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策略1

2022-03-17石蒙蒙

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专业

石蒙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人文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关注学习成果产出的教育模式,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或者“目标导向教育”,这一理念由美国的William G.Spady等人提出[1],其三大核心原则是:(1)结果明确;(2)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外还要向学生提供课程以外的学习内容;(3)促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预期学习目标而形成有方向性的课程地图,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承担着知识传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全媒体时代又要求传媒从业者能够具备复合的知识与实践技能,也就是需要“软技能”(沟通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书面交流能力)与“硬技能”(实践能力)兼得,因此,OBE理念下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传媒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人才培养中具有多重优势,多以产教融合的形式展现,能够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加强,这就深化了实践技能“产业端”与学校“教育端”的融合。

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人才培养现状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因在区位和发展成熟度上的欠缺,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与一线城市的高校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体系中规模最庞大的本科院校群体,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高等院校名单显示,普通高等学校2 740所,含本科院校1 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 482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1 14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和本科院校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1.9%和91.3%[2],可以看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发展质量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基于地域和财政投入的局限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一方面要接收培养庞大的本科生群体,另一方面又要克服自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即便困难重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仍然要认清时代使命,教育教学定位既要立足地方,又要超越地方,实现微观与宏观、局部与全局的和谐统一,处理好地域性与全国性、即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相对于一流高校而言,这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更需要寻求突破,发展出有特色的培养路径,积极从自身实际出发,具备清晰的认知,找到与区域产业之间的结合点,将学校特色资源优势与区域发展相融,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建构更契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培养体系。高校的传媒类专业在几十年的办学中,因可复制性较强,培养模式几乎千篇一律。首先,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直接堆积,简单拼凑出部分新媒体类的课程,最终的培养结果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较为杂乱。其次,培养目标也不够明确,课程多为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或者互联网课程的叠加,知识停留在表面融合。尤其是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而言,旨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但在现实表现上却相去甚远。这些是困扰当前众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的突出困境,因此,如何打造传媒类专业的培养特色,如何在全国众多的同类专业中做到稳中求进,如何满足行业社会的需求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深入探索的。

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培养人才的重要输出口径是给地方企业甚至是周边区域提供优质的本科人才,因此,加强办学资源、专业培养规划与区域产业之间的良好衔接是重要发展思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重点涉及到媒体或媒体相关领域的内容分布在“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媒体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媒体要特别深度的参与到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平安中国建设,真正发挥网络时代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中枢作用[3]”。当前,很多地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发展为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心,这就提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发展传媒教育的办学特色时,要积极加强与地方媒体中心的合作与共建,积极向这些机构寻求业界导师。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面向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校外业界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传媒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共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树立“扎根本土办传媒教育”的教育目标,积极承担起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信息传播领域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做到有方向、有内容、有体系的培养,为地方传媒产业输送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展开OBE理念下的传媒人才培养正当其时。

二、构建OBE理念的传媒专业培养思路

基于OBE理念,就是在紧跟时代需求的问题导向之下,瞄准新时代对全媒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密切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将学校教学的短期需求与传媒产业用人的长期需求结合起来,使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理论与实践兼得,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匹配社会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成果转化为全新考核点,以此建立起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和独立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素质。由“讲中学”变为“做中学”,化“考”为“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培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4]。可见,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大学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都有自身的特点。当前,在美国高等教育“服务理念”的影响下,西方大学都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拿大推行的是以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内容的“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德国实行的是企业主导实践教学过程的模式,通过企业参观、实习的方式进行专才教育。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由一些专业型学校合并产生,与企业密切合作实践办学,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实际生产需要。英国实行的是以“能力”为基础,在“做中学”,构建“以实际工作效果”为标准的资格考核制度。美国推行的是“实用导向型”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实习场,师生组建实践共同体进行通才教育,强调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让在校生参与业界实际项目实践,还可以有跨学科研究机会和交流学习计划。因应国家战略,拓展产教融合的研究领域,深化产教融合研究体系,是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一)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技术性的工作成为本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方法问题,而不是内容问题。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学习效果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将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培养的方向并以此来安排课程地图,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同样要围绕社会需求而展开。学生进入大学,最终要为将来从事一门职业做好准备,尽管目标明确,但是学生依然会产生困惑。大量的新知识蜂拥而至,对于学生而言,一些专题讲座、认知实习和课程大纲却只能帮助他们解决部分难题,其余的需要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高校的专业训练就是要使学生获得与传媒产业现实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并持续加以训练,高校身兼职业学校、文化中心和研究机构三重身份,三个方面不可分割。学生要走向工作岗位,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体系,更需要专业的实践能力。大学只能为职业的训练奠定基础,真正的掌握要靠实践,为这种最终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的进步提供条件是大学的责任。学生学习的关键更在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需求与所学专业的自我把控力,并能进行自我审视和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够以更宏观整体的视野看待所学专业,客观看待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体系中的坐标,因此,大学必须为大学教育这门职业奠定一个双重的基础。首先要忠实于科学观念,其次要忠实于追寻知识整体。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都具备一种教育学上的功效,之所以会有这种功效,正是因为它们都不仅只是传授事实与知识,更会唤起一种统一性的意识,会培育一种科学的态度。大学不仅仅要赋予学生理性的思考,也要为学生顺利成才提供最优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领域深耕与发展。对于传媒类专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必须要勤于促进基础的传媒专业知识与通识类基础知识的相互关联,勤于向学生传授对传媒产业知识体系的感受力以及广阔视野,这才是有远见的培养方式。

(二)实践层面加强“产业”与“教育”的结合

促使学校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与社会市场联动,时代的社会需求决定了专业课所需要传授的内容。学校的组织模式是社会结构状况的反映,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变化极度迅猛的时代,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未知且变化迅速的时代,课程也必须要反映这一点。在某个既定阶段必然要用到的职业常规方面的缺陷可以在实践当中弥补。产教融合中,学生实践方法的掌握是通过实地接触机器设备和通过具体例证来学习概念而实现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扩展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比较其他的知识传授办法,技术的掌握在这里占用了更多的精力。设计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问题的要害和学问的细节。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在那些需要提醒学生自己来填补空白的地方,才会让学生加深印象。实践是训练学生在知识的前沿进行团体合作,以此来提高领悟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处理一个特定的问题,并且能够直接到达问题的核心,最终使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相辅相成。通过这种方式,来唤醒学生的自我导向。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向导,通过他们兴趣与愿望的自然展开,激发学生内驱力,向成熟阶段迈进。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通人才培养由学校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度。

三、构建OBE理念的传媒专业培养模式

随着大数据、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当下面临着重要变革,加强与传媒业的合作,实现理论教学成果的应用转化是趋势。当前的社会现实对跨领域的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更为凸显,这就对传媒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达到一个新高度。“高校的传媒教育培养应适时适度进行调整,要促进地方高校传媒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将其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宏观发展战略大趋势中[5]”。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打破传统的边界,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能力培养,使新的课程体系符合当下的社会需求,强化新媒体教育教学中的人才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基于OBE的教育理念,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从下述方面进行优化:(1)开设各种与实践能力相关的通识类课程;(2)对传媒类专业的学科结构进行调整优化,通过专业的学科平台开展一定的实践创业教育;(3)根据地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区位特点来开设特色的实践课程平台。这样综合搭建课程体系,共同达成传媒专业的毕业要求。

(一)以职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实际执行和应用能力

课程的设计将与专业最为贴近的经验组织起来,学生在经验、设计和操练中所掌握的方法应该是学生自我导向的,学生兴趣与愿望的自然展开将引导他们向着期望目标的成熟阶段迈进。面对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类课程应该有所侧重。当今全媒体的大众文化极具魅力,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不应仅仅关注研究性学习,还应讲授关于职业与技术经历等相关知识,将本科生直接参与实践行为作为本科教育的起点。“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现出科学性的观念,其内涵要比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多[6]”,从实际出发,将学生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有理论支撑的人才。配合就业目标,设置授课重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意愿。针对不同的就业目标,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增加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以参加教师项目的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并提升相关技能,根据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区域特色开设相应的实践类课程。

(二)按照全媒化人才培养理念,集中各专业优势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

重构实践课程体系,研发系列实践教材,形成以“音、视、文、图”四大符号为基础,集“采、录、编、导、创”五大技术能力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架构,打造“下笔能写、摄像能扛、照片能拍、片子能剪、软件能用”的全媒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当然这也涉及到一个师资问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纵向、横向项目的主持方面乏善可陈,然而优质的师资对于传媒类专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采取双轨模式,积极打造由高校教师和业界骨干构成的师资队伍[7]”,以确保传媒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教育下快速成长。结合全媒化人才培养要求,重构教学组织,打破以专业、系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架构,根据学科特点,因课选人,因课培养人,让合适的教师上擅长的课程,校内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方向是“双师双能”。促进校内教师的成长对于学校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更重要的。

(三)全院合作协同,探索建立适应传媒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与运行模式

根据学习阶段与各专业特点,按照“大一打基础、大二精技术、大三出作品、大四走市场”的“四步一体化”模式,相应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二级学院内部要加强协同合作,教学团队根据课程定位与教学任务,设计出体系化的教学模块,同时能与其他课程进行联动统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相互打通,课程与课程之间互动衔接,真正探索学习与应用、讲台与操作台相结合的改革之路。

传媒类专业因其自身的实践特点,走产教融合之路具有先天优势。实施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本科的培养中具备一定的从业体验。工作坊比如视频工作坊、H5工作坊等,其优秀成果也可以成为教学案例,校企合作能带来业界先进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学生在实验室接触掌握全媒体的相关技术,突出体验式教学。通过“从社会(企业)领作业,让市场(企业)评学业”的形式,用创业收益激活学生实践热情,借市场天平衡量学习成效。依托由媒体精英、企业家、院校专家等组成的学院实训基地,构建学界与业界联合培养的育人体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实施、实习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共同研讨确定、联合组织实施。加强双导师制的贯彻落实,“通过研究新领域和社会前沿的人才需求,将社会企业中的智力资源引入大学[8]”,要将业界实践型导师的作用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求他们承担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习书本以外的实践理念,掌握就业技能,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构建以课程任务完成度为依据的传媒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人才培养,应形成学校端和产业端双层培养机制。基于OBE理念的传媒专业课程教学的本质在于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任务完成度能够反映教学的效果。构建从校内外督导端、学生端、产业端的全维评价体系,为OBE理念的实施与监测提供保障,逐渐改变或改善本科高校对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认识的偏差。以结果为导向,逆向推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人才培养策略,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做出特色。

1.建立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监督中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督导,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监督中心的成员应该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外的教学质量监督人员应该是传媒业界的工作人员,他们能够从实践方向层面对教师教学做出有价值的引导。在实践教学层面,校内的实施方式和融媒体设备场所能否顺利对接现实的传媒业工作环境,这在地方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上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对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督察,发现问题,督促授课老师积极总结经验,促进更好的教学。

2.构建学生与传媒机构为主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根据OBE的教育理念,要培养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传媒人才,这也是当前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效回应,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评价体的核心要素。文化与职业是达成“学以致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必须不仅为工作做好准备,而且要为变换工作做好准备,基础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必须携手并进。让学生既从实际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又从理论课业中学习,建立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传媒机构参与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此来挖掘教学过程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学生评价权重。邀请传媒机构参与制定评价指标,对参加实践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评估,检视其是否满足传媒机构与高校的培养要求。

四、结语

从OBE的教育理念出发,以培养满足全媒体时代传媒机构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实践,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以教育效果为导向,将产教融合融入实践教学,探索“从企业领作业,让行业评学业”的实践教学新路径;尝试教师引领学生“找项目、闯市场”的课堂改革,初步树立“专业即创业、学业即就业”的实践教学新理念。总结提炼实践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实用的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传媒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研究。OBE理念指导下的传媒专业培养是能够深化传媒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构建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从而与传媒产业的现实需求达成更高的匹配度,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全媒体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力。长远目标是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传媒教育质量,发挥传媒专业优势,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更加契合传媒行业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