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2-03-17姬志茹聂立慧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概论应用型考核

姬志茹,聂立慧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践行立德树人百年使命的主旨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概论”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注重学理的总结,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如何创新其教学方式方法,如何提升其教学效果,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提出思政课的创新发展问题,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和理论遵循,指明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前进方向。

201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颁布了多个与思政实践教学相关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修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等,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的基本任务。

可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理应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路线方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入地认识国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本科高校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应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其核心和目标是突出应用型,现阶段我国缺乏大量实践性、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以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必须始终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诸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学习与参观、调查研究与学生专业课程相关联的社会行业现状等等多种形式,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教学体系,实现二者更好的融合和促进,从而进一步引导高校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重在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自我、认识国情、认识人生、认识社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进一步地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三)解决当前“概论”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

目前“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差强人意,现状倒逼高校必须有效改革。国内多数高校的“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同样也存在诸多“痛点”。

1.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有待更新

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改革上做着各种尝试和努力,但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总体上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启发式教学不足。“灌输式”“填鸭式”“自我独白式”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形势,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2.“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单薄,有待扩展

“概论”课程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教学内容包括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领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意识。传统的“概论”课程教学比较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时代感和实效性,导致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必须引入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3.“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有待丰富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概论”课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政治性强。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不足。虽然有的思政课教师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例如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或带领学生代表去参观革命旧址等,但整体而言实践教学方法不成体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4.“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结构不合理,有待提高

课程考核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概论”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有的高校考核指标只有理论教学部分,没有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有的理论教学考核占比过高,实践教学考核占比较低;还有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中,考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足,考评内容单一化,过程性考核体现不足,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真实学情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为破解以上所述“痛点”,“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尝试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探索构建多元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引导学生真心热爱思政课程,吸引广大学生从中获益。

(一)“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应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其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是相对传统“封闭式”教学而言,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做到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的转化,一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二是教师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指导学生启发学习转化。“概论”课程应牢固树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开放式”教学理念,以解除课堂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对学生的限制,提升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最终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概论”课程实践教学须融入铸魂育人的红色文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和时代精神,能够充分开发和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应当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例如线下红色文化读书分享;线上红色影片赏析研讨;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等。这样极大拓展了教材教学内容的容量,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注入了灵魂,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广大学生明辨事非的能力,凝聚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怀。

(三)“概论”课程实践教学要构建多元一体的“开放式”模式

“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以问题为指引,以目标为方向,依托教学引导互动,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高校“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从单一平面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教学领域和教学范围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线下向线上拓展,从学校向社会拓展,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和人文关怀功能。

(四)“概论”课程实践教学需建立多元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标准

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选择契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建设好课程考核考试机制。课程考核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应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考核制度,将实践成绩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与此同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即自我评、生生评、师生评,这样既能考核学生学习结果,也能考核学生学习过程和态度。实践证明,多元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有效地激励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体举措

为更好地实现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所在高校的“概论”课程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元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开展多种适合课内教学实际的实践项目

一是“时政述评”实践项目,引领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该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报纸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关心国家大事、社会新闻焦点,认真地查阅资料,结合所学课程理论知识,进行时事政治的叙述和评论。学生独自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时政述评后,老师进行点评、引导或纠偏,也可以请在座学生进行点评。这一实践项目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教学相长、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思政课教学氛围。

二是“红色影片赏析”实践项目,滋养学生思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该实践项目是由教师将与课程相关的影片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课堂,加强“四史”教育,厚植理论认识,增强体验感,认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强化爱国主义情怀。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实践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概论”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通过学习通APP进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竞赛,不仅包括本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还涉及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精神等内容。学生可以更好更有效更深入地学习、感知和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定“四个自信”,拓展理论宽度。

(二)拓宽课外多渠道,开展多元的适合学生的课外实践项目

一是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利用寒暑假开展专题式社会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是笔者所在院校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它要求学生按照实践指导方案完成实践调研任务,使得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该实践项目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不同的选题,例如对于涉农专业的学生突出“三农”情怀的培养,设立乡村振兴专项选题。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敬业意识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实践完成情况进行交流反馈和合理记录。课程考核以实践报告作为主要成果,结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从而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是创设《师生面对面》,开展师生对话访谈类节目。该实践项目是通过现实激活理论,由一线教师主持和策划,聚焦热点、对话访谈,引起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关注、思考,发表自己观点。针对某一话题,师生形成深入互动交流。本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选题、讨论、拓展等一系列环节中,提高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责任心,获得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是打造《学术讲坛》,吸纳学生加入思政类课题项目组。思政课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面向学生开展专题式学术讲座,注重反映理论前沿问题,突出学术见解,向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信息。同时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课题研究的客观需要,思政类课题项目组邀请学生加入课题组,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目前,国内学者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有益思考和探索,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创新、整合和优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开放式”教学理念,进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实践机会,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概论”课程多元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开放的视角拓展了思政课的“宽度”,增加了思政课的“厚度”,提升了思政课的“温度”,改善了教学效果,保障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概论应用型考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内部考核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