挖掘上存在严重不足,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长期规划、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力度不够。比如在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中,缺乏专业规范的研究队伍,缺乏科学长远的研究规划。在对革命史料的积极抢救中,系统征集和研究工作也没有完全做到位,对地区革命历史研究的实物收集和理论成果积累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红色文化资源内在和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党史意义、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深入理论挖掘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例,目前有部分干部教育红色教学培训基地对红色资源理解不够深入,多数红色教育基地在现场教学中存在简单地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进行历史事件的罗列,主要以陈述史实、陈列遗物的方式展示,还停留在红色教育的初级阶段,缺乏历史事件背后精神实质的深入分析,使得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够,最终无法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场教学完全达到触及党员领导干部灵魂的目的,现场教学效果不佳。
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力度不强,限制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培训功能的有效发挥。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功能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进一步重视,但在教学拓展中,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员干部教学培训中并未得到科学有效整合。以现有的红色教育基地为例,目前大部分红色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由于资金受限,有的基地不能及时解决服务人员的工资问题,导致现有讲解员缺乏相关系统培训,专业知识匮乏,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红色教学基地日久年深,有坍塌损毁的危险,缺乏必要的维护修缮,严重影响了基地的发展。部分红色教育基地在隶属关系、日常管理、日常使用上往往不是同一主体,存在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来源、教学使用上未形成完整体系,一定程度上很难打造成全市统一设计、各具特色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在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时,难以吸引外省市人员前来参观学习。
二、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和奋斗历程,展现了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牢记初心使命,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恢弘史诗。晋城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丰富性和独特性在新时代也彰显出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体现
红色文化资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系统多维展示,是完善丰富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其核心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7]。红色文化资源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资源以革命遗址、遗迹以及革命文物等形式,生动、细致的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外化,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晋城属于太行革命老区,老区党员干部和劳动人民的朴实、忠诚、担当,也涌现出了地方性革命精神,如太行太岳精神、长江支队精神等。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城因为其良好的群众基础而成为了党重要的指挥、作战中心,晋城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地方文化精神的延伸和支脉,也是对伟大建党精神在地方领域的多维度诠释和多角度展现。
(二)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是晋城人民地方精神的重要内容
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是晋城人民地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城红色文化资源不但包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党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包括对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比如近期挖掘开发的“长江支队精神”“陵川号兵”“洞头党性教育基地”等相关红色文化主题,它们的挖掘和整合利用进一步丰富了地方精神资源,也对曾经的党史发展和新时代的变化有了更丰富深入的诠释和多方面的提升。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地方精神资源,对晋城地方精神文化资源更充分全面的展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是坚定晋城人民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
首先,晋城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红色人物故居等见证了晋城红色文化的历史,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晋城市在新时代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了文化自信的精神底气。其次,晋城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反映了晋城在革命、建设等各个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追求,在传承弘扬中成为晋城人民积极干事创业的内在精神动力。第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主动近距离的聆听体验,在广泛宣传、深入挖掘和科学整合中渗透着教育的力量,为晋城的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保障。
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发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进行弘扬,其核心内容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凝聚成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动员力、向心力。[8]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研究,有利于地方党史资料的整合保存
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的留存和挖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党史资料有着很强的实证价值和历史意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是对晋城地区党的革命、历史的客观事实呈现,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助于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文献等细节的复原和深化。实证研究、调查研究也是贯穿党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可以为党史增加一些更细致、更有价值的党史资料,进一步丰富地方党史,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二)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研究,有利于政党文化社会化的积极开展
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灵魂,政党文化的社会化是指该文化被传播并获得社会成员认可的过程。[9]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和拓展中共政党文化社会化,中共政党文化的社会化也成为保证其百年风华的关键因素。红色文化资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科学诠释了新中国的历史根源、伟大成就、坚定目标和发展道路,深刻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和现实合法性。加大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利用研究,有助于增强人民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全面系统的集体认知,是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社会化的有效传播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价值认同感和内在向心力。
(三)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研究,有利于党史党性教育的有效提升
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研究中,将原先散落于各个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将晋城红色资源系统、科学、深入的挖掘,是进行党史学习和党性教育常态化的重要途径。针对性较强的挖掘整合有助于优化晋城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实践体验,有助于党员干部在多维度、沉浸式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对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领悟高度和价值归属感。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内化,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意识形态的侵蚀,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史学习质量和党性人格修养,教育价值也从中得以彰显。
四、深入研究和利用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途径
如何将晋城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历史从广度、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深入理论层面的多维度挖掘,从而进一步凸显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重视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注重专业梳理和内涵挖掘
注重理论研究,是晋城光荣的革命传统,对于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当务之急就是要在摸清“家底”、更新“数据”的基础上,对晋城红色资源进行联动整体开发。统筹全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统一建立管理体系,按等级、级别分别确定红色资源开发范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晋城红色资源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通过市政府牵头统筹管理,各县(市、区)和市旅游局、文物管理局、党史办以及相关单位配合,对全市的红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规划,把全市的红色资源连成线、形成片、构成网,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干部教育中的整体效益。同时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开发队伍,对晋城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内涵挖掘,这支队伍的成员应包括党史办主要负责和研究人员、晋城市委党校和各县区党校的理论教师、市县各文旅部门的相关领导和专业红色旅游开发人员以及文物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多层网络构建,多专业学术跟进,形成理论和现实的专业合力。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重点、有梯度、有分类的专业性挖掘和整合利用,制定开发时间表、形成开发路线图、落实开发资金,让专业化开发队伍的功能实现成果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二)加强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丰富传播形式和培训模式
对于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要通过科学利用和整体拓展的理念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形式和培训模式。比如在党员干部培训中,可以进一步尝试拓宽“体验式”教学的范围,加大党课培训外出现场教学的力度,让党员干部在体验式实地培训中增强带入感。晋城红色文化资源中有一些高质量的教育基地,市、县级党校可以将其中比较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为党员培训现场教学点,提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现场参观人数和实际培训效果。现场教学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不同的现场教学,将场地合理化设计、将现代高科技装备配备并运用在具体的现场教学中,也可以多样化运用现场教学、微党课、VR情景模拟等各种方式的融入培训教学。晋城市委党校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晋城红色文化资源中严格删选,科学把关,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性,积极开发红色资源教学点,目前共开发了11个典型的教学点,其中有9个属于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位于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的洞头党性教育基地,该红色基地的文化价值是“抗日堡垒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山耳东村的“红色三杰”纪念馆,主要展现了晋城革命的播火者,晋城籍第一个共产党员周玉麟,晋城第一个党组织创建者陈立志,晋城本土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孔祥桢的革命事迹;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水北村长江支队展览馆,较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军长江支队4600多名队员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从太行、太岳到福建南下接管政权、民主建政的历史过程;位于泽州县大箕镇孔庄村的孔庄教学点,感受孔庄车站工作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坚守的“铁路精神”;位于高平市南城街街道瓦窑头村瓦窑头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示了瓦窑头从1926年到1949年各个历史时期的斗争史实;位于阳城县町店镇町店村的町店战斗纪念园等。这些教学点,可“单兵成战”,也可“联合出击”,通过线路的科学串联,可以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在现场教学点开展微党课教学,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
(三)助力晋城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整合,打造本土知名红色教育品牌
在对晋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利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优质利用。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乡镇、村委、企业等形成合力,理顺关系,丰富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和盘活现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培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产业。创新研发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如红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主题话剧、歌舞剧、访谈作品等,从提升文化知名度的角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10]着力打造如“太行太岳精神”“红色三杰”“长江支队”“锡崖沟精神”“陵川号兵”等本土知名红色教育品牌。
回望过往历程,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历史厚重、丰富多彩,眺望前方征途,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刻不容缓、使命在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先辈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务实行动,敢于担当,深入挖掘、整合利用,让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学术价值、教育价值都得到充分展现。真正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晋城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干部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