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对策的思考

2022-03-17师嘉锡郑艳凤

关键词:奖惩制度东北地区营商

师嘉锡,郑艳凤

(1.辽宁大学 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渤海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锦州 121013)

营商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般说来,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构成营商环境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商环境既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拦路虎’‘绊脚石’,又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起始点和突破口。”[1]本文对改善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对策进行阐述。

一、强化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重视问题先从理念、认识开始。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看,东北的营商环境一步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对东北地区的振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东北的营商环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如人的素养、政策的制定执行、法制化程度等,这都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这也说明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更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举措,但首先要解决理念与认识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肯定会影响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我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1)要深刻认识党和政府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视。在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提出了6 个要求的第一个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2]。将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强调以改革促进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4]。这也包括对东北地区的要求。此外,东北三省也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中,都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如《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章专门阐述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2)要认识到营商环境对于东北振兴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发展经济、东北振兴的意义和急迫性,我们的认识是清晰的。但是,如何通过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东北振兴,我们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各种相关实践上。

(3)要认识到营商环境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学者们的关注,正如有学者提出的,要着力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宜业宜居的人文环境。[5]只有从综合性的角度去改善营商环境,也就是说,从构建营商环境系统的各个方面内容互相联系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在观念上、认识上解决营商环境问题。

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

回顾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并不落后,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如此。例如,2016年12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比国务院2019 年10 月通过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早了近3年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辽宁省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2019 年7 月30 日,辽宁省人大修订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再如,2019 年5 月30 日,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9 年1月18 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与东北三省相邻的内蒙古自治区,2020 年9 月23 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这些都说明,从法规条例的制定方面看,东北地区并没有落后于其他地区,关键在于完善和落实存在问题,这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快,特别是开放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1)制定和落实科学的评价体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内容进行了科学归纳。东北地区各省、自治区制定的营商环境条例也对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作了规定。要想真正落实这些条例的内容,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又适应本地实际的具体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既要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内容,如优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环境、优化法治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优化人文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程度等,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增加新的内容,如优化生态环境等,并且根据营商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试;既要重视学理性,从理论上论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又要重视实践性,将重心放在能够科学测评营商环境的实际状况上。关于评价体系问题,学术界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成果,如“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研究课题组”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的理论逻辑、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李志军在《我国重点城市群营商环境评价及比较研究》中都制定了评价体系。有些单位和地方,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评价体系。

在制定和调试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落实上,真正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评价体系,把优化营商环境规定落到实处,而不是仅有一纸条例,一纸评价体系,却看不到实际效果,更不能歪曲评价体系,使评价者利用评价收取费用、捞取好处,被评价者为了所谓排名搞不正当活动。这些都会影响营商环境的优化。

(2)制定和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任何一个评价体系,在测评过程中和得出测评结果后,都会显现出各个指标的不同情况,优化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也是如此。从指标的总体情况看,有的地方营商环境好或较好,有的地方一般或较差;从具体指标看,有的地方这部分指标好,有的地方那部分指标好。如何对待这些情况,除了分析原因外,严格的奖惩是重要手段。奖和惩都不是目的,而是为真正实现营商环境优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奖惩却必须实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因此,要制定和严格实行科学的奖惩制度。在奖惩制度的制定上,要考虑到优化营商环境不同方面的问题,考虑到奖惩制度与评价体系的衔接,考虑到奖惩制度的可行性和效率性。奖惩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实行,科学的奖惩制度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行。因此,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3)处理好营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营商环境和其他外部工作的关系。如前所述,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既涉及营商环境本身的各个方面,也涉及营商环境系统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从系统内各个要素看,每个要素都和其他要素联系在一起,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要素,从而影响优化营商环境的整体效果。从营商环境要素和其他外部要素的关系看,优化市场环境就涉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个问题;优化政务环境就涉及政府职能问题、政府服务问题;优化法治环境就涉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就涉及社会建设的诸多问题;优化人文环境就涉及文化建设等诸方面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就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等。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必然达不到好的效果。

三、提升人的素养

无论是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还是制定和实施评价政策法规、评价体系及奖惩制度,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相关人员的素养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举措。

(1)提升把握党的方针政策的素养。优化营商环境,是新时代党和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涉及各方面的问题,涉及相关人员对有关方针政策的把握。东北地区的一些党政工作人员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握党的方针政策的政治素养有欠缺,这也成为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把握、吃透党和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精神,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政策文件精神,也包括所在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这是党政工作人员特别是与优化营商环境有直接关系的人员的必备素养。

(2)提高创新素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6]各方面的创新是以人的创新素养为前提、为保障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局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创新尤显重要。具体到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的内容都与创新有联系,而部分人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素养不够,体现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许多实际工作中。所以,提升创新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促进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全民的任务,尤其是党政工作人员的任务。

(3)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好的工作作风。所谓好的工作作风,在营商环境方面,主要是要有服务意识。一些人在执行“放管服”的政策中,简政放权不到位,加强监管没做好,优化服务没实效。特别是在优化服务中,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是管理者,企业应该服从自己,从而缺乏服务意识,甚至没有服务意识。特别是在政商关系中,不是通过自己的热心服务与企业家形成亲清关系,而是高高在上,甚至有衙门习气,发号施令,进行权力寻租,对企业家要求多,服务少;或是把服务挂在口头上,而不是落实在行动上。长此以往,不但不能优化营商环境,而且破坏营商环境。所以,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将转变工作作风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改善软硬环境方面下功夫,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为解决企业遇到的“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贡献力量,并且要延伸服务、持续服务,不断了解新情况,解决新困难、新问题,真正和企业构建亲清关系,聚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从而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奖惩制度东北地区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论高效发挥奖惩制度的积极作用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