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与张岱年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2022-03-17杜运辉
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错综互动的思想背景下,张申府、张岱年两位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观等领域矢志不渝地艰辛探索,其崇高人格和学术思想皆洋溢着综合创新之精神。
本刊继续刊发同济大学朱义禄先生1983年5月在安徽大学哲学系听张岱年先生讲授《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发表于《中州学刊》1983年8月25日第4 期)的手稿。与正式发表的文本相比,张岱年先生的讲座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有更丰富的内涵。他强调孔子在积极有为态度和“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最高道德理想”方面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指出孟子首先揭橥人的价值问题,孟、荀都肯定道德意识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人之所以为人者”,这些原创思想为宋明理学承继与创新。
张岱年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就倡导中国哲学“一天人”(“未尝分别实在与现象为二事”)、“合知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真理”)等民族特色,倡导气本论、理本论、心本论的宋明理学三派说。气本论虽然未突出实践观点,但仍可与“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黑格尔“辩证哲学”、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等构成“实践的唯物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具体实践论”的一般前提;而“一天人”“合知行”等与“实践的唯物主义”“具体实践论”更相契合,这些“活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的重要基础。
张岱年先生始终倡导对中国传统儒学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或“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分析”,也就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中国哲学。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的探索中诞生了《中国哲学大纲》《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等鸿篇巨制,也有过误用“两个对子”的严重曲折。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摆脱形形色色的奴化心态,立足“中国问题”,准确、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以“独立的气魄”“心灵的自由思考”进行人类文明成果的综合创新,是张申府、张岱年、冯契等前辈哲学家的精神风范。一方面,进一步运用“实践的唯物主义”“具体实践论”重新思考和阐释中国哲学;另一方面,把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内在地转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成分,是真实地推进“两个结合”伟大事业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